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逆流60年代 > 第571章 新的邀请三线并进

第571章 新的邀请三线并进(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萧董,各位,”陈经理的声音清晰平稳,“根据我们近期收集的情报和市场分析,北美市场,尤其是东海岸,电子元器件分销网络相对成熟,但层级繁多,渠道成本高昂。我们的‘青龙’系列若想快速打开局面,必须避开中间环节的盘剥,直接与区域性的核心分销商,或者……有潜力成为核心分销商的企业建立联系。”

他的教鞭点在纽约、波士顿和亚特兰大三个红圈上。“这三地,集中了超过六成的高端电子产品采购需求。我们已经初步筛选出五家背景相对干净、有扩张意愿且与罗斯戴尔关联度较低的潜在合作伙伴。下一步,需要我们的商务团队进行实地考察和接触。”

这时,坐在萧亚轩右手边的一位西装革履、气质精明的外籍男士轻轻咳嗽了一声。他是向太引荐的花旗银行香港分行的副总裁,安德森先生。

“萧女士,陈经理的分析非常专业。”安德森操着略带口音但流利的英语,脸上挂着银行家标准的微笑,“花旗银行在美国拥有深厚的网络,可以为振华电子的北美拓展提供必要的金融服务支持,包括但不限于信用证开立、跨境结算以及……”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加重了语气,“……针对已验证市场需求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他身体微微前倾,显得更加推心置腹:“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贵公司的产品能够顺利进入美国市场。我了解到,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认证是电子产品入场的强制性门槛。如果……我是说如果,‘青龙’系列能够像在德国TüV那样,顺利通过FCC的严格测试,那么,花旗非常乐意提供更具吸引力的金融支持方案,帮助振华快速建立库存和分销渠道。”

萧亚轩微微颔首,脸上是得体的笑容:“感谢安德森先生的信息和支持。FCC认证是我们北美计划的关键一环,团队已经在准备相关资料。希望届时能与花旗有更深入的合作。”她心中明了,这些国际大银行永远是锦上添花,绝不会雪中送炭。振华必须靠自己先在美国市场砸出一点水花,才能真正撬动这些金融巨鳄的资源。

会议结束后,萧亚轩站在窗前,看着楼下中环熙攘的人流车流。香港的节奏永远这么快,北美布局刚刚铺开,欧洲亦菲那边有了转机,而廖奎心中那回归内地的念头也愈发清晰。三线作战,压力巨大,但这也是振华电子蜕变为真正国际化企业的必由之路。

香港,湾仔唐楼,夜深人静。

廖奎独自在书房内,台灯洒下昏黄的光晕。他手中拿着的,是一封看似普通的家信,信封和信纸都略显粗糙,是内地常见的样式。落款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名字和地址。这封信,是通过何先生那隐秘渠道转来的,来自“老周”。

信的内容前半部分是用普通墨水书写,聊了些无关痛痒的家乡风物和问候,文笔朴实,甚至有些絮叨。但廖奎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信纸下半部分那看似无意滴落的几处“水渍”和略显潦草、墨色不均的字迹上。

他取出一小瓶特制的无色药水,用纤细的毛笔蘸取,小心翼翼地涂抹在那些“水渍”和特定字迹上。片刻之后,被隐藏的第二段文字缓缓显现出来,使用的是另一种需要显影剂才能阅读的特殊墨水。字迹依旧是老周那熟悉的潦草风格,但内容却让廖奎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

「……近来厂里任务重,尤以‘二号机’相关部分为甚,老朋友们常聚首研讨,深觉‘小碗’(指晶圆)做好后,如何将其‘包装’(指封装)得结实稳妥,免受外界干扰,实乃当前最大困扰。此类‘包装’手艺(指封装技术),听闻海外已有新法,不知能否觅得相关‘说明书’或‘工具图样’?盼复。」

“二机部……晶圆封装技术……”廖奎低声自语,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老周用隐语清晰地传递了内地第二机械工业部(主管核工业、部分电子工业)在初步解决芯片制造(小碗)的某些环节后,遇到了关键的封装技术瓶颈。这在当时是极其前沿且被严格封锁的领域。

要解读这类密信,需要特定的密码本或解码模板。廖奎没有立即动用可能不安全的现代手段,他的意识沉入系统空间。在“桃源仙境”那栋暂时无法进入的“幸福小屋”书房虚影内,他凭借强化后的感知,锁定了一个书架的模糊轮廓,并从中“取出”了一本封面泛黄、出版于民国时期的《最新标准国语教科书》。这本书的特定页码和行列规则,就是他与老周约定的、看似最不起眼的解码模板之一。

