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蛊妃倾城:冷帝的心尖宠 > 第320章 运河蓝图

第320章 运河蓝图(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紫宸殿内,岁月仿佛被拉长,又仿佛在加速流淌。一边是凤榻上永恒的静谧,皇后林晚夕沉睡的容颜与那头刺目又圣洁的白发,构成一幅凝固的时光画卷;另一边,皇子萧承稷则以一种近乎野蛮的生机勃勃,快速汲取着知识,成长着。

在萧承烨有意识的引导和沈昭等人的精心呵护下,小承稷对“格物”与“能量”的兴趣与日俱增。他已不满足于简单的拆解和观察,开始表现出对“规律”和“联系”的初步理解。他会将不同形状的积木尝试组合,寻找最稳定的结构;会注意到水温变化对漂浮玩具的影响;甚至有一次,他指着窗外被风吹动的树叶,又指了指沈昭行针时指尖萦绕的淡青色真气,发出模糊的“啊…呜…”声,似乎在询问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看不见的“力”。

这种超越年龄的敏锐让萧承烨既感欣慰,又添凝重。他知道,儿子的教育必须更加系统,但也必须更加隐秘。他将更多涉及数算、地理、物性基础的启蒙典籍,以图画、模型等不易引人怀疑的方式,融入承稷的日常游戏中。同时,派往南疆搜寻古老知识与传承的影卫,也开始陆续传回一些零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手札或口述传说,其中一些关于水力利用、地形辨识、甚至利用特殊植物汁液或矿物反应来达成某种效果(类似简易化学)的记载,虽粗糙,却为承稷打开了一扇窥见不同思维方式的窗户。

然而,身为帝王,萧承烨的世界不可能永远只围绕着妻儿。帝国的车轮滚滚向前,无数军政要务需要他决断。北境狄戎在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后,骚扰边境的频率明显增加,虽未爆发大规模冲突,但小股骑兵的侵掠已让边民不堪其扰,边防压力骤增。南疆诸部在经历上次动荡后,表面臣服,暗地里却因利益分配不均而暗流涌动,需要持续怀柔与威慑并施。朝堂之上,随着时间推移,一些潜藏的势力见帝后情况特殊,也开始有了新的心思,或观望,或试探,需要他时时弹压,平衡各方。

内忧外患,如同无形的蛛网,缠绕着这位年轻的帝王。他常常在深夜,于紫宸殿外间的御案前,对着堆积如山的奏折和军事舆图,眉宇紧锁。真龙内力运转至极致,带来的是精神的清明和体力的充沛,却无法驱散内心深处的疲惫与孤寂。唯有在步入内殿,看到沉睡的晚夕和熟睡的儿子时,那紧绷的神经才能得到片刻的舒缓。

这一夜,窗外月色清冷,殿内烛火通明。萧承烨刚刚批阅完一份来自北境镇守大将的紧急军报,狄戎一部落首领联合了几个小部落,劫掠了边境三个村落,虽被击退,但军民皆有伤亡,粮草被焚毁不少。奏折中,将领除了请罪和请求增兵加固防线外,也再次提及了北境驻军粮草转运艰难、耗费巨大的老问题。

“千里运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萧承烨放下朱笔,揉着发胀的太阳穴,低声吟诵着古兵书上的句子,目光沉凝。北境苦寒,土地贫瘠,大军粮秣多依赖内地调运。陆路转运,人吃马耗,效率极低,且极易受天气和敌情影响。若能有一条更便捷、更经济的运输通道……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悬挂在御书房一侧墙壁上的那幅巨大的《天昱疆域全图》。他的视线顺着南北走向的几条主要河流蜿蜒,最终落在了地图中部,那片广袤的、河流纵横却缺乏一条贯穿南北的人工水道的平原与丘陵地带。

一个酝酿已久,却因种种原因(国力、时机、阻力)而始终未能真正推动的宏大构想,再次清晰地浮现在他的脑海——开凿南北大运河!

这条运河,若能成功,将彻底改变天昱王朝的交通与经济格局。它不仅能极大缓解北境军事运输的压力,将江南丰饶的粮米、布帛、税银源源不断输往北方,加强中央对北疆的控制,更能促进南北物资交流,繁荣商贸,利及万民。沿途可灌溉良田,减少水患,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然而,此举工程浩大,旷日持久,需动员民夫数十万乃至百万,耗费钱粮无数。前朝并非没有帝王动过此念,皆因国力不济或反对声浪过大而搁浅。如今,天昱立国已稳,经过他登基后的励精图治,国库虽非极度充盈,但也算有所积累。只是,朝中反对的声音必然不会少。保守派会以“劳民伤财”、“动摇国本”为由激烈反对;一些利益受损的地方豪强、依赖现有漕运线路的官僚集团,也必然会暗中阻挠。

更重要的是……萧承烨的目光再次投向内殿方向。晚夕昏迷不醒,承稷尚且年幼,他若在此时启动如此庞大的工程,势必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是否能兼顾对紫宸殿的守护?朝局若有动荡,是否会波及到此地的安宁?

