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2 / 2)
但早在受训之前,将士们便已由衷追随。彼时忠诚度已然极高,有人甚至未训即达百分之百。
这份凝聚力源于刘峰独特的个人魅力。他兼具非凡特质与超凡实力,当世无双。普天之下,无人能与之比肩。
即便是以智谋着称的曹**,距离刘峰的境界仍有所差距。此时此刻,孙策做出决断——率众投奔袁术。
当时袁术势力雄厚,仅次于天下最强的袁绍。曹操羽翼未丰,故而袁术成为孙策最佳选择。袁氏兄弟素有嫌隙。
依附袁术既能借其势力发展自身,又能保存实力。唯有隐忍方能成就大业,孙策深谙此理。这不失为明智之举。
只有活下去,才有机会为父**,重振江东雄风。若与袁绍正面对抗,非但损兵折将,恐有性命之忧,届时复仇大业将化为泡影......
程将军,我欲投袁术,可愿同往?
程普黄盖交换眼神,当即领会少主深意。孙策意在借袁术之力立足,以图日后雪恨。此乃眼下唯一出路。
二人郑重颔首:末将愿随主公。
程黄二将皆当世豪杰,忠义无双。既旧主死于袁绍之手,他们誓死追随少主,必为故主讨还血债。
孙策决心率领部下投奔袁术。众人明白此行意义重大,必须确保主公安全。虽然孙坚已逝,但旧部誓死护卫少主周全。
即刻启程。孙策当即下令。
于是孙策带着程普、黄盖及五千江东精锐前往袁术驻地。眼下这是他唯一的选择,放眼天下唯有袁术具备足够实力接纳他们。
抵达袁术领地后,孙策惊叹其发展之迅速。依托四世三公的声望,袁术势力远超预期。这让他重燃复仇希望,决心借助袁术的势力积蓄力量,终有一日要为父亲讨回公道。
当时袁术的势力在诸侯中名列前茅。若非刘峰远在玄菟,恐怕天下第一诸侯当属刘峰。孙策本不愿屈就袁术这般庸主,他胸怀大志,岂是甘居人下之辈?他向往的是像刘峰那样成就霸业,在这乱世开辟属于自己的天地。
禀主公,孙策率部来投!
孙策竟来归顺于我?
---
1296年
主公,听闻十八路诸侯退兵后,孙策之父孙坚在荆州遭刘表杀害,据说是袁绍暗中指使。袁绍联合刘表谋害孙坚,如今孙策走投无路,特来投奔主公。
竟有此事?袁绍与孙坚素无仇怨,为何突然下此毒手?
必是为了孙坚手中的传国玉玺。如今天下人皆知玉玺在孙坚手中,袁绍定为此物才对孙坚出手。
原来玉玺真在孙坚手中!袁绍这一招倒是妙,把孙策送到我这儿来了。
恭喜主公!孙策虽势力大减,但自身武艺高强,麾下尚有韩当、祖茂、程普、黄盖四员猛将。若能收服他们,必能壮大我军实力。杨宏进言道。
此言有理。孙策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主动来投诚乃好事。来人,速请孙策进来。
传令兵引孙策入内。
孙策拜见主公。
快快请起。孙策,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家父遭袁绍所害,我等无处容身,特来投奔主公。
哈哈!既来投奔,我岂能袖手旁观?当年与你父也有交情。如今你落难至此,自当收留。今后便为我效力吧。
谢主公厚恩。策有一件宝物愿献与主公。
哦?是何宝物?袁术听闻二字,顿时眼放精光。
孙策呈上一个木匣。袁术缓缓打开后,脸色骤变。
他心中翻涌难平,难掩激动之情——匣中赫然是传国玉玺,这正是孙策要献上的秘宝。
孙策此行首要目标便是将传国玉玺献给袁术。他深知袁术觊觎帝位已久,此物定能讨其欢心。果然,当袁术看见玉玺时,眼中再容不下他物——这方玉印在他眼中已与皇位无异。
这枚玉玺实为灾祸之源。昔日孙策之父执意私藏玉玺,终致杀身之祸。诸侯皆视此物为天命所归,为此不惜刀兵相向。孙策深谙怀璧其罪的道理,不如借花献佛,既转嫁灾厄,又能在袁术帐下谋得立足之地。
袁术获玺后如获至宝,状若稚子得糖。孙策趁机进言:主公手握传国重器,又兼四世三公之显赫家世,若承天命登基,孙策愿为首倡之臣。袁术虽以汉帝尚在为辞推脱,摩挲玉玺的手指却始终未曾松开。
袁术此刻已经完全被 ** 梦冲昏了头脑,连自己说什么胡话都不知道了。
主公,此事断不可为!这传国玉玺乃是不祥之物,只会招来祸患。虽然眼下主公获得玉玺,但决不可声张。若被天下人知晓,必将群起而攻之,到那时主公就会四面树敌啊!杨宏苦口婆心地劝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