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 > 第168章 铁腕推动流民策,群贤扫弊归京师

第168章 铁腕推动流民策,群贤扫弊归京师(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每到一地,他们先开仓放粮,让饥肠辘辘的流民喝上热粥、穿上暖衣,安抚民心;再调阅账本、走访百姓,严查贪腐,只要查到“克扣粮款、强占民田、勾结奸商”的官员,不管品级高低、背景深浅,证据确凿后当场绑到刑场,一刀斩之,家产全部抄没充公,绝不姑息。

山西太原府,陆炳带着一队锦衣卫,将克扣粮款的太原知府围在了府衙里。

这知府仗着自己是山西巡抚的门生,一开始还嚣张跋扈,拍着公案叫嚣:“陆炳!你敢动我?我老师是山西巡抚,你信不信他上奏折参你一本,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陆炳冷笑一声,从怀里掏出王守仁的手令,“啪”地拍在案上:“王大人有令,巡抚以下官员,贪腐者立斩无赦!别说你是巡抚门生,就是巡抚本人贪腐,只要证据确凿,一样照斩不误!”

锦衣卫们立刻上前,像拎小鸡似的把知府拖到府衙门口,按在刑台上。知府这才慌了神,瘫软在地,哭着求饶:“我错了!我不该贪粮!求你们饶我一命!”

可回应他的,只有百姓们的怒骂和锦衣卫冰冷的刀锋。“咔嚓”一声,人头落地,百姓们围着尸体拍手叫好,还有人特意回家拿来喜糖,分给身边的人,像过节一样热闹——这贪官欺压百姓多年,终于被斩了,大家心里解气!

三个月来,北直隶、山西的贪官被清理了大半,大大小小的贪腐案查处了五十多起,抄没的粮食、金银不计其数,全部用于赈灾和流民安置。

赈灾粮足额发放到每个流民手中,临时安置点建了两百多个,棚屋整齐排列,锅里总有热粥,身上总有暖衣;还组织有耕种经验的流民开垦荒地,发放种子、农具和耕牛,让他们能自给自足;对于有手艺的流民,则安排进官办作坊,木匠做家具、铁匠打农具、织女织布,按手艺好坏给工钱,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到了十二月初,北直隶、山西的灾情基本稳定下来。流民们要么返乡种地,要么留在安置点垦荒、做工,再也没有之前的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街头巷尾再也看不到饿死的尸体,取而代之的是袅袅炊烟和百姓脸上的笑容。

王守仁坐在真定府的临时官署里,看着桌上的统计报表——“北直隶流民安置率达九成,山西达八成五,三个月内无一人饿死,无一起流民作乱事件”,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对着坐在对面的刘瑾、陆炳道:“灾情稳了,贪腐清了,咱们可以回京师复命了。”

“好!早就该回去了!”刘瑾笑着点头,语气里满是轻松:“保定府有徐大人盯着,粮款充足,流民安置也有序,咱们在这儿也放心,是该回去给陛下交差了!”

十二月初十,天空飘起了小雪,细密的雪花落在地上,给大地盖了一层薄薄的银霜。王守仁、刘瑾、陆炳、韩文带着随从,从保定府出发,往京师赶去。

道路两旁的农田里,有流民在整理土地,准备来年春耕,翻起的泥土带着湿润的气息;临时安置点的棚屋前,有老妇人在缝补衣物,孩子们在雪地里追逐打闹;官办作坊里,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和织布声,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看到他们的队伍经过,百姓们纷纷停下手里的活计,挥手致意,嘴里喊着“王大人好”“刘公公好”“陆大人好”,声音里满是感激和尊敬。有老人捧着刚熬好的热粥,非要塞给随从;有孩子追着队伍跑,手里拿着自己画的画,画上是穿着官袍的王守仁,旁边写着“救命恩人”。

王守仁勒住马缰,回头望了一眼这片曾经灾荒遍野、民不聊生的土地,如今已经恢复了生机和活力,心里满是感慨——这三个月的风餐露宿、出生入死没有白费,陛下的信任也没有辜负,总算给百姓们一个安稳的日子。

陆炳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道:“别感慨了,陛下还在京师等着咱们呢,回去好好汇报,说不定陛下还有新的差事交给咱们,咱们还能再为大明做点实事!”

王守仁笑了笑,抬手抹去脸上的雪花,催马加快了脚步:“走!回京师!”

队伍在小雪中前行,马蹄踏过积雪,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咯吱咯吱的声响,像是在诉说着这三个月的艰辛与成就,朝着京师的方向稳步而去。

而京师的坤宁宫暖阁里,朱厚照正拿着北方送来的灾情密报,一字一句仔细看着,嘴角带着掩饰不住的满意笑容——他从东厂的密报里早就知道,北直隶、山西的灾情稳了,流民安置妥当了,王守仁他们没让他失望。

张永轻轻走进暖阁,躬身道:“陛下,据东厂探报,王大人他们已经从保定府出发了,估计后天就能到京师,要不要安排人去城外的卢沟桥迎接?也好彰显陛下对功臣的重视。”

朱厚照摇了摇头,放下密报,眼神里带着几分期待:“不用,让他们直接来暖阁见朕,朕要亲自听他们汇报北直隶、山西的情况,还有那些被斩杀贪官的细节,每一个字都不能漏。”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坚定起来:“朕要让京里的所有官员都知道,办实事有赏,贪腐有罚,这规矩谁也不能破!让那些还在摆烂、还在观望的‘老顽固’看看,跟着朕好好干,既能建功立业,又能得到百姓爱戴;要是敢贪赃枉法、敷衍了事,赵全、太原知府就是他们的下场!”

“奴婢遵旨!”张永躬身应道,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等王大人他们带着功绩回来,京里的那些“老顽固”怕是又要坐不住了,而陛下酝酿已久的更深层次改革,比如开海通商、整顿军制、收复河套,也将迎来新的高潮。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大片大片的雪花飘落,覆盖了皇宫的琉璃瓦,像铺了一层厚厚的银霜,整个紫禁城银装素裹,格外肃穆。

暖阁里的灯光映着朱厚照的脸,他走到墙上悬挂的大明舆图前,手指从北直隶、山西的位置缓缓划过,最终落在了东南沿海和河套地区,眼神坚定而明亮,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明未来的繁荣景象——百姓安居乐业,国库充盈,边疆安定,万国来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