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0章 权臣窃明(1 / 2)
万历二十八年,紫禁城的春色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晚些。
乾清宫东暖阁内,万历皇帝朱翊钧独自站在窗前,望着宫墙外新建的蒸汽机厂那高耸的烟囱。
黑烟滚滚,如同一条狰狞的黑龙,将湛蓝的天空撕开一道口子。
“陛下,该用膳了。”司礼监太监小心翼翼地提醒。
万历恍若未闻,手指紧紧扣着窗棂,骨节发白。
他的目光死死盯着那份刚刚送来的急报……
蜀王,早就已经在成都被就地正法。
“苏……宁!”
这两个字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他想起了三个月前那个午后,苏宁就是站在这间暖阁里,用那双深不见底的眼睛看着他:
“陛下,蜀王谋逆证据确凿。若不严惩,恐其他藩王效仿。”
那时苏宁的语气平静得像在谈论天气,仿佛要杀的不是大明的亲王,而是一只蝼蚁。
“陛下……”太监的声音带着颤抖,“首辅大人求见。”
万历猛地转身,眼中闪过一丝杀意,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宣。”
苏宁迈步而入,依旧是一身朴素的红色官袍,腰间却佩着先帝御赐的尚方宝剑。
“陛下,蜀王已伏法。其家产共计白银三百二十万两,田产四十五万顷,均已充入国库。”苏宁的声音不带任何感情,“下一步,臣准备清查秦王……”
“苏先生!”万历突然打断,声音因极力克制而微微发颤,“蜀王毕竟是朕的叔父,你连全尸都不肯给他留吗?”
苏宁微微抬眼:“陛下,谋逆大罪,按律当诛九族。臣只诛首恶,已是法外开恩。”
暖阁内陷入死寂,只有西洋座钟的滴答声格外刺耳。
万历死死攥着龙袍的袖口,强压下心头的怒火。
他比谁都清楚眼前的形势:
新军将领多是苏宁提拔的亲信;六部官员大半出自苏宁门下;就连宫中的锦衣卫,也早就被渗透得千疮百孔。
更可怕的是,如今大明的经济命脉完全掌握在苏宁手中。
那些日进斗金的钢铁厂、纺织厂、远洋商队,背后都有苏宁的影子。
若是动了他,整个大明的经济都可能崩溃。
“陛下若是没有其他吩咐,臣就先告退了。”苏宁躬身行礼,动作标准得挑不出一丝错处。
望着苏宁离去的背影,万历猛地将案上的茶盏扫落在地。
“欺人太甚!”
他颓然坐回龙椅,想起半个月前秘密召见英国公张维贤时的对话。
“陛下,如今朝中军政大权,十之七八都在首辅掌控之中。新军只知有苏相,不知有陛下啊!”
“难道朕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为所欲为?”
“陛下还需忍耐。首辅推行新政,得罪了天下士绅。我们只需要等待,等待他犯错的那一天……”
“等待?”万历苦笑,“等到他苏安邦把朱家子孙赶尽杀绝吗?”
此时的首辅府邸,却是另一番景象。
“大人,这是秦王的罪证。”亲信递上一份密报,“私占民田、强抢民女、偷采金矿和盗墓,一应俱全。”
苏宁随手翻看,淡淡道:“准备一下,三日后动手。”
“陛下那边……”
“陛下是聪明人。”苏宁嘴角泛起一丝冷笑,“他知道现在动我,就是动摇国本。更何况——”
他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工业区:“这大明能有今日的繁荣,靠的是谁,他心知肚明。”
亲信低声道:“可是陛下毕竟年轻气盛,万一……”
“没有万一。”苏宁打断他,“新军效忠于我,工商依赖于我,百姓感激于我。陛下若是聪明,就该继续做他的太平天子。”
与此同时,乾清宫内的万历,正对着一幅大明舆图发呆。
图上,用朱笔标注着各地藩王的封地。
蜀王、周王、楚王的名字已经被划去,接下来会是秦王、代王、肃王……
“苏相到何处了?”万历突然问道。
暗处闪出一个身影:“回陛下,首辅刚刚回府。”
“他可曾……提及朕?”
“首辅说……陛下是聪明人。”
万历猛地闭上眼睛,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聪明人?是啊!他确实够聪明。
聪明到知道现在不能轻举妄动,聪明到必须继续隐忍。
但万历还记得太祖皇帝的训示:“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万历在等,等一个机会。
等这个权臣犯错,等天下士绅的怨气积累到顶点,等新军中还有忠义之士……
“苏先生,”万历望着首辅府的方向,喃喃自语,“你最好永远别给朕这个机会。”
宫灯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在这座象征着至高皇权的宫殿里,年轻的皇帝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作孤家寡人。
而此刻的苏宁,正在书房里批阅着关于设立议会的奏章。
烛光下,他的侧脸显得格外冷峻。
这场君臣之间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
万历二十八年冬,紫禁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
十一月初三深夜,一阵急促的钟声突然划破紫禁城的宁静。
乾清宫灯火通明,太医们跪满一地,龙榻上的万历皇帝面色青紫,已然没了气息。
“陛下……驾崩了!”司礼监掌印太监颤抖着宣布。
首辅苏宁第一时间赶到宫中,他仔细查验了万历的遗体,在皇帝指尖发现了一抹不寻常的乌黑。
“传锦衣卫指挥使王之珍!”苏宁的声音冷若寒冰,“封锁宫门,任何人不得出入!”
经过彻夜审讯,一个骇人听闻的真相浮出水面。
在万历皇帝晚间服用的参汤中,发现了剧毒的附子粉。
所有证据都指向了同一个人,万历最宠爱的皇子朱常洵。
“首辅大人,这是从朱常洵寝宫中搜出的毒药。”王之珍呈上一个瓷瓶,“还有他与万贵妃往来的密信,信中提及……要尽快继位。”
苏宁面色阴沉,立即下令:“将朱常洵与万贵妃拿下,关押诏狱!”
次日清晨,苏宁在文华殿召集文武百官。
“诸位同僚,”苏宁的声音在殿内回荡,“经查证,皇子朱常洵勾结万贵妃,毒害先帝,罪证确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