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文圣:考上童生的我,光宗耀祖 > 第172章 选官,平江县令

第172章 选官,平江县令(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目光扫过人群,他看到吴洪仙垂头丧气地站在一旁,便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吴兄不必沮丧,一次失利不代表什么,下次再努力便是。”

吴洪仙抬起头,眼中满是感激:“多谢赵兄安慰,我没事儿!”

大殿内,有人欢喜有人愁。

………

教喻将一众准秀才带到文碑之前,详细告知了突破秀才境的关键:

“此次突破比童生境简单,无需定下识海中心,直接在文庙内凝聚文心即可,快则一瞬间便能完成。”

“但这境界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文心是你们立下的规矩、发下的宏愿,日后绝不可违背,否则文路断绝;可若志向规矩过于松散,没有坚定不移的心,也走不远文修之路。”

他接着说明文心品质的四等划分:“心开一窍,前路断绝;心开三窍,拾人牙慧;心开六窍,平步青云;七窍玲珑,大儒之资。之所以到大儒便止,是因为半圣、圣人之境需经道争,绝非按部就班学习所能达成。”

讲解完凝聚文心与突破的细节,教喻便让众人自行开始突破。

赵弘文没有立刻行动,心中仍有迷茫。

他第一时间想到前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话,知道此话一出必能开七窍,得大儒之资。

可他有自知之明,自己绝非这样舍生取义之人,反而更在意自身,因此迟迟未动,决定先看看其他十九人的行动。

其余考生多是大家族出身,早已想好自己的文心方向,纷纷沉入文庙开始凝聚。

赵弘文虽看不见他们立心的话语,却能从文心散发的波动中察觉,这些人文心多带着私心。

他十分疑惑,如此小格局怎能撑得起高级文心?岂不是断绝了未来之路?

可让他目瞪口呆的是,张启山率先完成突破,他那带着严重私心的文心,竟然成功开辟三窍,未来有机会踏入举人境。

一旁的沈长柏也很快突破,他的文心波动更让赵弘文惊讶——竟是毫无私心、蕴含天下为公信念的六窍文心。

赵弘文瞬间对他心生敬佩,毕竟空谈公道容易,真正践行却难,沈长柏此刻凝聚了这样的文心,便要从此坚守这条道路。

沈长柏醒来后,见赵弘文面前仍空无一物,立刻用神识传音解惑:“文心不一定要为百姓做主、忠君报国,守护家族、坚守诚信亦可,虽格局小些,也是圣人之路。”

赵弘文了然,总算知道眼前这些人,为何一个个的都这般私心重重。深吸一口气,终于开始突破。

神魂进入文庙,浓郁的文气立刻将他包裹,逐渐凝聚成一颗跳动的金色文心。

他明晰了自己的本心,轻声开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是他的为人之道:不会主动作恶,也不会牺牲自己奉献他人;但若有能力,在不影响自身的情况下,也愿意帮助别人。

金色字迹融入文心,文心瞬间剧烈跳动,一个个感知层面的能量通道(窍穴)接连显现。

——这并非物理意义上的口子,而是连接天地与自身的通道。一、二、三……直到第七个窍穴诞生,赵弘文浑身一震,文心迅速蜕变,变得更加厚重凝实。

紧接着,一滴滴金色文液从文心中渗出,顺着莫名的感应流入身体,开启了塑文体的过程。

这是文修身体第一次蜕变,虽不及同境界武修,却也能达到初入凝血武修的水准,且整个秀才境中,肉体都会在文气滋养下不断退变,只是这需要消耗大量文气。

大部分文修因心窍数量不够,文气凝聚速度慢,根本不会浪费文气运养肉体,因此肉体依旧脆弱。

赵弘文突破成功睁开眼,立刻对上了一双双震惊的眼睛。

从他开始突破起,众人便满心震撼:他凝聚的文心带着正气凛然的气息,让许多带私心的文心当场颤抖,连沈长柏的六窍文心都生出轻微向往。

而七窍玲珑心的显现,更让众人失语——这可是大儒之资,虽不代表一定能突破大儒,却意味着通往大儒的道路平坦,至少能进入五阶翰林。

教喻心中又惊又喜,庆幸今日知晓此事的人不多,当即沉声道:“今日之事,尔等需立下心誓,绝不向外泄露半个字,否则以违背文道论处!”

众人连忙立下心誓。

教喻又吩咐:“趁还有时间,尽快领悟文碑内的经典。”

待众人各自盘膝静坐参悟后,他默默运转手段,将郡学的气运香火多向赵弘文倾斜了几分。

………

众人在文碑前参悟良久,文气滋养之下,修为都有不同程度的精进。

教喻见时机成熟,便带着一众新晋秀才前往郡守府,与县试不同,郡试落幕之后,会立刻进行选官任命。

郡守府内,那位须发皆白的老郡守早已等候多时。

他先是笑着与众人寒暄,询问了各自在郡试中的感悟,言语间满是和煦,待气氛融洽后,才切入正题:“此次郡内空缺二十个官职,皆是为尔等这些新晋才俊准备。”

他顿了顿,缓缓念出官职明细:“其中十二位是七品县令,分属十二个县域;余下八位,分别是两名郡学文书、两名郡兵后勤、两名神录司巡案督查、两名驻地御史。尔等可自行斟酌,择一禀报。”

话音刚落,众人便低声议论起来,大多人都倾向于选择条件优越的县域或是清闲的文职,唯有赵弘文略一思索,便上前一步,朗声道:“晚辈愿往平江县,出任县令。”

此言一出,满室皆惊。

谁都知道,平江县是整个郡内最贫瘠、最落后,也最混乱的县城,匪患猖獗,民生凋敝,历任县令要么碌碌无为,要么狼狈离任,堪称“烫手山芋”。

老郡守也面露好奇,抚须问道:“赵案首,平江县条件艰苦,乱象丛生,你为何偏偏选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