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收拾行囊(2 / 2)
“来了,坐。”他指了指旁边的沙发,语气平和。
我坐下,一时间竟不知该从何说起。感激?决心?还是对未来的迷茫?似乎说什么都显得苍白。
周老也没有催促,只是静静地看着我,目光深邃,仿佛能看透我内心所有的波澜。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行李都收拾好了?”
“嗯,收拾好了。”
“清薇那边,都安排好了?”
“安排好了。”
“嗯。”周老点了点头,手指无意识地敲着藤椅的扶手,“青云县的情况,我后来又了解了一下,比我们之前想的可能还要复杂一些。马保国在那里经营多年,盘根错节。财政窟窿很大,民怨也不少。你去了,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明白,老师。我会先从调查研究入手,摸清情况再说。”
“调查研究是对的。”周老赞许地点点头,“但也要注意方法。杀。你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要偏听偏信,更不能急于树立权威而搞大干快上那一套。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格外凝重:“致远啊,我最后再送你几句话,你记在心里。”
我立刻挺直了腰背,凝神静听。
“第一,守住底线。这个底线,不只是不贪不占,更是做事的原则,是为官的良知。任何时候,都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或者诱惑迷住了眼睛,忘了自己为什么出发。”
“第二,依靠群众。你不要总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要多到田间地头去,到老百姓中间去。他们最知道哪里痛,哪里痒。脱离了群众,你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什么事业都干不成。”
“第三,团结同志。尤其是要处理好和马保国同志的关系。他是本地干部,有他的优势和根基。你要尊重他,争取他的支持,至少不要让他成为你工作的阻力。搞不好团结,你能力再强,也寸步难行。”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周老的目光如炬,紧紧盯着我,“永远别忘了,你手中的权力是谁赋予的,应该用来为谁服务。官位再高,都是暂时的,只有为人民做下的实事、好事,才能真正留下印记。”
这四句话,字字千钧,像四记重锤,敲在我的心上。我知道,这是周老几十年宦海沉浮总结出的肺腑之言,也是他对我这个学生最后的、也是最珍贵的馈赠。
“老师,您的教诲,我记住了!我一定时刻谨记,绝不敢忘!”我站起身,郑重地向周老鞠了一躬。
周老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疲惫而欣慰的笑容:“好了,该说的都说了。路,终究要你自己去走。去吧,好好干。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也可以给我这个老头子写信。”
从周老家出来,夕阳西下,给省委大院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我回头看了一眼那栋熟悉的小楼,心中充满了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肩负着期望前行的沉重与力量。
与恩师的这次告别,没有酒宴上的热闹,没有虚浮的承诺,只有沉甸甸的嘱托和发自内心的关怀。这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即将承担的责任。
所有的告别都已完成。与过去的安逸,与省城的繁华,与谆谆教诲的恩师,与温暖的小家。明天,我将真正独自一人,踏上那片名为“青云”的未知土地。
前途未卜,初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