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纸溯流光·百年仇怨初现端倪一(1 / 2)
黎明前的上海,是一天中最沉寂的时刻。苏公馆内的喧嚣与悲恸,
被厚重的窗帘和高墙隔绝,只余下一种令人窒息的死寂。
而在公馆之外,城市如同蛰伏的巨兽,在稀薄的晨雾与未熄的霓虹光影中,喘息着,酝酿着新一天的躁动。
笔迹鉴定的结论,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真相迷宫的一扇门,但门后的路径,却更加幽深曲折。
韩笑深知,伪造的遗嘱背后,必然有一条精心准备的物料供应链,
而这张看似不起眼、却异常“崭新”的纸张,
或许就是指向幕后黑手的另一条关键线索。
天色未明,林一便已悄然离开了苏公馆。他没有走大道,
而是熟稔地穿行在尚未完全苏醒的里弄小巷中。
他身上带着一小片从那份遗嘱边缘小心翼翼裁剪下来的纸样,
以及韩笑凭记忆描绘的、类似纸张的详细特征——
克重、厚度、色泽、水印纹路(如有)、以及那种特有的挺括感和纤维质感。
林一的第一站,是位于四马路附近,一条专营文房四宝和西洋文具的僻静小街。
这里的店铺大多尚未开门,只有几家通宵营业的旧书铺和刻字社亮着昏黄的灯。
他并没有急于询问,而是像一个普通的早起顾客,慢悠悠地踱步,
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家店铺的橱窗和陈设,脑海中飞速比对着纸样的特征。
他知道,这种高级证券纸,绝非普通文具店所能售卖。
其进口渠道有限,目标客户群也非常狭窄,主要集中在银行、洋行、大律师事务所、
以及少数需要印制重要票据或契约的大型企业。因此,他的调查必须更有针对性。
凭借多年在上海滩积累的人脉和对三教九流的了解,
林一首先找到了一个绰号“纸篓阿三”的线人。
此人是法租界一家大型印刷厂的退休老师傅,对上海纸张市场的门道了如指掌,
退休后靠倒卖些稀有纸张和提供信息为生,消息灵通。
在一家烟雾缭绕的早茶铺角落里,林一将纸样递给“纸篓阿三”。
老者戴上老花镜,用手指细细捻摸,又对着灯光查看纸浆纹理和透明度,甚至还凑近闻了闻油墨和胶水的残留气味。
“啧,”阿三咂咂嘴,摇摇头,
“好东西啊!英国‘波特曼’厂的特制证券纸,
防伪水印是暗纹的‘锚与皇冠’,专门供应远东几家指定的大洋行和银行,
市面上流出来的极少。这种纸,一般小店根本见不到,也买不起。”
他提供了几个可能的售卖点:主要是几家有英资背景的大型洋行,
如“怡和”、“沙逊”旗下的文具部,以及两家专门为外侨和高端客户服务的、门面隐蔽但货品精良的西洋文具专卖店。
林一记下名字和地址,留下几块银元作为酬谢,迅速离开。
他马不停蹄,按照名单逐一探访。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他并未直接出示纸样,
而是以“某公司需印制重要合同,寻求最高级证券纸”为由进行咨询。
在“怡和洋行”的文具部,店员礼貌而戒备,表示此种纸张需要特殊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