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她蹭掉的那行灰(1 / 2)
晨光漫过厨房窗棂时,林野正把煎好的太阳蛋盛进白瓷盘。
周慧敏的保温杯还搁在灶台角落,杯壁凝着层薄雾,像老人昨夜喝完温水后留下的呼吸。
她转身去关抽油烟机,余光扫过贴在冰箱上的便签——那是江予安今早出门前写的“粥在砂锅里,热三分钟”,字迹清瘦如竹枝。
等她端着餐盘转身,目光却被黑板勾住了。
昨夜那行歪歪扭扭的“……野……在”,此刻只剩一道浅灰弧痕,像被风揉皱的云。
林野的指尖无意识抚上心口,那里的皮肤温温的,荆棘纹身的纹路在皮下轻轻一跳——不是疼,更像某种沉睡的东西翻了个身。
她走近两步,看清灰痕边缘有极细的纤维勾痕。
是周慧敏晨练时的蓝布衫袖口蹭的,那件衣服她穿了十年,右袖口总沾着洗衣机甩不干的皂角香。
林野忽然想起六年前,母亲还能清晰说话时,总边叠衣服边念叨:“野野,袖口最经磨,是衣服的魂。”
此刻这道被袖口磨掉的灰痕,倒真成了“魂”的形状。
她伸手摸向挂在黑板槽里的粉笔,指尖触到粉笔的粗糙时又顿住。
若她补写“林野在这里”,是不是又在替母亲完成某种“认证”?
就像小时候替周慧敏把打碎的瓷碗碎片粘成完整的花,却让锋利的碴子扎进自己掌心。
抽油烟机的余音渐渐消散,厨房静得能听见冰箱压缩机启动的轻响。
林野收回手,把煎蛋推到周慧敏常坐的位置,瓷盘与木桌相碰的“叮”声里,她听见自己说:“这样也很好。”
这一天她刻意在厨房多转了三圈。
晾衣服时从黑板前经过,叠抹布时余光扫过空白处,切水果时故意把果盘放在黑板正下方。
那道浅灰弧痕像根细针,在她胸腔里轻轻挑动,却没再引出尖锐的痛——从前她总怕“痕迹消失”,怕消失意味着“从未存在”,此刻却觉得,消失本身或许也是存在的一种形态。
傍晚五点,周慧敏的毛线针突然停在半空。
老人正坐在阳台藤椅上织围巾,竹针穿过奶白色毛线的动作忽然凝滞。
林野端着切好的苹果走过去时,正看见她抬起枯瘦的手,在空气里慢慢画了个“人”字——先竖,再撇,最后捺的弧度有些抖,却比上午织错的针脚工整许多。
“妈?”林野轻声唤。
周慧敏的手指顿在半空,转而指向自己胸口,又缓缓转向林野。
夕阳把她的银发染成蜜色,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某种惶惑的光,像迷路的孩子终于找到熟悉的屋檐。
林野没问“你想说什么”,只是走过去蹲在藤椅边,握住那只还沾着毛线纤维的手:“我在。”
周慧敏的手指微微蜷起,像要攥住这句话的温度。
她嘴角动了动,没发出声音,却轻轻点了两下头。
再拿起毛线针时,竹针划过毛线的“沙沙”声比往常匀了,针脚错得少了,偶尔漏的针洞也被她悄悄补上——像在织一条给“在”的围巾。
林野替她把滑落的毛线团捡起来,触到毛线时忽然想起下午直播间的弹幕。
她新企划的《消逝练习》直播结束了,两小时镜头对准空黑板的视频里,有观众留言:“我奶奶忘了我名字,可她还给我留饭。”“我爸中风后说不出话,但会摸我头。”她当时坐在镜头前,看那些字在屏幕上滚过,忽然懂了母亲今天画的“人”字——有些在,不必写出来。
手机在口袋里震了震,是江予安发来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