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次元 >影视编辑器 > 第217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

第217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苏宁的官船在南京码头上缓缓靠岸。

晨雾中的金陵城,朱雀桥畔,乌衣巷口,历史的厚重与当下的繁华交织在一起。

码头上早已列队等候的应天巡抚衙门属官们,见到船头“钦命应天巡抚”的旗号,齐刷刷躬身行礼。

“卑职等恭迎抚台大人!”

声音整齐划一,在这秦淮河畔回荡。

苏宁稳步下船,目光扫过在场众人。

站在最前面的是个年约五旬的老者,身着从三品官服,面带微笑,却难掩眼中的复杂神色。

“下官现任应天巡抚刘文正,恭候苏大人多时了。”老者上前一步,拱手行礼。

苏宁连忙还礼:“刘大人客气了。晚辈初来乍到,还望刘大人多多指教。”

“苏大人客气了。”

两人寒暄间,属官们已备好轿马。

按照规制,新任巡抚需先在城外接印,而后方可入城。

仪仗在前开道,锣声清脆,沿途百姓纷纷驻足观望。

“新任抚台到了!”“听说这位苏大人,在京城可是个铁面人物。”

“清账司出来的,怕是要在江南掀起风浪了。”

窃窃私语声随风飘来,苏宁端坐轿中,面色平静。

接印仪式在城南的接官亭举行。

亭前早已设好香案,案上供奉着巡抚大印和令箭。

刘文正郑重取出印信,双手奉上:

“苏大人,此乃应天巡抚关防大印,节制南直隶十府四州,兼理粮饷、提督军务,今日交付于你。”

苏宁肃容跪接:“臣苏宁,定当恪尽职守,不负皇恩。”

印信入手沉甸甸的,上面雕刻的麒麟纹路清晰可辨。

这一刻起,他正式成为了执掌江南半壁的封疆大吏。

仪式完毕,二人并轿入城。

刘文正邀苏宁同乘一轿,这是历任巡抚交接的惯例。

轿内空间宽敞,两人对坐。

刘文正掀帘指着窗外:“苏大人请看,这便是南京城最繁华的秦淮河一带。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可谓江南精华所在。”

苏宁顺着望去,但见画舫如织,商铺林立,确实一派繁华景象。

“刘大人治理有方,江南富庶,名不虚传。”刘文正却轻轻摇头:“繁华背后,隐忧不少。苏大人是明白人,老夫也就不绕弯子了。”

他从袖中取出一本册子:“这是巡抚衙门的机密册,记载着各府县的真实情况,与上报朝廷的奏折,颇有出入。”

苏宁接过册子,随手翻开几页,眉头微蹙。

“苏州府去岁实收商税三十万两,上报二十万两;松江府盐税实收四十万两,上报二十五万两……这些数字,刘大人为何不据实奏报?”

刘文正苦笑:“苏大人年轻气盛,有所不知。江南赋税,历来都要留些余地。若是全部如实上缴,来年朝廷必然加征,百姓何以承受?再者……”

他顿了顿,“朝中各位大人那里,也要有所打点。”

这话说得含蓄,苏宁却听出了弦外之音。

江南财赋,牵动着朝中多少人的利益。

到了巡抚衙门,刘文正亲自引着苏宁熟悉政务。

衙门坐落在南京城中心,占地广阔,三进三出,处处彰显着封疆大吏的威严。

在后堂书房,刘文正指着满架文书道:“这些是近年来的卷宗,苏大人有空可细细翻阅。不过……”

他转身从书架暗格中取出一本更厚的册子,“这一本,才是真正要紧的。”

苏宁接过翻开,里面详细记载着江南各大世家、盐商、钱庄之间的利益关系,甚至还有朝中各位大佬在江南的产业。

“这是老夫在任五年,暗中查访所得。”刘文正神色凝重,“苏大人,江南这潭水,比你想的要深得多。就拿盐政来说,表面上由朝廷专卖,实则大半利润都流入了私囊。那些盐商背后,站着的可都是朝中要员。”

苏宁沉吟片刻:“刘大人将这些机密相告,就不怕得罪人吗?”

刘文正朗声一笑:“老夫已经致仕,明日就要返乡。这些年来,明哲保身的事做得太多,临走前,总该做件对得起良心的事。”

他直视苏宁,“苏大人,你在清账司的作为,老夫早有耳闻。江南需要你这样的干才,只望你好自为之。”

次日,交接进入实质阶段。

刘文正召集衙门各房主事,一一向苏宁介绍。

“这位是刑房主事赵文华,掌管司法刑名。”

“这位是户房主事钱益明,负责钱粮赋税。”

“这位是兵房主事孙武,管理军务防务……”

每位主事上前见礼时,苏宁都仔细观察他们的神态举止。

有人目光坦诚,有人眼神闪烁,还有人面带谄媚。

这巡抚衙门,果然是个小朝廷。

交接钱粮时,户房主事钱益明呈上账册:“启禀大人,去岁应天巡抚衙门共收各项税款一百八十万两,支出一百五十万两,结余三十万两。”

苏宁扫了一眼账册,不动声色地问道:“这其中,盐税多少?商税多少?田赋多少?”

钱益明对答如流:“回大人,盐税七十万两,商税五十万两,田赋四十万两,其他杂税二十万两。”

“哦?”苏宁抬眼,“据本官所知,去岁江南盐引共发放五十万引,按每引纳税二两计,该有一百万两才是。这短缺的三十万两,作何解释?”

钱益明脸色微变,支吾道:“这个……有些盐引是陈年旧引,有些是特批减税……”

“那就请钱主事三日内,将详细明细呈报上来。”苏宁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交接军务时更是有趣。

兵房主事孙武汇报各地卫所兵员数额,说得天花乱坠。

苏宁却突然问道:

“镇江卫额定兵员五千六百人,实有多少?”

“这个……应有四千余人。”

“是四千多少?具体数字。”

“卑职……卑职需要查证。”

苏宁不再追问,只是淡淡说道:“明日我们一起去各卫所看看便知。”

孙武额头已经见汗。

三天交接,苏宁时而温和询问,时而尖锐质疑,将巡抚衙门的底细摸了个大概。

每位主事都领教了这位新任巡抚的厉害,他不仅对各项政务了如指掌,更可怕的是,他似乎早就掌握了不少内情。

最后那日傍晚,刘文正邀苏宁在衙门后园饮酒赏月。

酒过三巡,刘文正叹道:

“苏大人,这三日看下来,你觉得江南局势如何?”

苏宁把玩着酒杯,目光深邃:“积弊甚深,但并非无可救药。盐政、漕运、税赋,三大痼疾。但只要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假以时日,必能整顿。”

“苏大人有信心是好事。”刘文正举杯,“不过老夫还是要提醒一句,江南这些世家大族,树大根深。你要动他们的利益,他们必会反扑。朝中,也自会有人为你说话,或者……给你使绊子。”

苏宁微微一笑,举杯相碰:“多谢刘大人提醒。不过既然来了,本官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月光下,两人的酒杯相碰,发出清脆的响声。

次日清晨,刘文正轻车简从,离开南京。

苏宁亲自送到城外。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刘大人一路保重。”

“苏大人留步。江南百姓,就托付给你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