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阁老入阁逢帝怒,守仁突至藏新机(2 / 2)
他刚转身要走,暖阁的门突然被“哐当”一声推开。寒风裹着雪沫子涌进来,吹得宫灯晃了晃。王守仁跌跌撞撞跑进来,石青色的官袍上沾满了雪渍,袍角还在滴水,额头上全是冷汗,顺着脸颊往下淌,连官帽都歪了,根本顾不上行礼,张口就喊:“陛下!不好了!兵部的烂摊子,比咱们想的还要严重十倍!”
李东阳猛地顿住脚步,愣在了原地——王守仁刚上任一天,就查出了什么?难道兵部里还藏着更大的猫腻?
朱厚照也瞬间坐直了身子,脸上的怒气被震惊取代,眼神锐利得像刀:“别急!先喘口气,慢慢说!是粮饷有克扣,还是武器装备有问题?”
王守仁扶着案角,大口喘着气,冻得发紫的手从怀里掏出一本笔记,笔记的封皮都被汗浸湿了,他双手捧着递上去:“陛下,这是臣昨天一天查出来的——边军粮饷不仅报表混乱,还有大量‘空额’!”
“账上写着北直隶、大同、宣府三地共有十万边军,臣对照军户名册和库房的粮草消耗记录,实际只有七万两千人!”他的声音都在发颤,不是怕的,是气的:“剩下两万八千个空额,每个月的粮饷、冬衣、军械经费,全被兵部的贪官和地方武将勾结克扣了!算下来,一年要贪走近五十万两白银!”
“还有武器装备!”王守仁咽了口唾沫,继续道:“臣去兵部库房查过,弓箭有一半是断了弦的,箭簇锈得都拔不出来;铠甲全是二十年前的旧物,甲片都脆了,用刀一划就破,根本挡不住蒙古人的弯刀;甚至连战马的饲料,都掺了三成沙土,不少战马饿得皮包骨头,连路都走不稳,怎么上战场?!”
李东阳连忙凑过去,借着暖阁的灯光一看。笔记上写得密密麻麻,哪个卫所、哪个官员负责粮饷,哪个部门采购武器,甚至连库房看守的名字都标得明明白白。几个被红笔圈起来的名字,都是兵部里手握实权的主事、郎中,甚至还有刘大夏的两个亲信。他的脸色瞬间沉得像锅底,扶着案角的手都在发抖——他知道兵部烂,却没想到烂到了这个地步!
朱厚照捏着笔记,指节越捏越紧,把纸页都捏皱了,指节泛白得像纸:“好!好得很!”他怒极反笑,声音里带着彻骨的寒意:“这些人拿着朝廷的俸禄,吃着百姓的税粮,却在克扣边军的救命钱、贪墨保家卫国的军械费!是想让大明的边军活活饿死、战死在边关吗?是想让蒙古人打进山海关,把朕的江山抢了去吗?!”
他猛地看向李东阳,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李阁老,你先别去兵部了!立刻让人带着朕的手谕,去把笔记上圈起来的官员全抓了,交给陆炳的锦衣卫审讯!务必查清楚他们贪了多少、跟谁勾结、赃款藏在了哪里!一个都不能漏!”
“至于刘大夏,”朱厚照的眼神里满是杀意:“不管他是真病还是装病,等查清楚这些贪腐案,看看他到底有没有牵连,一起处置!”
“老臣遵旨!”李东阳躬身应道,声音都比平时响亮几分。他看了一眼王守仁,眼神里满是欣慰——还好陛下派了这么个敢查敢闯的硬骨头去兵部,不然这些蛀虫还不知道要贪到什么时候。可一想到兵部的烂摊子,他又忍不住皱紧了眉——要把这些根深蒂固的贪腐势力拔干净,怕是要掀起一场大风暴。
王守仁又上前一步,补充道:“陛下,臣还发现,兵部的文官大多跟这些贪官有牵连,要么收了好处替他们打掩护,要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不管。想要彻底整顿兵部,必须把这些人全部换掉,从根上清理干净!”
“朕知道了。”朱厚照点了点头,语气斩钉截铁:“你先回去,继续查剩下的问题——武器采购的账目、武将考核的猫腻,都给朕查清楚!缺人手就跟朕说,锦衣卫、东厂的人随你调遣,库房的钥匙、旧档案的锁,谁敢拦着,你直接拿‘镇朔剑’治他的罪!务必把兵部的贪腐窝彻底端了!”
“臣遵旨!”王守仁躬身行礼,转身退出暖阁。寒风裹着雪沫子打在他脸上,他却没觉得冷——陛下的信任就是最大的底气。只是一想到笔记上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想到边关将士啃冻麦饼的样子,他心里就沉甸甸的——整顿兵部的难度,比他预想的还要大百倍。
暖阁里,朱厚照走到窗边,看着外面飘落的雪花,眼神里满是杀意。炭盆里的火星子噼啪作响,却烘不热他眼底的寒意——这些贪官,拿边军的性命当儿戏,拿大明的江山当赌注,不把他们剥皮实草,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震慑朝堂!
李东阳站在一旁,心里满是感慨。陛下登基这一年,从杀王伦到贬张泰,再到如今要动兵部的贪腐窝,铁腕治贪的决心越来越大。要是早几年就这样,兵部也不会烂到这个地步。好在现在醒悟还不算晚,趁这些蛀虫还没把大明的根基蛀空,还有的救!
“李阁老,”朱厚照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疲惫,却依旧坚定:“你去安排审讯的时候,告诉陆炳——不管牵扯到谁,哪怕是皇亲国戚、三朝元老的门生,都一查到底!朕要的是真相,不是人情!贪了多少,就得吐出来多少;害了多少人,就得偿多少命!”
“老臣明白!”李东阳躬身应道,转身快步走出暖阁。雪又下大了,落在他的狐裘上,瞬间就化了。他抬头看向兵部的方向,心里清楚——一场针对兵部的大清洗,已经箭在弦上。而这场清洗,绝不止于兵部,还会震动整个大明的官场,把那些藏在暗处的蛀虫,一个个揪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