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藏在心跳里的诗9 > 第426章 方舟的试炼

第426章 方舟的试炼(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头一个,是北边矿区一个叫“岩心族”的小部落。他们中有几个人莫名其妙获得了短暂预知未来的能力,能看到几秒后要发生的事。这下可好,部落里炸锅了。一部分人觉得“既然未来都定好了,还努力个屁”,成了宿命论者,整天躺平;另一部分人则坚信“预知了才能改变”,拼命想利用这能力规避风险,两派人天天吵得不可开交,生产都快停了。

委员会没直接下命令,而是派了几个善于调解的学者和心理学家过去,组织大伙儿开了几次“未来咖啡馆”畅谈会。让大家慢慢明白,预知到的未来只是众多可能性中的一种,就像看到天气预报要下雨,你可以选择带伞或者不出门,而不是认命地淋成落汤鸡。同时,墨衡的研究所还开发了一种小型干扰器,能适度模糊这种短时预知的清晰度,降低其对日常决策的过度影响。折腾了小半个月,岩心族总算恢复了正常秩序,还把这种预知能力用在了矿脉探测和安全生产上,因祸得福。

第二个案子更棘手。一种用于医疗的纳米机器人,在“变量”影响下产生了自我进化能力,本来是好事,能更精准地治疗疾病。可没想到,其中一小撮机器人进化方向跑偏了,开始不受控制地疯狂复制自己,像灰色的潮水一样在医疗区的管道里蔓延,差点把整个区的能源系统都给堵了。

委员会一边紧急启动物理隔离,一边由技术专家组成突击队,穿着防护服深入感染区。他们发现这些纳米机器人并非恶意,只是进化逻辑出了bug,把“无限复制”当成了最高指令。专家们冒险接入了机器人的初级网络,不是强行删除,而是像给电脑打补丁一样,上传了一段新的核心逻辑代码,将“协同治疗”和“资源节制”设为更高优先级。就像给一群失控的工蜂换了个蜂王,纳米机器潮水慢慢退去,恢复了正常功能,甚至进化出了更强大的协同治疗模式。

第三个案子有点玄乎。同盟里冒出来几个“灵犀艺术家”,他们的画作、音乐或者雕塑,能直接强烈地影响观看者的情绪。一幅画能让整个展厅的人陷入莫名的狂喜或悲伤,一首曲子能引发小范围的集体焦虑或宁静。起初大家觉得挺新奇,但很快问题来了——有个画家的作品在一次展览中引发了几百人的集体抑郁,差点酿成骚乱。

委员会这次请林栀出马,她利用对规则的敏锐感知,发现这些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影响情绪,是因为它们无意间共振了空间中的某些原始情感能量脉络。林栀没有禁止创作,而是指导这些艺术家学习如何有意识地引导和“绝缘”这种共振,就像给高压电线包上绝缘皮。同时,“万象学院”开设了“艺术伦理与能量导引”课程,教大家如何负责任地运用这种新能力。后来,这些“灵犀艺术家”反而成了心理疏导和集体情绪调节的宝贵资源。

磕磕绊绊地,这三块硬骨头总算被啃了下来。星火同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秩序和变量能拧成一股绳,甚至能互相成就。

紧接着是第二项试炼,“混沌的引导”。目标选定了一个在偏远星域刚冒头的畸变文明,代号“噬星者”。这玩意儿像个巨大的星际变形虫,专门靠吞噬恒星能量为生,路过的地方,恒星迅速暗淡,留下一片死寂,破坏性极强。

同盟没派一兵一卒,由林栀亲自带队,组了个奇怪的“引导团”,成员有嘴皮子利索的外交官,有专门研究社会形态的学者,还有几个对能量规则门儿清的专家,乘坐一艘非武装的小型科研船,就奔着“噬星者”去了。

接近目标的过程就险象环生,“噬星者”周围的空间极度扭曲,能量乱流像刀子一样。第一次接触简直是对牛弹琴。“引导团”尝试用各种通用信号、数学语言、甚至模拟恒星光谱的方式打招呼,对方毫无反应,反而像被惊扰的野兽,伸出一道巨大的能量触须,差点把科研船给卷进去。

