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运河蓝图(2 / 2)
户部尚书则面露难色,他捻着胡须,沉吟道:“陛下,开凿如此规模的运河,所需民夫以数十万计,钱粮耗费更是天文数字。如今国库虽略有结余,但北境军费、南疆安抚、各地官员俸禄、赈灾备荒等皆需开支,若骤然启动如此巨役,只怕……国库难以支撑,若再加征赋税,恐引民怨。”他建议,当徐徐图之,或可分段开凿,逐步推进,以减轻财政压力。
两位门客则从技术层面提出了诸多难题:线路选择需避开山脉、城镇,利用现有河道以减少工程量,还要考虑水位落差、闸门设置、泥沙淤积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其中一人指着舆图上一处,“尤其这中段的‘栖霞岭’,山石坚硬,地势较高,如何穿山而过,或绕行增加里程,皆是两难之选。”
沈昭静静聆听,待众人暂告一段落,他才缓缓开口:“陛下,诸位大人所言皆切中要害。臣于工程一道是外行,但曾游历南北,略通地脉水文。运河开凿,不仅是人力与物力的堆积,亦是与天地自然之力博弈。选择线路时,除地理因素外,或可考量地气走向、水灵汇聚之处。顺其势则事半而功倍,逆其性则可能徒耗人力,甚至引发不测。譬如李大人提及的栖霞岭,其山体内部结构,地下水脉分布,皆需详勘。或许……有些特殊的勘探方法,能窥见常人所不能见。”他意有所指,目光微微扫向内殿方向。萧承烨立刻明白,沈昭是指或许可以借助承稷对能量的特殊感知,或某些不为人知的秘术,来辅助勘探,但这想法过于惊世骇俗,此刻只能心照不宣。
萧承烨将众人的意见一一记下,沉声道:“诸卿所虑,朕已知之。此非一朝一夕之功,朕亦不欲操之过急,耗尽民力。李卿,你即刻秘密组织可靠人手,整理所有相关舆图文献,初步筛选出几条可行的线路,并详细估算各段工程量。户部,伱需统筹国库,做一份长期、分阶段的预算,看看在不严重影响国计民生的前提下,能挤出多少银钱支持此工程。两位先生,技术难题,就劳烦你们与工部协同,先行研究对策。至于沈卿……”他看向沈昭,“地脉水文之玄妙,便由你多加留意,或可寻访民间异士,搜集相关传承,以备咨询。”
他目光扫过众人,带着帝王的威严与决断:“此事关系国运,在朕未正式下旨前,严禁外泄。诸卿皆朕之股肱,望尔等同心协力,为朕,亦为这天昱江山,谋划此千秋基业!”
“臣等遵旨!”几人皆知此事重大,肃然领命。
自此,一项庞大帝国工程的先期筹备工作,在绝对保密的状态下,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工部尚书李翰调动了最信任的几名下属和弟子,以修缮水利档案为名,日夜查阅、绘制草图。户部则开始精打细算,试图从各项开支中挤出份额。两位门客更是埋首于浩如烟海的典籍和舆图中,推演着各种可能的技术方案。
而萧承烨,则在处理日常政务、守护妻儿之余,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对运河蓝图的审视与推敲中。御书房的那幅巨大疆域图上,开始出现一些只有他自己能看懂的、代表不同线路设想和关键节点的隐秘标记。
他常常对着舆图沉思良久,手指划过预想中的河道,仿佛能看见千帆竞渡、漕船如龙的盛景,也能看见民夫们在严寒酷暑中挥汗如雨的艰辛。利弊得失,在他心中反复权衡。
期间,他也并非没有遭遇阻力。一次小范围的朝会上,有御史风闻奏事,隐约提及“闻宫中欲兴大役”,虽未明指运河,但已让萧承烨心生警惕,立刻以“无稽之谈,勿要妄议”严厉驳斥,并将那名御史调离了言官岗位,其雷霆手段,暂时压下了涌动的暗流。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一旦工程正式提上日程,真正的风暴才会来临。
这日深夜,萧承烨再次立于疆域图前,手中拿着工部最新呈上的三条初步筛选线路的比较图册,眉头紧锁。三条线路各有利弊,尤其是在穿越中部丘陵地带时,都面临着类似栖霞岭的难题。
他感到一阵疲惫,下意识地又走回了内殿。
摇篮里,小承稷睡得正香,呼吸均匀。萧承烨走到凤榻边,坐下,握住了林晚夕的手。