他心中思绪纷杂,利弊权衡,难以决断。这种关乎国运的重大决策,以往他总会与晚夕商议。她虽出身苗疆,不谙中原政事细节,但她心思玲珑,直觉敏锐,往往能从他忽略的角度,提出一针见血的见解。更重要的是,有她在身边,他总能感到一种无形的支撑与心安。

如今……

萧承烨起身,缓步走入内殿。烛光柔和,映照着林晚夕恬静的睡颜,那头银发在光线下流淌着月华般的光泽。他坐在榻边,习惯性地握住她微凉的手,将掌心贴在自己脸颊。

“晚夕,”他低声开口,声音在寂静的殿宇中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依赖,“北境又起烽烟,狄戎蠢蠢欲动。南疆亦非铁板一块,朝中……也未必太平。朕欲效仿古之明君,开凿南北大运河,以通漕运,强兵足食,惠泽苍生。然此工程浩大,牵涉极广,一旦启动,必引朝野震动,耗费国力民力甚巨。”

他顿了顿,仿佛在倾听,又像是在整理自己的思路。

“朕知,此举若能成,可固国本,利民生,亦能为承稷将来,留下一个更稳固、更富庶的江山。他日他若……真能走通那格物与蛊术结合之路,这贯通南北的水道,或也能成为他施展抱负的脉络。”

“可是,朕亦担忧。担忧国力不堪重负,担忧民怨沸腾,担忧朝中反对势力借此生事,更担忧……在此过程中,无暇他顾,让你和承稷受到丝毫惊扰。”

他轻轻摩挲着她的手背,语气变得低沉而坚定:“但若因畏惧艰难而固步自封,北境将士将始终饱受粮草转运之苦,边民难以安居,南北隔阂难消,国力难以真正强盛。这非明君所为,亦非你我所愿见的太平盛世。”

他凝视着她毫无反应的面容,心中却奇异地升起一股力量,仿佛通过这番倾诉,自己的思路也变得清晰起来。

“你会支持朕的,对吗?”他轻声问,带着毋庸置疑的肯定,“就像你当初,不顾自身安危,以蛊术平定瘟疫,救治灾民一般。你心中装的,从来不只是你我小家,还有这天下苍生。这运河若成,受益者何止千万?这或许,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为民操劳’吧。”

就在这时,睡在旁边摇篮里的萧承稷,忽然发出了几声模糊的呓语,翻了个身,小手无意识地挥舞了一下,带起一丝极其微弱的能量波动,恰好拂过不远处灯台上跳跃的烛火。

那烛火,极其轻微地,但确实可见地,摇曳了一下,火苗指向了舆图所在的方向。

萧承烨心中猛地一跳!他倏然转头,看向儿子,又看向那摇曳后恢复正常的烛火,最后目光锐利地射向外间那幅巨大的疆域图。

是巧合吗?

还是……某种冥冥中的启示?承稷身负他与晚夕的血脉,对能量敏感,他的无意识举动,是否感应到了自己强烈的意念,甚至……夹杂了一丝来自沉睡中晚夕的微弱回应?

这个念头如同闪电划过脑海,让他血液微微发热。

他再次低头,看向林晚夕,眼神已变得无比清明和决绝。

“朕明白了。”他沉声道,仿佛立下誓言,“此事,当行!为了边境安稳,为了民生富足,为了天昱国运,也为了……我们孩子的未来。朕会谨慎谋划,步步为营,绝不会让这利国利民之举,变成祸乱之源。更不会让任何人,任何事,危及到你与承稷。”

他俯身,在林晚夕光洁的额头上印下一个郑重的吻。

“晚夕,等你醒来那一天,朕会让你看到,一条贯通南北的巨龙,如何盘踞在我天昱的版图之上!”

决心既定,萧承烨立刻行动起来。他深知如此庞大的工程,绝不可贸然公之于众,必须进行周密的先期准备。

次日,他便以研讨北境军务及漕运事宜为名,秘密召见了工部尚书李翰(一位以实干、懂水利着称且对他忠心耿耿的老臣)、户部尚书(掌管钱粮,需提前预估财政压力),以及两位他极为信任、精通地理堪舆和工程测算的心腹门客。沈昭亦被要求参与,并非因其医术,而是萧承烨考虑到运河开凿可能涉及的地脉、水文等自然之力,或与“能量”相关,沈昭的见识或能提供不同角度的参考。

密议在御书房深处进行,门窗紧闭,影卫戒严。

萧承烨直接抛出了酝酿运河工程的构想。

工部尚书李翰闻言,先是震惊,随即浑浊的老眼中迸发出激动兴奋的光芒。他一生致力于水利工程,对此宏图早已心驰神往,立刻颤巍巍地表示:“陛下圣明!此乃功盖千秋之伟业!若能成功,北境粮草转运之困可解,南北商贸畅通,沿途灌溉泄洪,益处无穷啊!”他当即表示,工部存有前朝及本朝关于南北水系、地形地貌的大量图册文献,可以立刻着手整理,研究可能的线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