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蛊妃倾城:冷帝的心尖宠 > 第327章 公主理政

第327章 公主理政(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龙首原的喧嚣与暗流,如同远方沉闷的雷声,虽未直接降临皇宫,却让整个朝堂的气氛都随之紧绷。萧承烨与林晚夕的精力大部分被运河工程与蛊医事务牵绊,尤其是近来暗潮汹涌,帝后二人更是投入了大量心神应对。也正是在这种特殊的时期,一个原本更多居于深宫,习读诗书、修习蛊术的少女,开始被推至帝国日常政务的前台——朝阳公主萧朝阳。

萧朝阳,帝后唯一的嫡出血脉,自幼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更难得的是她继承了其母林晚夕在蛊术上的卓绝天赋,以及其父萧承烨的聪慧睿智与沉稳气度。年岁渐长,她已不再是那个只会在父母膝下承欢的小女孩,眉宇间渐渐展露出属于皇族继承人的风华与敏锐。

这日清晨,萧承烨需与心腹大臣紧急商议龙首原增兵及内部排查事宜,而林晚夕则需在凤仪宫偏殿,借助苗银蛊匣远程感应、安抚龙首原那些因莫名“戾气”而略有躁动的蛊虫种群,一时皆无法分身处理如雪片般飞来的日常奏章。

“朝阳,”萧承烨临去前,唤来女儿,指着御书房案几上那两摞高高的奏章,语气带着信任与期许,“这些是各省递来的寻常政务,涉及漕运、春耕、吏部考核迁调等事,你且先替父皇母后览阅,按轻重缓急分类,若有拿不定主意的,或觉有蹊跷之处,用朱笔在一旁标注,待晚些时候朕与你母后一同定夺。”

林晚夕亦从蛊匣上微微分神,看向女儿,柔声道:“不必紧张,依你平日所学,秉公处理即可。若有涉及特殊物产或地方异动的奏报,多留意其与蛊物、地脉有无潜在关联。”

萧朝阳一身杏黄宫装,身姿挺拔,面容沉静,闻言并无半分怯懦,清澈的眼眸中反而闪过一丝跃跃欲试的光彩。她郑重行礼:“儿臣遵旨,定当尽心竭力,为父皇母后分忧。”

帝后离去后,偌大的御书房内只剩下萧朝阳与几名随侍的宫女太监。她走到那张象征着至高权力的紫檀木大案后,并未立刻坐下,而是先静静地审视了片刻那堆积如山的奏章。阳光透过雕花长窗,洒在她年轻却已显坚毅的侧脸上。

她并未像寻常初学者那般急于翻阅,而是先吩咐道:“将这些奏章,按六部职责大致分列。户部、工部关于钱粮、工程的在左,吏部、兵部关于人事、军务的在中,礼部、刑部及其他杂项在右。再将各地急递与寻常汇报略微区分。”

宫女太监们依言而动,效率极高。不过一盏茶的功夫,原本杂乱无章的案几便显得条理清晰起来。萧朝阳这才落座,取过最左边一摞中位于上方的一份奏章,正是户部关于东南漕粮北运的例行汇报。

她翻阅的速度不快,但极为专注,指尖划过一行行文字,偶尔停顿,凝神思索。这份奏章看似平常,只是汇报漕船已按计划起运,预计抵达日期等等。但萧朝阳的目光却在提到“沿途闸坝多有修缮,漕船通行顺畅,较往年快了三日”这一句时,微微停顿。

她抬起眼,看向身旁侍立的一位中年女官,此女官姓苏,在御书房伺候笔墨多年,熟知政务流程与朝堂典故。“苏司记,去岁年末,工部可有上报大规模修缮东南漕运闸坝的工程?”

