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次元 >沪上奕 > 第357章 微型相机:最后的检查

第357章 微型相机:最后的检查(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请柬”已备,“礼服”加身,赴死之局似乎只待启程。然而,在“磐石基地”的战略逻辑中,一次成功的渗透,其价值不仅在于执行者的生还,更在于他能否将那片未知之地的秘密,转化为可供文明咀嚼、吸收乃至反击的“信息食粮”。承载这一终极使命的,并非体积庞大的仪器,而是一枚被代号为“普罗米修斯之眼”的微型相机。此刻,在装备开发部核心区域,一场关乎文明“视力”的最后检查,正在一种近乎神圣的肃穆中进行。

这里与“夜鸦”战甲测试区的宏阔截然不同,是一间极度洁净、恒温恒湿的微观实验室。空气经过多重过滤,无声流淌,只有精密仪器运行时发出的、近乎蜂鸣的微弱电流声。总工程师欧阳靖换上了全套防尘服,他那双惯于驾驭重装机械的手,此刻正以外科医生般的稳定,操控着微观机械臂,对悬浮在真空力场中的“普罗米修斯之眼”进行最终校准。

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相机。其本体仅如一粒黑曜石碎屑,表面流转着非光非影的奇异色泽,仿佛能吞噬周围的光线。它是“冰河”信息架构技术与青鸾灵性感知技艺融合的微观结晶,是基地对“存在”进行定义和捕捉的终极尝试。

“记录,并非它的唯一功能,甚至不是最核心的功能。”欧阳靖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出,在寂静的实验室里显得格外清晰。他没有回头,目光紧紧锁定在放大数百倍的全息结构图上。“它必须解决三个悖论般的难题:如何在高等存在可能具备‘反观测’本能的环境中隐藏自身;如何记录下可能超越常规物理维度、甚至超越线性时间律的信息;以及,如何在最坏情况下,确保这些信息能‘回家’。”

第一项检查:隐匿与欺骗的极致。

“首先是物理层面的隐匿。”欧阳靖调整着参数,那粒“黑曜石”表面的色泽似乎变得更加深邃、内敛。“它的外壳材料,采用了与‘夜鸦’灵扰鳞片同源的‘信息吸收体’,能最大限度降低自身能量辐射和物理痕迹。但更重要的是这里——”他指向结构图核心处几个如同神经网络般交织的光点。

“我们为它嵌入了一套被动的‘认知欺骗协议’。其灵感来源于古老的隐士思想,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它会持续采集周围环境的灵性波纹和信息背景,并主动调整自身的‘存在表达’,试图与环境达成一种动态的、和谐的共振。简单来说,它不追求‘隐形’,而是追求‘合理化’,让任何潜在的扫描或感知,都会下意识地将它判定为环境背景中一个无关紧要的、自然存在的‘微粒’。”

一旁静观的青鸾微微颔首,补充道:“我能感受到,它在我灵觉扫描中留下的痕迹极其淡薄,如同溪流底部一颗被水流常年冲刷的鹅卵石,几乎与河床融为一体。这种隐匿,带着一种‘自然’的韵味,比纯粹的技术屏蔽更难被识破。”她的话语提供了灵性角度的验证,与欧阳靖的技术阐述形成了互补。

第二项检查:超越维度的感知。

“接下来是它的‘眼睛’。”欧阳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技术狂人才有的热切。“它摒弃了传统的光学传感器。主传感器是一个‘高维信息感应矩阵’,能够捕捉并解码时空结构本身的‘褶皱’中蕴含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能量流动、因果残痕、乃至…情感的凝结物。”

他调出了一段模拟数据流,那并非图像,而是一种由无数复杂符号和波动曲线构成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图谱。“它记录下的,可能是一段‘景象’,也可能是一段‘历史回响’,甚至是一个‘概念的重量’。后期需要‘冰河’的团队和青鸾女士协同破译,才能将其转化为我们可以理解的信息。这就像…”他寻找着恰当的比喻,“…试图用耳朵去‘听’一幅画的色彩和构图,需要全新的‘翻译’法则。”

“冰河”的虚拟形象在一旁的光屏上闪现,冷静地补充:“从信息学角度看,我们是在尝试用低维度的工具(相机和我们的解析能力),去逆向工程高维度的信息表达。成功率无法保证,解析过程可能伴随巨大的认知风险。但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案。”这位数字生命的视角,点明了此举在理论上的巨大挑战和不确定性。

第三项检查,也是最残酷的检查:信息的归途与决绝。

最后,欧阳靖将界面切换到了一个深红色的、标记着“最终协议”的区域。实验室的气氛瞬间变得更加凝重。

“信息采集是第一步,如何将其送回,是另一个难题。常规的量子通讯、超空间信号传输,在‘幽时之茧’那种环境下,可靠性趋近于零。”欧阳靖的声音低沉下来,“因此,‘普罗米修斯之眼’设计了三种信息回传模式,对应着三种…可能的结局。”

“模式一:共生回传。”他指向第一个绿色标记。“当‘默客’与‘夜鸦’战甲安全返回基地,或进入预设的安全信号区时,‘眼睛’会将所有数据通过战甲的高功率发信装置,进行一次性无损传输。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