对照着教科书,他将显影后的密信内容逐字翻译、重组,得到了完整且清晰的信息需求。内地对先进封装技术的渴求,远超他之前的预估。这不仅仅是一个“机会”,更是一个可能切入内地核心工业领域的切入点。他心中回内地的计划,因为这条信息,变得更加具体和迫切。这台潜在的“二手光刻机”和相关的技术资料,分量似乎又重了几分。

德国,汉诺威,1976年2月20日。

KMM公司总部的地下实验室里,气氛不同于往日。谢亦菲带领着赵伟等核心技术人员,再次站在了这里。与上次的闭门羹不同,这次他们受到了技术总监施密特博士及其团队较为正式的接待。

巨大的环形实验桌上,摆放着连接了各种精密仪器的“青龙芯”样品。赵伟正在用流利的英语,结合幻灯片和刚刚拿到的TüV报告副本,详细讲解“青龙芯”在极端温度下的性能表现和数据曲线。

“……正如各位所见,在-40℃的低温环境下,我们的‘青龙芯’关键参数衰减率控制在百分之一点五以内,远低于行业常规的百分之五到八的标准。而在85℃高温下……”赵伟侃侃而谈,自信而专业。

台下,KMM的工程师们,包括几位之前对振华技术持怀疑态度的资深专家,都听得十分专注,不时低头记录或与身旁同事低声交流。

谢亦菲安静地坐在一旁观察,她注意到,一位坐在角落、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眼镜的德国老工程师,在听到赵伟提及某种特殊基底材料对温度不敏感的物理特性时,眼神闪烁了一下。他趁着众人注意力都在赵伟身上时,极其快速且隐蔽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了几个关键的材料参数代号和推测的数值范围,然后若无其事地合上了本子。

谢亦菲心中了然。技术交流是双向的,展示实力的同时,也难免会泄露一些非核心但敏感的信息。这是无法完全避免的风险,关键在于把握好展示的尺度。只要最核心的灵泉优化工艺和“青禾”理念不暴露,这些边缘参数,即便被对方记录研究,也难以在短期内复制。目前,打开合作大门是首要目标。

德国,慕尼黑郊外,同日午后。

就在汉诺威的技术演示接近尾声时,谢亦菲的助理接到了来自慕尼黑B.A.E.S.公司的紧急电话。一小时后,一架蓝白涂装的、型号为MBB Bo 105的轻型直升机轰鸣着降落在KMM公司附近一处经许可的临时起降点。

这种由德国Messerschitt-B?lkow-Bloh公司生产的五座级轻型直升机,是七十年代欧洲技术先进的代表,其采用刚性旋翼技术,性能相对稳定。B.A.E.S.派它来接人,既显示了其技术实力和对这次会面的重视,也体现了德国工业界高效务实的一面。

谢亦菲带着一名助手,在KMM方面有些复杂的目光注视下,登上了直升机。直升机拔地而起,将汉诺威的城市景观迅速缩小。

约莫半小时后,直升机开始下降。下方是一片广阔的、被部分积雪覆盖的测试场,可以看到扭曲的试车跑道、模拟的各种路况障碍区,以及几辆正在行驶、车顶戴着各种奇怪传感器和天线的汽车。

直升机平稳降落在测试场边缘的一栋低矮建筑旁。B.A.E.S.的技术总监,一位身材高大、穿着皮夹克、不修边幅但目光炯炯的中年人赫尔·沃尔夫冈,已经热情地迎了上来。

“欢迎来到B.A.E.S.,谢女士!”沃尔夫冈的声音洪亮,与KMM工程师的严谨形成鲜明对比,“听说你们的‘小宝贝’(指青龙芯)在科隆表现惊人?正好,我们这里有些‘大玩具’(指测试车辆),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和稳定的‘神经’!来,我带你们看看我们正在测试的‘未来’!”

他指着远处一辆正在缓慢绕行、驾驶员双手偶尔离开方向盘的汽车,语气中带着自豪:“看那辆车!我们正在试验基于摄像头和初级雷达传感器的车道保持与定速巡航系统!这对处理芯片的环境适应性和实时计算能力要求极高!我相信,你们的‘青龙芯’会在这里找到用武之地!”

眼前充满未来感的测试场景,与汉诺威严谨的实验室氛围截然不同。谢亦菲知道,这又是一个全新的、充满潜力的战场。B.A.E.S.代表的汽车电子领域,对可靠性要求极为苛刻,但一旦进入其供应链,带来的将是长期且稳定的订单,以及难以估量的行业声誉。

三线并进,香港的资本与战略,内地的召唤与机遇,欧洲的技术博弈与市场开拓。振华电子这艘大船,在1976年的春天,正同时朝着多个方向,破浪前行。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但也蕴含着无限的可能。廖奎、萧亚轩、谢亦菲,这个铁三角的核心,正各自在自己的战场上,为了共同的未来,奋力拼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