苏司记略一回想,恭敬答道:“回公主,并无。只有几处小规模的维护记录,且预算并未超出往年。”

萧朝阳点了点头,指尖在那行字上轻轻一点,并未立刻批注,而是将这份奏章单独放在了案几的一角。她又连续翻阅了几份来自不同漕运节点的汇报,发现其中两份也隐约提及了闸坝修缮后效率提升,但具体修缮何处、所用钱粮几何,均语焉不详。

这细微的不协调,像一根小小的刺,扎在了她的心头。东南漕运关乎京师命脉,任何改动都需谨慎报备,如此含糊其辞,要么是地方官员虚报政绩,要么……就是有人借修缮之名,行其他之事,甚至暗中调整了漕运的节奏。她取过朱笔,在这几份奏章的留白处,工整地写下:“漕闸修缮,缘由、款项存疑,请核查。”

处理完几份户部钱粮相关的奏章后,她拿起了吏部关于一批中低级官员考核迁调的议案。名单冗长,涉及人员众多,背景各异。萧朝阳并未因枯燥而懈怠,她一边翻阅着吏部提供的官员履历考功记录,一边在脑中快速对应着这些官员的籍贯、师承、以及以往任职地的风评。

当看到一个名叫“孙秉德”的名字,拟从工部员外郎调任至国子监担任司业一职时,她的动作再次停顿。孙秉德……她记得这个名字。前几日偶然听父皇与母后谈及朝会争执,似乎提到一位工部的周正清门生,对“蛊工”颇有微词,名字正是孙秉德。此人由工部实权岗位调至清贵的国子监,看似升迁,实则是被边缘化。

是父皇的意思?还是吏部的常规操作?萧朝阳沉吟片刻,觉得此事或许并非表面那么简单。她注意到与孙秉德一同调动的,还有几个官员,或多或少都与周正清一系,或是对运河工程持保留态度的官员有所关联。而空出来的位置,则多由一些背景相对简单、或与李翰、沈昭关系较近的官员接任。

这像是一次无声的人事清洗,针对的正是龙首原工程潜在的反对声音。萧朝阳能理解父皇要确保工程顺利推进的决心,但如此集中且迅速的调动,是否会激化朝堂矛盾?她提起朱笔,在孙秉德的名字旁标注:“调任缘由?是否与龙首原争议有关?恐需斟酌其影响。”

接着,她看到了一份来自北境边关的军报副本,并非紧急战事,而是关于秋季军马粮草储备的申请。北境驻军请求增拨一批豆料与草籽,理由是今岁春寒,牧草长势可能不佳,需提前备货。奏章写得合情合理,数额也在常规范围内。

但萧朝阳的目光,却被附件清单中一种名为“赤炎草籽”的物品吸引。这种草籽她曾在母后的蛊术笔记中见过,并非战马常用的优质饲料,其性燥热,少量可驱寒,但过量易使马匹焦躁不安。更关键的是,笔记中提及,某种产于北狄的惑心蛊,其蛊虫的培育基料中,正需要大量成熟的赤炎草。

北境守军大量申请这种非主流且带有特殊“蛊物”关联的草籽……是确实因为气候原因需要替代饲料,还是另有隐情?她联想到母后之前提及的,龙首原工地那若有若无的“恶意”与“杂质”,以及父皇下令严查的工部主事赵元亮可能存在的“北地关联”。这几条线索在她脑中隐隐串联,虽未成形,却让她心生警惕。

她将这份军报也单独取出,在“赤炎草籽”一项上画了一个圈,标注:“此物用途存疑,或与蛊物相关,请母后及兵部会同核查实际需求与去向。”

时间在批阅奏章中悄然流逝。萧朝阳处理政务的方式,既有超越年龄的沉稳审慎,又不失少女的敏锐直觉。她不仅能从字里行间发现数据的不合理、逻辑的漏洞,更能结合自己所学,尤其是从林晚夕那里耳濡目染的关于蛊术、药性、地脉的独特知识,看到许多传统官员可能忽略的潜在风险。

她批阅过的奏章,分成了三摞。一摞是已处理完毕,认为无误或已有明确处理意见的;一摞是存在疑问,需要进一步核查或提请帝后关注的;还有一摞数量最少,但最为重要,是她认为可能涉及更深层次问题,需要立即提醒父皇母后的。

当萧承烨与林晚夕处理完紧急事务,回到御书房时,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幕:女儿端坐于案后,身姿笔挺,神情专注,手边奏章分类清晰,朱笔批注的字迹清秀中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度。夕阳的余晖为她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光,竟让人恍惚间看到了未来一代明君的雏形。

“父皇,母后。”见他们进来,萧朝阳放下笔,起身行礼,脸上带着一丝倦色,但眼神明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