第106章 下一个,杀谁(1 / 2)
献俘大典,在咸阳百姓的狂欢中落幕。
赵王迁,被一辆破旧的牛车,拉往了千里之外的房陵。他将在那里,作为一个名叫“迁”的农夫,度过余生。
公子嘉,则被送入了一座位于咸阳城北的宅院。高墙,铁锁,除了每日送饭的哑奴,他将再也见不到任何人。
赵国,这个曾经在战国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一笔的名字,彻底,成为了历史。
章台宫内,一场盛大的庆功宴,正在举行。
宫殿里,灯火辉煌,觥筹交错。
嬴政高坐于王座之上,满面红光,频频举杯,与阶下的文武功臣们,同饮胜利的美酒。
王翦,这位灭赵的最大功臣,坐在武将之首。他那张,常年如冰霜般冷峻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一丝笑意。
而文臣之首的魏哲,则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他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面前的酒樽,几乎未动。
他的目光,看似,落在那些,翩翩起舞的舞姬身上。
实则,早已,飘到了,更远的地方。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嬴政,挥了挥手,示意歌舞退下。
喧闹的大殿,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知道,正题,要来了。
嬴政的目光,如同鹰隼,扫过殿中的每一个人。
“赵国已灭,我大秦,东出之路,再无强敌!”
“但是,一统天下的大业,尚未完成!”
“楚、燕、魏、韩、齐,五国尚在!”
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着。
“今日,寡人,召集诸卿,就是要,议一议。”
“下一个,我们,该打谁?”
这个问题,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大殿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而热烈。
一名满脸络腮胡,身材魁梧的将军,率先站了出来。他是王翦麾下的裨将,名叫蒙武,作战勇猛,在军中素有威望。
“王上!”蒙武声如洪钟,“臣以为,当先伐燕!”
“为何?”嬴政问道。
“回王上!燕国,最为孱弱,且其太子丹,对我大秦,素来不敬,屡有敌意!当年,荆轲刺秦,便是此人,在背后指使!”
“我大军,刚刚大破赵军,士气正盛!当,一鼓作气,挥师北上,踏平蓟城,生擒太子丹,以雪当年之耻!”
蒙武的话,说得,慷慨激昂。
立刻,引起了军中不少将领的共鸣。
在他们看来,燕国,就是个软柿子,而且,还跟秦国有仇。
趁着现在,士气高涨,直接,一波推平,既能,立下大功,又能,报仇雪恨,何乐而不为?
然而,蒙武话音刚落。
另一位文臣,便站了出来。
此人,正是,如今在朝中,地位仅次于魏哲的廷尉,李斯。
李斯,神情倨傲,他先是,不屑地,瞥了一眼蒙武,然后,才对嬴政,躬身行礼。
“王上,臣,不赞同蒙将军之言。”
“哦?廷尉有何高见?”嬴政饶有兴致地看着他。
李斯,是法家大家,也是他,极为倚重的大臣。
“王上,燕国,地处北疆,与我大秦,相隔甚远。若要伐燕,大军,需长途跋涉,穿越新占之赵地。粮草运输,极为不便。”
“况且,燕国虽弱,但,其北,有东胡,东,有辽东。若,战事不顺,引来外族干涉,则,我大军,将陷于,两面作战之险境。”
“此,乃兵家大忌!”
李斯的一番话,条理清晰,直接,指出了伐燕的弊端。
那些,刚刚还热血上头的将军们,也,冷静了下来。
是啊,打仗,不是光凭一股子勇武就行的。
后勤,地理,这都是,要命的问题。
“那依廷尉之见,该打谁?”嬴政追问道。
李斯,微微一笑,似乎,早已成竹在胸。
“臣以为,当伐魏!”
“魏国,地处中原腹地,与我大秦,犬牙交错。其都城大梁,更是,扼守要冲。若,能拿下魏国,则,我大秦的疆域,便可,连成一片。东,可威慑齐国,南,可俯瞰楚国。”
“魏国,乃四战之地,无险可守。其国力,早已,在多年征战中,消耗殆尽。我大军,若,全力攻之,必可,一战而下!”
“拿下魏国,我大秦,便,真正掌握了,争霸天下的,主动权!”
李斯的这番“伐魏论”,听起来,确实,比蒙武的“伐燕论”,要高明不少。
从战略上讲,魏国的位置,确实,非常重要。
大殿中,不少臣子,都开始,点头称是。
嬴政,也露出了,思索的神情。
他,将目光,投向了,从始至终,都未发一言的魏哲。
“魏哲。”
“你,怎么看?”
随着嬴政的开口,整个大殿,再次,陷入了寂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个年轻的关内侯身上。
蒙武,也好。
李斯,也罢。
他们的见解,固然,有其道理。
但,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
在战略谋划上,真正,能一锤定音的,只有,眼前这个,一手导演了灭赵大戏的年轻人。
魏哲,缓缓起身。
他,没有急着,发表自己的看法。
而是,先,对着蒙武,和李斯,分别,行了一礼。
“蒙将军,忠勇可嘉,一心为国,令人敬佩。”
“李廷尉,深谋远虑,洞察大局,亦是,老成之言。”
他,先是,肯定了两个人的观点,给足了面子。
这让,原本,还有些不服气的蒙武,和,一脸倨傲的李斯,脸色,都缓和了不少。
“但是……”魏哲话锋一-转。
“臣以为,现在,无论是伐燕,还是伐魏,都,不是,最佳时机。”
“为何?”嬴政问道。
“王上,请看。”魏哲,走到大殿中央,悬挂的巨幅地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