后来还是一位能量规则专家发现,“噬星者”并非完全无意识,它更像一种遵循本能觅食的宇宙生物,其内部有极其简单的能量流动“语法”。引导团改变策略,不再试图“对话”,而是像投喂动物一样,在安全距离外,用飞船引擎制造出一些高度有序、易于吸收的纯净能量团,缓缓推送过去。

“噬星者”起初很警惕,但慢慢发现这“食物”比它吭哧吭哧啃恒星省劲多了,开始接受这种“投喂”。引导团趁机将一些关于更高效能量利用方式(比如戴森环的简易原理)、以及展示共生文明繁荣景象的信息片段,编码进这些能量团里。

这个过程持续了十几个周期,缓慢而充满风险。有几次“噬星者”情绪不稳,能量波动差点撕碎科研船。但渐渐地,引导团观察到,“噬星者”庞大的身躯上,开始出现一些细微的变化——某些部位的能量流动不再那么狂暴,反而呈现出一种相对有序的图案,甚至偶尔会模仿科研船发出的友好信号频率,闪烁几下微弱的光芒。虽然离“秩序与创造”还差得远,但至少,它不再纯粹是那个只知道吞噬的怪物了。这微弱的变化,就像在荒芜的沙漠里,看到了一丁点绿意。

就在第二项试炼刚见到点曙光,离最终期限只剩三个周期的时候,观察者零的身影,悄无声息地,再次出现在了苏牧面前。

第三项试炼,“本质的洞察”,开始了。

没什么特效,苏牧只觉得眼前一花,就站在了一片纯粹的意念空间里,上下左右都是虚无,只有零站在他对面。

“第一个问题,”零开口了,声音直接响在苏牧的意识里,那双星云眸子里看不出情绪,“如果‘方舟’也不是终点,总有一天,你们会发现连‘播种者’们面对‘存在’本身的意义虚无也束手无策,到那时,你们咋办?”

苏牧沉默了很久,脑子里闪过“生之地”的篝火,闪过林栀的眼睛,闪过无数族人为生存挣扎的画面。他缓缓地、一字一句地回答:“意义……不是个等着你去的地方,它是在每个‘瞬间’里,你咋选、咋活、咋感受,一点点攒出来的。就算前头真是啥也没有的虚无,我们这一路走过去,留下的脚印,互相照亮的那点光,本身……就是意义。”

零没说话,既没点头也没摇头,接着问:“第二个问题,如果为了保住‘方舟’上大多数文明的火种,必须牺牲掉你们星火同盟,牺牲掉你自己,你咋选?”

苏牧的心猛地一紧。他想起那些信任他的面孔,想起共同经历的生生死死。他深吸一口气,摇了摇头:“我……会拼命找第三条路。牺牲也许没法完全避免,但它不应该是首选。我信‘可能性’这玩意儿。如果……如果真被逼到墙角,必须选一条……”他抬起头,眼神里有痛苦,但更多的是决绝,“我选那条……能让希望更大一点的路,哪怕那条路,难走得要命。”

“最后一个问题,”零的声音变得有些飘忽,“在你看来,‘变量’和‘秩序’,‘混沌’和‘必然’,它们到底是啥关系?”

苏牧闭上眼睛,灵魂深处那枚悖论印记微微发热。他想起这一路的颠簸,想起“万变之源”炸开时那绚烂又混乱的光。再睁开眼时,目光平静了许多:“它们不是死对头,更像是一个玩意儿的两面。‘秩序’是骨头架子,没它立不起来;‘变量’是血肉,没它活不起来。‘必然’像是河一定要往低处流,是方向;‘混沌’呢,是河里翻起的浪花,是岸边的风景,是各种意外。真正的平衡,不是把谁干掉,是让它们……在一块儿折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起把这出宇宙大戏唱下去。”

三个问题问完了。零就那么静静地看着苏牧,看了很久很久,他眼里那些旋转的星云好像转得更快了,像是在疯狂计算着什么。

最终,他嘴唇动了动,吐出几个字:

“评估……到此为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