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新科状元(2 / 2)
面对一群从未下过田埂、不知稼穑为何物的书生,他的见解近乎碾压。
有些人出身富贵之家,自幼锦衣玉食,何曾见过稻穗麦浪?
谈何精通农策?
而关于治国方略,众人皆语焉不详,答卷平平。就连卢象升也未能给出令人振奋的答案。
这并不出乎朱由校预料。这些士子连户部运转、赋税结构都未必清楚,更遑论提出可行之策。
指望他们指点江山,无异于痴人说梦。
殿试告一段落,朱由校即于皇极殿钦定一甲三人。
卢象升毫无悬念夺魁,成新科状元。无论才具还是胆识,他皆当之无愧。
傅冠列居第二,授榜眼之位。此举亦有承袭旧制之意,兼顾前例。
文震孟则得探花衔。这位本应在史册中独占鳌头的人物,在今朝只得屈居其后。
宋贤与李进虽未入一甲,却同获“二甲进士出身”之荣,名次亦列前十。
二人皆被寄予厚望,日后或可担当重任。
其余考生,无论位列二甲或三甲,朱由校再未多加关注。
他也无意细究。
毕竟多数不过庸常之辈,其中更有几人,将来注定会在青史上留下污名。
在他的年代里,一旦被排除在外,那些人的仕途便等于走到了尽头。
天启二年考中进士的人中,除了卢象升,唯有宋贤尚算有些才干,还能守住本心,不随波逐流。
……
殿试落幕之后,朱由校单独召见了新科状元卢象升,还有宋贤与李进两人。
“今日在众多应试者之中,真正让朕动心的,也就你们三个。”
“特意叫你们来,是准备把重担交给你们。”
“你们心里或许也在想,为何朕会毫不犹豫地提拔你们。”
“不妨直说,当下的朝廷,满是尸位素餐之辈,官僚们靠着门第勾结成团,追逐私利,一点点掏空大明的根基。”
“长此以往,吏治只会更加糜烂,黎民百姓的日子也会一天比一天艰难。”
“你们正当年少,有冲劲,有理想,胸中还燃着一团火,这正是朕愿意信任你们的原因。”
“要敢做事,敢破局,大明朝不能再原地踏步了,再不变革,百姓就要断炊,国家也无法富强。”
“你们刚入官场,能否扛起这份责任?有没有这个信心替朕分担难题?”
三人听完,心头皆是一热。
“陛下如此厚待臣下,是臣莫大的荣幸。若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臣定当全力以赴,不负圣恩。”
此时的卢象升尚是意气风发的青年,年仅二十出头,高中榜首又得皇帝亲自垂青。
他早立志要做一个为民谋福、为国效力的忠良之臣。
如此机遇,自然紧紧抓住,毫不迟疑。
李进更无需赘述,身为天子门生,从看到自己名字登上会试榜单的那一刻起,他就明白前路已定,必将受到重用。
反倒是宋贤感到意外,确切地说,他一时有些怔住,思绪尚未完全跟上。
但他并未犹豫。皇上既然亲口说出这番话,岂有推脱之理?
他寒窗苦读,参加科举,图的不就是能进入庙堂,实现心中所念吗?
如今机会就在眼前,于是也干脆利落地应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