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三国:东汉战神,融合韩信闯天下 > 第161章

第161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袁术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 ** 之志,此刻他仿佛已置身龙椅之上,这种躁动令他寝食难安。他时常摩挲着传国玉玺出神,眼前浮现出身着龙袍的模样——即便是在轮椅上君临天下,也足够令他心驰神往。

时间犹如沙漏般流逝,想到自己年岁渐长,袁术的焦虑与日俱增。他暗自盘算着:若不及早登基,这九五之尊的宝座还能坐几年?玉玺在手的天赐良机若被他人夺去,岂不是要抱憾终身?

虽然心急如焚,但称帝的礼仪规制却马虎不得。斋戒沐浴、祭天告祖、大赦封赏,这些关乎天命的仪式必须周全。每当想到这些筹备都是为了加冕典礼,袁术又按捺住焦躁,沉浸在即将 ** 的憧憬中。传国玉玺的纹路在他指间流转,仿佛正勾勒着近在咫尺的 ** 春秋。

袁绍近日不断端详传国玉玺,身边谄媚之徒趁机怂恿他称帝。这帮人无非是看准了时机,想借着袁氏登基的机会为自己谋取 ** 厚禄。他们满心算计的,不过是怎样在这场权力更迭中分得一杯羹。

杨红苦口婆心地劝阻,分析当前局势:如今仍是汉室天下,百姓心向大汉。若贸然改朝换代,必遭天下人共讨之。可惜袁绍已被 ** 美梦冲昏头脑,所有筹备事宜都在紧锣密鼓进行,此刻要他收手,他怎能甘心?

与众人的心思不同,孙策暗中推波助澜自有盘算。他早有心脱离袁绍,只是苦于没有合适时机。眼下正是天赐良机——只要怂恿袁绍称帝,届时必会被派去开疆拓土,便可名正言顺带领部众离开。

这些年来,孙策为袁绍立下汗马功劳,早已不欠他什么。况且以孙策的雄心壮志,岂会甘愿久居人下?他注定不是屈居将位之人,此番相助袁绍称帝,自有他的长远谋划。

虽说袁术麾下仍有反对之声,但孙策的支持让他愈发胸有成竹。既得开疆猛将的拥护,登基之事便再无忧虑,纵使旁人阻挠亦难改其志。

有孙策这般智勇双全的良将襄助,他视 ** 霸业如探囊取物。放眼当世将领,能及孙策者寥寥——这正是袁术敢将江山尽托的底气。只要孙策在侧,纵使前路 ** 险恶亦无惧色,他对此深信不疑。

袁术的枭雄本性成就了这番局面。若非其野心,孙策未必能崭露头角。孙策虽心怀感激,却也对利用恩主之事暗生愧疚。然成大事者不计小义,乱世中若无铁石心肠,终将沦为他人刀俎。

自得孙策以来,袁术势力日盛。江东猛虎为其连克数城,版图扩张之势令群雄侧目。当今天下除曹操、刘峰等寥寥数人,已难觅敌手。此时袁绍正与曹操鏖战,元气大损。

因刘峰横空出世,天下棋局骤变。曹袁交锋提前爆发,袁术称帝亦早于预期。较之袁绍,袁术终逊一筹。袁绍虽昏聩,偶有明断之时;袁术却反复无常,食言而肥——昔年许诺吕布攻取徐州便赠金粮,待吕布功成却翻脸赖账,这般行径令群雄齿冷。

袁术失信天下

袁术因背信弃义,各诸侯皆不愿与其共事,他已失去天下人心。若一人连诚信都丧失,则万事难成。

他过分计较蝇头小利,终致众叛亲离。如今无论向谁求助,均遭拒绝,因其承诺从不兑现。

即便此刻悔悟也为时已晚,世人早已看透其本质,他的信誉彻底崩塌。

无论如何补救,都难挽回声誉,他亲手将自己逼入绝境。

然此刻他竟图谋称帝,欲借皇权威严重塑形象。既欲戴天子冠冕,便不能再如往日狭隘,否则何以君临天下?

为改变世人评价,他开始筹备称帝事宜。得孙策相助,诸事进展顺利。

孙策不仅是其麾下猛将,更认作义子,故袁术对其极其信赖。

他深信孙策必不背弃,因而对其所求无不允准——连传国玉玺这等重宝都已献上,袁术认定孙策必助己登基。

他甚至盘算:若己为帝,将来或可传位于孙策。以此 ** ,孙策定当竭力效忠。殊不知这只是他一厢情愿,他眼中看到的,不过是个甘为己用的工具罢了。

万事俱备,只待择日祭天告祖,昭告天下。

手握兵权又得孙策支持,纵有反对之声,亦可武力 ** 。无人能阻其称帝野心。

元素已然决意称帝,无人能阻。此事已在暗中推进,除非袁绍身死,否则无人可挡。

杨红多次劝诫袁术莫要称帝,奈何他已听不进半句。如今他骑虎难下,若中途放弃,颜面尽失。

袁术称帝之心炽烈,哪怕只做一日天子,他也甘愿。

杨红见状,不再多言,任由袁术一意孤行。

他深知自己追随的主公昏聩,但念及知遇之恩,仍选择顺从。作为臣子,他已尽本分,既然谏言无效,便只能由主公决断。

若袁术能纳谏,自是明主;但如今的他,早已被 ** 之位迷了心窍。

权力欲望如虎,袁术已难自持。杨红明白,自己再无法约束他了。

既如此,不如离去。这些年尽心辅佐,恩情已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