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众官追悔吐实情,大夏绝望求宽恕(1 / 2)
从坤宁宫出来时,夜已经深了。
寒风卷着碎雪,刮在脸上像小刀子割。
宫道旁的宫灯晃着昏黄的光,把几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李东阳、韩文、刘瑾、陆炳没敢耽搁,刚出宫门就兵分三路,各自带着人手往兵部衙门奔去。
马蹄踏过积雪,咯吱作响,像是在跟时间赛跑。
离明天的御门审案只剩不到十二个时辰。
必须把所有证据钉死,把贪官的嘴撬开。
绝不能给他们任何狡辩、翻供的机会。
韩文带着欧阳铎,还有五个户部算学最精的主事,顶着寒风冲进兵部大门,径直往账房走。
刚推开门,一股混杂着灰尘、霉味和旧纸的味道就扑面而来。
呛得几人忍不住咳嗽。
账房里堆满了杂乱的账本,有的堆在案上,有的摞在地上,甚至还有几本掉进了墙角的老鼠洞,纸页被啃得残缺不全。
韩文指着满地的账本,语气沉重却坚定。
“今晚咱们没别的事,就是把近五年的边军粮饷账、武器采购账,一笔一笔全核完!”
“每一笔支出要对应上库房的出库记录,每一笔拨款要查到最终的去向,必须找出完整的贪腐证据链,明天审案时,让那些贪官想赖都赖不掉!”
欧阳铎早就撸起了袖子,露出结实的胳膊。
伸手拿起最上面一本封皮泛黄的账本,“哗啦”一声翻开。
“韩大人放心!别说不睡觉,就是熬到明天天亮,我们也得把这些烂账算清楚,让每一笔贪腐都明明白白,摆在文武百官面前!”
五个主事也纷纷应和,各自找了块干净的地方坐下。
掏出随身携带的算盘,“噼啪噼啪”的算珠声瞬间在账房里响起。
清脆的声响打破了夜的寂静,也点燃了众人查案的决心。
另一边,刘瑾和陆炳则把兵部所有的底层小官——从九品的笔帖式、未入流的吏员,总共二十多人,像拎小鸡似的全召集到了大堂。
这些人平时就负责抄写公文、整理档案,天天围着郎中、主事转,对兵部的贪腐或多或少都有些耳闻。
有的甚至帮着抄过假账、改过记录,只是怕丢了饭碗,不敢声张。
刘瑾站在大堂的台阶上,穿着一身蟒纹棉袍,尖细的嗓音在空旷的大堂里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都给咱家听好了!陛下已经查明,你们兵部就是桩彻头彻尾的贪腐窝案,从上到下,没几个干净的!”
“明天一早,就要在奉天殿开御门审案,到时候满朝文武都看着,谁也跑不了!”
陆炳接着上前一步,手按在腰间的绣春刀上,语气冰冷得像寒冬的井水。
“但陛下仁慈,知道你们大多是小官,要么是被迫参与,要么是知情不报,没什么大罪过。”
“现在把知道的、参与的全说出来,就算自首,最重也就是贬官或者贬为庶民,至少能保一条小命!”
他顿了顿,眼神扫过众人,带着十足的威慑力。
“可要是敢隐瞒,明天审案时被查出来,那就是贪腐同谋!最轻也是菜市场斩首示众,家人还要被流放三千里,一辈子不能回京!自己掂量掂量,是要命,还是要替那些贪官背锅!”
这话一出,堂下的小官们瞬间炸了锅。
脸色惨白得像纸。
有的腿肚子直打颤。
有的双手合十偷偷念佛。
还有人互相看着对方,眼神里满是恐慌和犹豫。
一个留着小胡子的笔帖式,嘴唇哆嗦着往前挪了半步,声音发颤。
“刘公公、陆大人,我们……我们说的话,陛下真的能算自首吗?不会……不会等我们说了,再秋后算账吧?”
刘瑾冷笑一声,声音里满是嘲讽。
“陛下金口玉言,岂会骗你们这些小角色?现在说出来,还能有条活路;不说,就是死路一条,没人能救你们!”
陆炳更是直接拔出了腰间的绣春刀,刀光一闪,映得众人眼睛发花。
“最后给你们一炷香时间考虑!谁先开口,谁就能从轻处置,还能免了流放之罪!一炷香后再不说,就当你们是同谋,直接押进诏狱!”
小官们彻底慌了,“噗通”一声全跪倒在地,有的甚至开始哭起来。
一个负责整理武库司档案的吏员,率先抬起头,眼泪鼻涕一起流。
“我说!我说!武库司郎中张全,每年都会把采购的弓箭、铠甲虚报数量!去年他明明只买了五千把弓,却报成一万把,光这一笔就贪了两万五千两银子!账本还是我帮他抄的假的!”
有了第一个开口的,其他人像是找到了救命稻草,纷纷跟着开口,生怕落后一步就没了活路。
“职方司主事王庆,跟大同的粮商勾结,把仓库里发霉的陈粮当成新粮发给边军,自己赚了足足五万两差价!我亲眼看见他收粮商的银子!”
“刘尚书的侄子刘三,在兵部当差,天天在家喝酒赌钱,根本不用上班,却领着双份俸禄,这就是空额!我还帮他签过好几次到!”
“武器库的旧铠甲,被车驾司郎中李茂偷偷卖给了山匪,一件卖五十两,卖了足足两百件,换的银子他和刘尚书分了!”
刘瑾让东厂番子拿着纸笔,把每个人说的话都一一记录下来。
每个开口的小官都要在供词上签字画押,按上鲜红的手印。
不到半个时辰,就收集到了十几条关键线索,涉及到的官员比之前清查的还要多。
连一些中层官员私下分赃、勾结商号的细节都被扒了出来,证据链越来越完整。
一个负责抄写粮饷报表的吏员,哭着捶打地面。
“早知道会这样,当初说什么也不该帮郎中做假账!现在只求陛下能饶我一命,我再也不敢贪小便宜了!我愿意回老家种地,再也不做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