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向崇祯请命,江南“巡视”的借口(1 / 2)
###
卯时初刻,天色青灰,晨曦如同一层薄薄的冷霜,勉强涂抹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却驱不散那萦绕不散的寒意与沉暮。
奉天殿内,静得落针可闻。
百官分列两侧,如同一尊尊泥塑木偶,垂着头,敛着气,竭力将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殿内弥漫着一股复杂的气味,是陈旧的檀香、潮湿的砖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源自于人心深处的恐惧与绝望混合而成的味道。
龙椅之上,崇祯皇帝朱由检身着略显宽大的龙袍,面色蜡黄,眼窝深陷。他强撑着精神,目光扫过阶下百官,那目光里有疲惫,有猜忌,但更多的是一种无能为力的空洞。这段时日,他睡得越来越少,梦魇却越来越多。梦里,不是李自成的兵马踏破城池,就是多尔衮的铁骑在京城外耀武扬威,每一次惊醒,都是一身冷汗。
唯有当他的视线,落在武官队列最前方的那个身影上时,那空洞的眼眸里,才会泛起一丝微弱的光亮。
林渊。
这个名字,如今是他唯一的慰藉,是他在这无边黑暗中,能看到的唯一一点火光。
就在这时,那点火光动了。
林渊缓步出列,玄色的飞鱼服衬得他身姿挺拔,面容沉静。他一动,整个大殿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的画面,瞬间有了焦点。所有人的目光,或明或暗,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臣,兵部尚书、锦衣卫指挥使林渊,有本启奏。”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中,字字沉稳,带着一种与周遭颓丧气氛格格不入的安定力量。
崇祯的精神为之一振,他身体微微前倾,问道:“林爱卿,讲。”
“臣启陛下,山海关防务,经臣与兵部同僚连日筹谋,已初见成效。”林渊没有立刻抛出自己的真正目的,而是先从崇祯最关心的军务说起,“吴三桂已依军令,加固关墙,深挖 trenches,整肃兵马。臣已调拨京营部分火器及粮草优先驰援,并派遣工部能匠前往,协助修缮城防器械。眼下,山海关之防线,暂且稳固。”
“暂且稳固”四个字,他说得不轻不重。
崇祯闻言,紧绷的脸上稍稍有了一丝血色,欣慰道:“好,好!爱卿办事,朕素来放心。”
然而,林渊话锋一转,声音里多了一丝沉重:“但陛下,‘暂且’二字,非长久之计。山海关如今就是一个无底的血肉磨盘,每日消耗的钱粮、军械,皆是天文之数。我大明将士,有死战之心,有关宁铁骑,有坚城可依,唯独……”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户部尚书那张写满了苦涩的脸。
“唯独,无以为继。”
这四个字,像四记重锤,狠狠砸在崇祯的心口上。他刚刚浮现的一丝血色,瞬间褪得干干净净。
是啊,钱。又是钱!
国库空虚得能跑马,勋贵们哭穷,文官们清谈,他这个皇帝,连内帑都快掏空了。前线的军报雪片般飞来,每一封都是在要钱,要粮。他甚至做梦都在被银子追着跑。
“臣查阅兵部、户部近年卷宗,发现一怪状。”林渊的声音再次响起,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拉了回来,“我大明财赋,半出江南。苏、松、杭、嘉、湖等地,乃天下鱼米之乡,富庶甲于天下。然,每年经漕运抵京之税银,十不存三。沿途卫所、漕运官吏,层层盘剥,上下其手。更有甚者,地方将领与士绅豪强勾结,虚报兵额,冒领军饷,私吞军田,致使卫所糜烂,兵备废弛。”
他说话的时候,语气平淡,像是在陈述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实。可殿内许多官员的后背,已经渗出了冷汗。
这些事,是摆在台面下的规矩,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谁都知道,谁都这么干,可谁也不敢拿到这奉天殿上,当着皇帝的面说出来。
林渊,他疯了吗?
“林爱卿……”户部尚书嘴唇哆嗦着,想说些什么,却被林渊一个冰冷的眼神看得把话又咽了回去。
林渊根本没理会他,而是对着龙椅上的崇祯,深深一揖。
“陛下,北方将士在前线流血,江南硕鼠在后方蛀国。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臣以为,山海关之危,其根源不在关外,而在江南!”
“臣,林渊,不才,愿为陛下分忧!”
他猛地抬起头,眼中迸射出前所未有的精光,声音陡然拔高,掷地有声。
“臣请旨南下,以兵部尚书兼锦衣卫指挥使之名,巡视江南军务,整顿地方卫所,清查钱粮输运之积弊!臣向陛下立下军令状,此行必将江南之财赋,化为山海关之坚城利炮!为我大明,再续百年国祚!”
一番话说完,整个大殿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林渊这番话给震懵了。
去江南?在这个节骨眼上?还要清查积弊?这是要去捅马蜂窝啊!江南那地方,水深得很,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一个京官下去,怕不是要被那些地方势力生吞活剥了。
崇祯皇帝也愣住了,他呆呆地看着林渊,一时间竟没能反应过来。
他想过无数种解决财政危机的办法,抄家,加税,发国债……可他从没想过,会有人主动请缨,去啃江南这块最硬的骨头。
短暂的震惊过后,一股巨大的狂喜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