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密令再起,风纪动江南(2 / 2)
“风纪营查案,所有人别动!”
院子外头站了二三十个带刀的人,一水黑衣,腰间绣着风纪营的“风”字。
屋里一阵乱,书生们全傻了,有的还想跑,就被门口一刀给拦了下来。
那青布衫中年脸色一变,刚想开口,李文海已经走了进来。
“沈郎中,你可还记的我?”
那人一愣,随即咬牙:“李文海?你当年不是……”
“对,寒门小吏,现在是风纪副使。”
李文海一抬手,后头人已经开始翻书案、撬书柜、拆暗格。
不到一刻钟,一本封皮泛黄的“讲案汇录”就被抬了出来,里头写的清清楚楚,谁写的,谁传的,谁负责誊写,谁藏的副本,全都有。
最上头一个名字,写的正是:“沈儒昌”。
李文海扫了一眼,又拿出袖里的卷宗,比了比。
“没错了,跟我们截的那份一模一样。”
他转过头:“把人带回去,今晚就写供,别让我连夜再跑一趟。”
金陵那边的夜,也没安生。
皇帝还在书房里,案头堆着几封急件,外头风大,宫灯被吹的响个不停。
张宗光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份密报。
“李文海动手了,砚东讲舍抄出来了那批名单里有沈家的两个堂亲,冯家一个私账吏。”
陈渊手一顿:“有证据?”
张宗光点头:“够斩。”
陈渊没说话,手指敲着桌面,过了一会儿才开口:“文人出头,最爱拿名声做招牌。”
“那就让他们的名声,从午门挂起。”
张宗光点点头:“我来安排。”
三天后,金陵午门。
官员百姓挤的满满当当,中间一条道路空出来,两个囚车被士兵押着,慢慢驶入。
车里跪着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沈儒昌和冯家账吏。
案板架起,刽子手站好。
午门钟响,三声之后,李文海走到最前头,展开罪状。
“以书社之名,聚徒造谣,煽动民心,勾连官吏,企图反制朝纲,风纪营查实,罪当斩首。”
钟声落,刀起。
两颗人头掉下。
四周没什么声音,有的只是空气发沉。
陈渊坐在宫中,却一句话都没说。
他只是站起身来,走向书案,把一封未写完的折子收进火炉里。
那是关于“江南书社整顿条例”的初稿。
他不需要那东西了。
江南的事,不用讲道理了。
午门血还没干透。
那两颗人头就在案台上晾着,也没收。不是没人想收,是压根没人敢动。风纪营办完案,李文海带人走了,连句场面话都没留下。只一句:“抄案副本已送制府,别再让我回来第二次。”
从这一刻起,谁还看不懂,那是真不打算留活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