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帝作总结许厚禄,拱手同心启新元(1 / 2)
朱厚照看着阶下噤若寒蝉的百官,手指缓缓松开龙椅扶手。
语气渐渐缓和下来,少了几分刚才判罪时的凛冽戾气,多了几分沉稳与恳切,像冬日里的暖阳,慢慢驱散大殿里的寒意。
“朕登基至今,已有半年光景。”
“这半年里,朕没少和你们‘斗智斗勇’。”
“贬了不少尸位素餐的庸官,也杀了不少贪赃枉法的蛀虫。”
“宫外有人偷偷骂朕是暴君,说朕心狠手辣,不近人情。”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群臣,看到有人偷偷抬眼,又慌忙低下头。
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
“但朕问你们——”
“那些被朕杀的、被贬的,哪个不是贪腐枉法、误国误民之辈?”
“哪个不是拿着朝廷的俸禄,住着百姓供养的府邸,却不为百姓办事?”
“哪个不是把大明的江山,当成自己中饱私囊的摇钱树?”
他站起身,走下龙椅,龙袍下摆扫过御道的金砖,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一步步走到群臣面前,目光如炬,一一扫过每个人的脸。
“朕杀刘大夏,不是因为他骂朕‘暴君’。”
“是因为他贪了三百万两军饷,让边军将士在雪地里冻得缩成一团,让十几名士兵拿着木棍对抗蒙古骑兵,生生战死!”
“朕贬张泰,不是因为他顶撞朕。”
“是因为他身为户部侍郎,拖延流民安置款项,让上千流民在寒冬里露宿街头,冻死饿死三十余人!”
“朕做这些,不是为了逞帝王之威,不是为了让你们怕朕。”
“是为了清理官场的蛀虫,是为了让大明能喘口气,是为了让天下的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
百官们低着头,没人敢反驳,也没人敢应声。
刚才刘大夏的惨状还历历在目。
而且陛下说的都是实情——那些被处置的官员,确实都是罪有应得,没一个冤枉的。
李东阳悄悄抬起头,看着朱厚照年轻却坚毅的脸庞。
看着他眼底那份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沉稳与担当,心里满是欣慰。
陛下虽然年轻,却分得清是非黑白,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知道江山的根本在百姓,这样的君王,是大明之幸。
朱厚照转身,一步步走回龙椅,坐下后,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
语气变得格外郑重。
“明年就是正德元年了。”
“朕不希望再像这半年一样,天天忙着斩贪官、贬庸官。”
“朕希望从正德元年开始,你们都能收起心里的侥幸心理。”
“勤勤恳恳为大明办事,踏踏实实为百姓谋利。”
“只要你们办实事、不贪腐、尽职责,朕绝不会亏待你们!”
他突然抬眼,目光落在户部尚书韩文身上,朗声道。
“韩尚书!”
韩文心头一跳,连忙上前一步,躬身应道。
“臣在!”
“你算算,从正德元年正月开始,文武百官的俸禄,一律涨一番!”
朱厚照的声音洪亮,在大殿里回荡,像一道惊雷,炸得百官头晕目眩。
“什么?!涨俸禄一番?”
“没听错吧?一品大员的年俸从三百两涨到六百两?”
“四品知府原本一百两,涨完就是两百两,够买三亩良田了!”
百官们瞬间炸开了锅,再也忍不住之前的拘谨,纷纷抬起头,眼神里满是震惊和狂喜,交头接耳的声音像潮水般涌来,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一个头发花白的五品主事,激动得手都抖了,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的朝服补子,嘴里喃喃着。
“两百五十两……够给儿子娶媳妇了……”
韩文也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陛下会突然下这样的旨意。
随即反应过来,连忙躬身道。
“臣遵旨!”
“臣这就回去核算各级官员俸禄,制定发放章程,保证正德元年正月,新俸禄准时发放到各位大人手中,分文不少!”
朱厚照点头,脸上露出笑容。
“好!”
“朕治国,向来赏罚分明——”
“罚的是贪腐无能之辈,是那些拿着俸禄不办事的蛀虫!”
“赏的是实干奉公之臣,是那些为大明、为百姓尽心尽力的忠臣!”
“只要你们好好干,以后俸禄还能再涨,朝廷的恩典,绝不会少了你们的!”
“不仅是俸禄,有功者,朕还会赏良田、赐爵位、荫庇子孙!”
这话一出,百官们的情绪彻底被调动起来,之前因刘大夏之死产生的恐惧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难以抑制的激动和感激。
每个人的脸上都涨得通红,眼神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一个年轻的御史忍不住上前一步,躬身高声道。
“陛下圣明!”
“臣等定当为大明肝脑涂地,赴汤蹈火,绝不辜负陛下的信任和恩典!”
“对!陛下圣明!臣等一定好好办事!”
“愿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声音洪亮得震得大殿的梁柱都在微微晃动,连殿外的阳光,都仿佛被这股热情染得更炽烈了。
朱厚照看着群情激昂的百官,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突然站起身,对着百官深深鞠了一躬,双手抱拳,语气诚恳得不像话。
“大明是朕的江山,更是你们的江山,是天下百姓的江山。”
“朕一个人,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治不好大明。”
“需要你们和朕携手同心,一起把大明治理好,一起让百姓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