“晚夕,工部初步选了三条线路,各有优劣,朕一时难以决断。”他如同往常一样,低声诉说着,“尤其是中段的地势,无论选哪条,都绕不开开山凿岭的难题,耗费巨大,工期漫长。”
他顿了顿,苦笑道:“若你在,或许又能给朕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吧。你总能看见朕看不见的地方。”
就在这时,睡梦中的小承稷,忽然又动了一下,一只小手从襁褓里伸了出来,无意识地朝着他父亲的方向,五指张开,然后缓缓合拢,像是在……抓握着什么。
与此同时,萧承烨敏锐地感觉到,儿子周身那微弱的能量场,似乎随着他手的动作,产生了一种极其轻微的、指向性的流动。
他心中一动,鬼使神差地,将手中那卷画有线路图的绢帛,轻轻展开,放在了靠近摇篮的地面上。
小承稷依旧在睡梦中,那只小手无意识地移动着,指尖在虚空划过曲折的轨迹。而他周身那微弱得几乎难以察觉的能量涟漪,也仿佛受到了无形的引导,在地面的绢帛上方缓缓拂过。
萧承烨屏住呼吸,凝聚目力,紧紧盯着。
片刻之后,他震惊地发现,在那能量涟漪反复拂过的一条线路上,绢帛上代表“山地”的褐色墨迹,似乎……变得比其他地方略微淡了一丝丝!而那条线路,并非三条主选线路中的任何一条,而是一条之前因为被认为需要穿越更多复杂地形而被工部初步放弃的支线附近的区域!
这变化极其细微,若非萧承烨目力惊人且全神贯注,根本不可能发现!
是巧合?是绢帛本身墨色不均?
还是……承稷那无意识的能量波动,竟然能对代表“障碍”的墨迹产生某种极其微弱的“消解”感应?或者说,他那特殊的感知,本能地指向了一条阻力更小的路径?
萧承烨心脏狂跳,他不敢确定这匪夷所思的现象究竟意味着什么,但这无疑给了他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思考方向!
他立刻收起绢帛,仔细记下了那条被能量拂过的、墨迹似乎微淡的线路位置。
第二天,他秘密召见李翰,没有提及昨晚的异象,只是以帝王的角度,要求工部重新评估那条之前被放弃的支线,特别关注其穿越丘陵地带的具体地质构成,是否有利用现有谷地、地下暗河或更松软岩层的可能。
李翰虽感疑惑,但对皇帝的指示不敢怠慢,立刻组织人手进行更深入的资料核查和局部实地勘探。
数日后,初步结果传回,令李翰大为惊讶。那条支线在穿越一片名为“落星谷”的丘陵时,虽然表面看山势连绵,但地质勘探发现,谷地底部存在一条早已干涸的古河道,土层相对松软,且两侧山体岩层结构并非最初想象的那么坚固,存在一条天然的、易于开凿的断裂带!若利用此地,开凿工程量将比原计划的三条线路节省近三成!
“陛下真乃神人也!”李翰激动地向萧承烨汇报,“此线路之前因舆图标识不清而被忽略,经陛下提点详勘,竟有如此重大发现!天佑我天昱啊!”
萧承烨听着汇报,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已掀起惊涛骇浪。承稷……他的儿子,竟然真的能以这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影响到如此宏大的国策决策!
这究竟是福是祸?他拥有的这种能力,若被外界知晓,将引来何等疯狂的觊觎与恐惧?
萧承烨心中警兆更甚,对紫宸殿的守护,对儿子秘密的保守,决心更加坚定。同时,启动运河工程的决心,也因这意外的“天启”而变得更加不可动摇。
他看向内殿方向,目光仿佛穿透重重帷幔,落在林晚夕身上。
“晚夕,你看到了吗?我们的儿子,他在用他的方式,帮助朕,帮助这个国家。”他心中默念,“这条运河,必将成功。它将不仅是朕的功绩,也将承载着我们共同的期望,和承稷那不可思议的未来。”
帝国的运河蓝图,在帝王的决心、臣工的努力与那冥冥中来自血脉的微妙指引下,逐渐由模糊的构想,向着清晰的现实,迈出了最为关键的第一步。一场即将震动朝野、影响深远的宏大工程,已如箭在弦上。而紫宸殿内,沉睡的皇后与非凡的皇子,依旧是这一切风暴眼中,最宁静也最核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