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荆棘中的常春藤 > 第191章 他没点那支烟

第191章 他没点那支烟(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林野是在傍晚时分看见那张海报的。

风从街口斜斜地吹进来,掀起公告栏上新贴纸页的一角。

夕阳把整条街道染成琥珀色,连带着那行加粗字体也泛着微光:“倾听疗愈工作坊——由前心理咨询师指导”。

照片里的人穿着浅灰毛衣,站在讲台前,眉目沉静,背景正是“倾听者之家”的木质门牌与藤蔓缠绕的窗框。

是江予安。

她没动,也没出声。

只是走近了些,像确认一件不该存在却真实出现的事物。

视线滑过海报下方那一句被特意加粗引述的话——“真正的共情,是承认所有孤独都值得被听见。”那是她在三个月前一次分享会上说的原话,后来被印在了培训手册扉页。

现在它被用来做宣传语,嵌在另一个男人的名字旁边。

她的手指缓缓抬起,指尖触到纸面,停顿片刻,然后猛地一扯。

一角海报撕了下来,边缘参差,像是从皮肤上揭下一块结痂。

她将它攥进掌心,指节发白。

心口那道月牙形的旧痕忽然刺了一下,不剧烈,但清晰,像一根埋得太久、尚未完全腐化的荆棘,在血肉深处轻轻颤动。

她不知道自己站了多久。

直到陈伯拄着拐杖走过来说:“风大,别站太久。”才发觉袖口已被晚风吹得冰凉。

夜里,她翻出了那个藏在书桌最底层的牛皮纸袋。

昨夜江予安撕毁的日志残页就在这里,几张皱巴巴的A4纸,字迹潦草而克制。

她本不该捡的——他当着她的面将整本笔记塞进碎纸机,可机器卡住了一页,她顺手抽了出来,没问,也没拦。

此刻她一页页展开,如同拼凑一场沉默的对话。

直到看到那一行:

“共情是专业能力,不是情感泛滥。”

笔锋顿挫,墨水洇开一小片,仿佛书写时手曾剧烈颤抖。

她怔住了。

原来他不是想取代她,也不是要夺走什么属于她的位置。

他是怕。

怕一旦脱下那件“咨询师”的外衣,他就什么都不是了。

怕自己给予的倾听与理解,不过是职业训练的条件反射,而非真心流动。

更怕在这段关系里,他永远只能扮演“拯救者”,而无法成为一个会痛、会迷路、也需要被接住的人。

她忽然笑了,声音很轻,几乎听不见。

镜子里的女人披着旧针织开衫,眼底有疲惫,也有清明。

曾经的她,总等着别人来解读她的情绪、诊断她的伤痕,像一本摊开的病历本,任人翻阅。

而现在,她竟第一次看清了另一个人的恐惧,并且不必急于填补它。

她把那页纸折成一只小船,四角压得整齐,放在洗手池里。

没有放水。

也没有点燃。

就让它静静地待在那里,像一种仪式的开端。

第二天培训开始前,阳光透过百叶窗洒进教室,空气中有淡淡的茶香。

学员们陆续入座,讨论昨晚的家庭作业——“描述一次你选择沉默的时刻”。

江予安来了。

但他没有走向讲台,也没有坐在讲师专属的位置。

他默默坐在第三排靠窗的角落,手里拿着一本翻旧了的《倾听者手册》,封面上印着林野亲手设计的荆棘藤蔓图案。

轮到他进行双人练习时,搭档是个年轻女孩,问他:“你在倾听中最害怕的是什么?”

教室安静下来。

他低头看着手中的册子,喉结动了动,声音低却稳定:“我害怕……如果我不再是那个‘能帮人的人’,我就没用了。”

没有人接话。连呼吸都放轻了。

林野坐在前方,没有起身干预,也没有引导。

她只是缓缓起身,走到角落的小茶几边,拿起那盏铜制小灯——灯身刻着一行小字:“你存在,就足够”——轻轻放到他面前的桌上。

灯光映在他脸上,柔和而坚定。

他抬头看她,眼神里有什么东西松动了,像冰层下暗涌的春水。

课后,天色尚早。

他没走,她也没问。

两人并肩走出社区中心,脚步落在梧桐树影间,节奏自然契合。

他忽然说:“我想带你去个地方。”

她点头。

他们穿过几条老巷,拐进一片即将拆迁的旧居民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