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众官追悔吐实情,大夏绝望求宽恕(2 / 2)
陆炳看着手里厚厚的供词,满意地点了点头,语气缓和了些。
“现在知道怕了?早干什么去了?但你们能主动自首,也算识相,明天陛下审案时,会考虑你们的态度,从轻发落的。”
而此时的尚书值房外,李东阳正站在门口,手里攥着刚整理好的供词,犹豫了片刻。
他和刘大夏共事十几年,不忍心看他落到这般田地,可又不能违背陛下的旨意。
最终,他还是深吸一口气,推门走了进去。
刘大夏正瘫坐在冰冷的椅子上,眼神空洞地盯着地面,头发一夜之间白了大半,原本挺直的腰杆也垮了,整个人像是老了十岁,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傲慢和嚣张。
听到开门声,他猛地抬头,看到是李东阳,眼中瞬间燃起一丝希望。
挣扎着从椅子上站起来,踉跄着扑过去。
“李首辅!你是不是来救我的?陛下是不是改变主意了?不审案了?”
李东阳摇了摇头,走到他面前,语气沉重得像灌了铅。
“介夫,别抱希望了。陛下已经下旨,明天一早就在奉天殿开御门审案,把兵部的窝案公之于众,让满朝文武、甚至天下百姓都看看。”
“你是兵部尚书,这案子的主谋,主角非你莫属,谁也救不了你。”
“什么?!御门审案?主角?”刘大夏像是被抽走了所有力气,双腿一软,“噗通”一声坐在地上,嘴唇哆嗦着,牙齿咬得咯咯响。
“那我不是死定了?奉天殿上那么多文武百官,还有史官记录,我要是被定罪,不仅自己要死,还要遗臭万年,我的子孙后代都要被人戳脊梁骨啊!”
他突然爬到李东阳脚边,双手抱住他的腿,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哭着哀求。
“李首辅,求求你,帮我去求求陛下!我知道错了!我不该藏着航海图,不该摆烂不办公,不该贪那些边军的粮饷!”
“我愿意把贪的银子都退回来,一分不少!我愿意致仕回老家,再也不踏入京城一步!只求陛下饶我一命,给我留个全尸!”
李东阳看着他这般狼狈的样子,心里没有一丝同情,只有满满的惋惜。
当初要是刘大夏能听话,交出海图,好好办公,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他轻轻拨开刘大夏的手,语气冰冷。
“介夫,晚了。当初陛下让你交航海图,你说烧了;陛下让你好好处理边军粮饷,你却摆烂不批;现在查出你牵头贪腐三百万两,桩桩件件都是死罪,谁也救不了你。”
“陛下要的是能办实事、能为百姓着想的官员,不是你这种拿着‘祖制’当护身符、拿着边军将士的救命钱享乐的老顽固!”
李东阳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一丝愤怒。
“你想想,这几年你干了什么?藏图、摆烂、贪腐,哪一件不是踩在陛下的底线和刀尖上?你不死,怎么给边军将士交代?怎么给天下百姓交代?”
刘大夏愣在原地,眼泪鼻涕糊了一脸,嘴里喃喃着。
“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不该和陛下对着干……不该贪那些银子……我要是早点交出海图就好了……”
他一边说,一边用力捶打自己的胸口,后悔得肠子都快断了。
李东阳叹了口气,转身往门口走。
“后悔也没用了,明天好好在奉天殿认罪,或许陛下念在你是两朝老臣的份上,能给你的家人留条活路。”
说完,他推开门走了出去,把门轻轻关上,将刘大夏绝望的哭声关在了屋里。
那哭声格外刺耳,在寂静的夜里传得很远,却没人再可怜他。
回到兵部大堂,刘瑾和陆炳已经把小官们的供词整理好了,用黄绸包着,送到李东阳面前。
“首辅,这些小官招了不少细节,还牵扯出了三个之前没查到的郎中,现在证据链全齐了,就算他们想狡辩,也没机会了!”
李东阳接过供词,翻开快速扫了几页,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签字和手印,点了点头。
“好,把这些供词和户部核算的账本合在一起,装在一个箱子里,明天一早送到奉天殿,先给陛下过目。”
他抬头看了看窗外,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淡淡的晨光透过窗棂照进来。
离御门审案只剩几个时辰了。
“大家再检查一遍证据,账本、供词、人证名单,一个都不能漏,不能出任何差错!”
“明天的审案,关系到大明的吏治整顿,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刘瑾、陆炳齐声应道。
“请首辅放心!绝不出错!”
账房里,韩文和欧阳铎还在核算最后几本账本,两人的眼睛都熬红了,布满了血丝,嘴角却带着一丝笑意。
欧阳铎伸了个懒腰,骨头发出咯吱的响声,对韩文说。
“韩大人,最后一本账也核完了!所有贪腐的银子都对上了,从刘大夏到清清楚楚,一笔都跑不了!”
韩文揉了揉发红的眼睛,露出一丝疲惫却坚定的笑容。
“好!太好了!明天就让这些贪官在文武百官面前,把自己的罪行一一说清楚,给陛下一个交代,给边军将士一个交代,也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而此时的皇宫里,朱厚照已经起床,正在御书房翻看之前的清查记录,案上还放着一杯刚沏好的热茶。
张永轻手轻脚地走进来,躬身禀报。
“陛下,大明报社的第一篇报道已经印好了,标题是《兵部窝案初现:五年贪腐三百万,边军将士受冻饿》,一早就让报童去街头巷尾分发,保证能传遍京城的每个角落!”
朱厚照点了点头,放下手里的记录,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很好。让百姓们都看看,他们交的税银,都被这些贪官用来干什么了。”
“明天的奉天殿,将会是这些贪官的末日,也是大明吏治革新的开始。朕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贪腐者,无论官职高低、资历深浅,都逃不过惩罚!”
窗外的太阳缓缓升起,金色的阳光洒满皇宫的琉璃瓦,泛着耀眼的光,也照亮了兵部衙门里忙碌的身影。
一场注定震动朝野、改写大明官场格局的御门审案,即将拉开帷幕。
而那些贪腐的文官,也即将为自己的贪婪和傲慢,付出最惨痛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