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朕,朱厚照,开局大杀四方 > 第170章 守仁上任遇冷遇,帝怒发文召阁老

第170章 守仁上任遇冷遇,帝怒发文召阁老(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腊八刚过,京城的残雪还没化透。

檐角垂着的冰棱子,被初阳映得像水晶。

风卷着细碎的雪粒,刮在脸上凉丝丝的疼。

王守仁穿着簇新的兵部左侍郎官袍,石青色的料子绣着鸾鸟纹,在雪地里泛着沉稳的光。

他踩着积雪往兵部衙门走,靴底碾过积雪,咯吱一声脆响。

雪水混着泥点,在青石板上踩出一串深浅不一的湿痕。

刚跨进兵部大门,就听见大堂里传来嗡嗡的闲聊声。

几个穿着青色圆领袍的文官围在案前,手里捏着茶杯,嘴里嚼着瓜子,瓜子壳吐了一地。

见他进来,文官们只是懒洋洋抬了抬眼,连屁股都没挪一下,更别说起身见礼。

其中一个留着山羊胡的主事,斜睨着他的官袍,嘴角撇出一抹轻慢的笑。

“这就是从京营调过来的王侍郎?”

“听说以前是在京营带兵练兵的?怎么突然改行当文官了,莫不是砍贪官砍腻了,想换个活计?”

旁边一个瘦脸文官跟着起哄,手里的毛笔在公文上胡乱画着圈。

“可不是嘛!京营的丘八头头,懂什么兵部的规矩?怕是连‘军饷核销’的公文都认不全吧?”

说罢,还故意把公文往桌上一拍,墨迹溅到了桌角的砚台上,他也毫不在意。

王守仁攥了攥袖口,压下心里的不适。

他早听说兵部文官轻视武将出身的官员,却没想到会怠慢到这个地步。

他没接话,径直走到大堂东侧的侍郎案前坐下。

案上蒙着一层薄灰,显然是许久没人用过了。

他刚要开口询问“近期大同边军的粮饷调度情况”。

旁边的郎中就抱着一摞公文走过来,“咚”地往他案上一放,灰尘腾地扬起,呛得王守仁皱了皱眉。

“王侍郎,这些都是上个月的边军粮饷报表,您先看着吧。”

郎中说着,还翻了个白眼。

“我们忙着核对去年的旧账,没空给您搭手——毕竟您是‘武将出身’,这些笔墨功夫,自己慢慢琢磨也能会。”

王守仁掀开最上面一本报表,刚看两页就皱紧了眉。

上面的数字东一笔西一笔,有的地方用墨笔涂改,有的地方用朱笔圈画,乱得像孩童涂鸦。

中间还缺了三页,缺页的地方沾着茶渍,显然是被人随手撕去垫了茶杯。

“这些报表怎么这么乱?没人核对过吗?”

他抬头问那郎中,语气里带着几分克制的严肃。

“核对?”

山羊胡主事从茶杯后探出头,嗤笑一声,手里的瓜子壳往地上一吐。

“边军粮饷向来是刘尚书亲自管,我们哪敢插手?”

“再说了,那些丘八在边关打仗,懂什么报表细账?数字差不多就行呗,难不成还真要一笔一笔跟他们算清楚?”

这话像根针,扎得王守仁心里发疼。

他强压下翻涌的火气。

这些文官拿着朝廷俸禄,却把边军的性命当“差不多”的数字,难怪兵部积弊这么深。

他没再争辩,只是把乱成一团的报表推到一边,从怀里掏出油纸包着的纸笔,开始记录自己的观察。

“兵部各司主事以上官员,文官占比九成,武将出身者仅三人,且均无实权。”

“边军粮饷报表无固定核对流程,数字混乱、缺页严重,疑似有克扣瞒报痕迹。”

“武器装备采购档案缺失近五年记录,库房钥匙由刘尚书亲信掌管,外人不得入内。”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不知不觉写了半个时辰。

案上的茶杯早就凉了,他才觉得手里的信息太零散,根本摸不清兵部的运作脉络。

他起身,决定去拜见兵部尚书刘大夏,哪怕请教不到细节,至少先看看积压的核心公文。

刘大夏的尚书值房在大堂西侧,红漆门扉紧闭,门环上蒙着一层薄灰。

王守仁抬手敲门,指节刚触到冰凉的木头,就听见里面传来翻书的窸窣声,却没人应声。

他又敲了三下,这次门后传来一个小吏的声音,带着几分慌张的压低。

“王侍郎,您别敲了!”

门缝里探出来一颗脑袋,小吏挤眉弄眼地示意他往旁边看。

“刘尚书从上个月就把自己关在里头,门栓从里头插死,说‘身体不适,闭门养病’,谁来都不见,连陛下派来的太监都吃了闭门羹!”

“身体不适?”

王守仁皱起眉,目光扫过值房门口。

那里堆着十几份用黄绸封裹的公文,封条上落着半指厚的积雪,最上面一份的封皮都被雪水浸得发皱,显然已经放了好几天。

“那积压的边军补给急报怎么办?大同那边传回来的密报说,将士们快断粮了,就等着批复发粮呢!”

小吏叹了口气,凑到他耳边小声说。

“还能怎么办?刘尚书私下跟我们说,要等陛下收回‘交航海图’的命令,消了气,他才肯办公。”

“这是……拿边军的性命要挟陛下啊!”

小吏说完,赶紧缩了缩脖子,生怕被人听见。

王守仁心里瞬间清明。

刘大夏哪里是养病,分明是摆烂!

仗着自己是两朝老臣,拿大明的军防当筹码,逼陛下妥协。

他非但没懊恼,反而觉得可笑又可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