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逆流60年代 > 第523章 断尾求生舆论的巧劲

第523章 断尾求生舆论的巧劲(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财务总监那句“撑不过三个月”的冰冷判断,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迫使“振华电子”必须做出最残酷也最现实的抉择。继续在全面价格战的泥潭中与资本巨鳄消耗,结局只能是流尽最后一滴血而亡。萧亚轩深知,在绝对的资金优势面前,任何犹豫和侥幸都是致命的。

她没有时间沉浸在焦虑中,必须在绞索彻底收紧前,斩断不必要的负重,为核心保留最后的生机。一场被内部称为“断尾求生”的战略收缩行动,在萧亚轩的强力主导下,雷厉风行地展开了。

首先被列入剥离名单的,是那条为抢占低端市场而设立的大规模收音机组装线。这条线技术含量低,利润微薄,完全依赖走量,在“太平洋科技”的同类型产品低价冲击下,已沦为纯粹的出血点。萧亚轩亲自出面,与一家对此业务线感兴趣的东南亚制造商接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整体转让。虽然价格被压得很低,但及时回笼了一笔宝贵的现金,并甩掉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紧接着,是涉及此次剥离业务线及相关辅助部门的裁员。这是整个过程中最艰难的一环。萧亚轩没有将此事完全交由人力资源部门处理,她亲自参与了裁员方案的制定,核心原则只有一条:“合法合规,补偿从优,维持声誉。”

被裁撤的员工,不仅按照香港《雇佣条例》的最高标准获得了法定补偿,公司还额外支付了一笔相当于两个月薪水的“特殊贡献津贴”和职业介绍援助金。萧亚轩和李明等高层,分批与每一位被裁员工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坦诚说明公司面临的巨大困境,表达歉意与感谢。

会议室里,气氛沉重。一位在组装线工作了多年的老师傅,接过那份沉甸甸的补偿协议,眼圈泛红,嘴唇嗫嚅了几下,最终只是深深叹了口气:“萧董,我明白……公司也不容易。这补偿,够厚道了。希望……希望‘振华’能挺过去。”

这一幕,在多个谈话间重复上演。尽管有不满和怨言,但公司展现出的诚意和相对优厚的条件,最大限度地平息了可能引发的激烈冲突,也保住了“振华”在业内的雇主声誉。消息传出,甚至有一些竞争对手私下评价“振华”做事讲究,留有余地。

剥离了非核心业务和冗余人员,如同为病体切除了溃烂的组织。虽然疼痛,但公司的运营成本骤然下降,现金流压力得到了立竿见影的缓解。收回的资金和节约的开支,被萧亚轩毫不犹豫地投入到她划定的两个核心堡垒方向。

而另一部分,更小范围、签署了更严格保密协议的核心研究员,则在萧亚轩的直接授意和张工的秘密主持下,启动了那个看似天方夜谭的“生物材料替代路径”预研。项目代号“青禾”。他们没有大张旗鼓,只是在实验室角落隔出了一个封闭区域,利用廖奎偶尔提供的、经过极度稀释的灵泉水,开始进行一些基础的、探索性的植物培育和材料特性测试。这条路希望渺茫,但这是跳出对方技术封锁的唯一可能,是留给未来的种子。

“断尾”带来的阵痛是显而易见的。公司规模缩小,办公区和厂房空置了一部分,往日熙熙攘攘的景象不再,难免给人一种萧瑟之感。留下的员工,虽然保住了工作,但也难免兔死狐悲,士气一度陷入低谷。

面对这种情况,萧亚轩选择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透明沟通方式。她召开了一次全体员工大会,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冷静而坦诚的剖析。

“我知道,最近公司经历了很多困难,也离开了很多曾经并肩作战的同事。”萧亚轩站在台上,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张带着忧虑和迷茫的脸,“大家心里都不好受,可能也在担心,‘振华’还能不能走下去。”

她直接展示了经过处理的、反映公司严峻现金流和市场竞争态势的图表(隐去了关键数据),将“太平洋科技”及其背后资本的不正当竞争手段清晰地揭示出来。

“我们面对的,不是一场公平的竞赛。有人想用我们无法比拟的金钱,活活压死我们!”她的声音提高,带着一种凛然的力量,“退缩吗?认输吗?把市场和未来拱手让给那些只想垄断、不思进取的巨鳄?”

“不!”她斩钉截铁,“我们选择了另一条路——断尾求生!砍掉不必要的枝蔓,是为了让主干更好地吸收养分,是为了让我们最核心、最有价值的部分,能够活下去,能够继续生长!”

她指向身后屏幕上打出的两个方向:“定制电路板,是我们的现在,是我们活下去的资本!‘振华一号’和未来的新技术,是我们的明天,是我们打破枷锁的希望!公司所有的资源,从现在起,将毫无保留地向这两个方向倾斜。我需要你们,在座的每一位,成为守护这两个核心堡垒的战士!”

她没有空泛地画饼,而是宣布了针对留守核心员工的具体激励计划,包括项目奖金池、未来可能的股权激励设想,以及清晰的职业晋升通道。

“前路依然艰难,但我可以向大家保证,只要‘振华’还在,就绝不会亏待任何一位与公司共渡难关的伙伴!我们的根,扎得比他们想象的要深!”

这场大会,如同一剂强心针。萧亚轩的坦诚、清晰的战略和实实在在的承诺,驱散了弥漫的迷雾,让留下的人明白了自己的价值和奋斗的意义。一种悲壮而又坚定的凝聚力,开始在“振华”内部滋生。能够经历裁员而留下的人,本身就是忠诚度和能力经受了考验的骨干,此刻更产生了一种“核心堡垒”的归属感与责任感。

而在湾仔的唐楼家中,当萧亚轩略带疲惫地向廖奎和谢亦菲讲述公司“断尾”的细节和后续影响时,廖奎只是默默地为她斟上一杯热茶。

“做得对。”他言简意赅,“壮士断腕,需要魄力。保住核心,才有翻本的资格。”他的肯定,如同磐石,给了萧亚轩莫大的支持。

谢亦菲则握住了萧亚轩的手,嫩绿色的气感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悄然流转:“亚轩姐,辛苦你了。公司是明面的堡垒,家是永远的堡垒。外面风浪再大,这里永远是你的港湾。”

萧亚轩感受着手心传来的温暖和廖奎目光中的信任,心中最后一丝因裁员而产生的郁结也消散了。是的,他们失去了部分枝叶,但企业的核心团队更加纯粹,家庭的纽带更加牢固。这两个“核心堡垒”,便是他们在资本寒潮中,赖以存活并等待春风的最后依仗。收缩,不是为了退缩,而是为了积蓄力量,等待下一个出击的时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