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深耕沃土,步履不停(1 / 2)
“微光计划”在清河路社区的推行,如同在厚重的冻土上凿开了一道缝隙,虽然缓慢而艰难,却也让生机得以悄然渗透。沈青云密切关注着那里的点滴变化,周为民和小李们每一次微小的突破都让他欣慰,每一次遇到的阻力也让他对基层治理的复杂性有了更刻骨的认识。他正筹划着将“微光计划”的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并在省内选择几个不同类型、不同基础的社区进行扩大试点,力求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西南模式”时,一个来自省委的内部会议通知,将他引入了另一片需要深耕的领域。
---
初秋的昆明,天高云淡。沈青云在办公室里审阅着来自几个不同州市关于申请加入“微光计划”下一轮试点的报告,以及清河路社区报送的最新一期“微光”简报。简报上记载了消防通道联合整治方案已进入施工阶段,社区引入专业社工组织开展的“银龄关爱”项目成功匹配了第一批独居老人与低龄健康志愿者,笔迹间透着基层工作者特有的质朴与干劲。他提笔在简报上批示:“根基在民,力量在民。望持续探索‘五社联动’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就在这时,秘书敲门进来,送来了省委办公厅关于召开“全省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暨社会稳定形势分析会”的预通知,会议将由省委主要领导主持,并要求沈青云做重点发言,全面分析当前全省社会稳定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并提出系统性应对策略。
沈青云放下笔,揉了揉眉心。这意味着,他需要暂时将更多精力从社区治理的“微观察”中抽离出来,投向更宏观、更复杂的全省稳定“大棋局”。这既是职责所在,也是对他统筹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又一次考验。
他拿起内部电话,拨通了省维稳办、公安厅、信访局等几个核心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的电话,要求他们立即准备相关材料,并约定第二天上午召开一个预备会。“材料要实,问题要准,分析要透,对策要可行。”他言简意赅地交代。
---
第二天上午的政法委小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各部门负责人汇报的情况,勾勒出一幅并不轻松的图景:经济下行压力向社会领域传导的趋势明显,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困难引发的劳资纠纷、债务矛盾增多;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因环保、征地等问题,潜在的群体性事件风险不容忽视;历史遗留的信访积案化解难度依然很大;边境地区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网络安全领域面临新的挑战……
省信访局局长提到一个典型案例:位于昭云市的省属老牌国企“红星机械厂”,因转型升级缓慢、连年亏损,近期计划大规模裁员以自救,涉及近千名职工,矛盾一触即发,厂区内已出现小范围聚集,情绪激动。
“昭云市方面什么态度?预案做了吗?”沈青云追问,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昭云市压力很大,主要是安置资金和再就业岗位缺口太大,他们希望省里能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预案有,但……主要还是以防为主,缺乏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的有效抓手。”信访局长回答。
沈青云沉默了片刻。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维稳问题,背后是传统产业转型的阵痛、是职工家庭生计的维系、是地方政府财力的困窘,是一个典型的系统性风险。简单地派警力维持秩序,只能是扬汤止沸。
他想到了“微光计划”中尝试的“联动解难题”机制。基层社区的难题需要上级部门“报到”,一个地市面临的全局性难题,省一级是否也应该建立更有效的协同响应机制?
在随后向省委常委会的汇报中,沈青云没有就事论事地罗列风险点,而是提出了构建 “分层分类、协同联动”的重大风险防范化解体系 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