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入学准备,精心安排(2 / 2)
窗外的月光洒在操场上,新栽的白杨树影婆娑。李思成想起六年前,李晓聪也是这样,在档案里藏着不敢说的愿望。而现在,那个少年正在清北的实验室里,用 1982 年学的珠算验算数据 —— 有些东西,从来不会过时。
黎明前的鸡叫第三遍时,清平村的烟囱都冒出了烟。王婶把第一笼窝头端出来,热气在晨光中凝成彩虹;马师傅在木工坊里磨凿子,沙沙声像春蚕啃桑叶;赵兰芝站在教室门口,看着黑板上的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突然在旁边加了句 “与时俱进”。
李思成站在老槐树下,看着工作人员们忙碌的身影,心里像揣着个暖炉。他知道,这些精心的安排,不是为了复制 1982 年,而是为了让孩子们在时光的褶皱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密码。就像那颗被埋在沙里的种子,只要给足阳光和雨露,总有一天会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
炊事员老杨在厨房门口张贴了新制定的食谱,用红笔写着每天的餐食:周一早上是玉米糊糊配咸菜,中午是粗粮窝头加大锅菜;周二早上是小米粥和馒头,中午是红薯稀饭配炒青菜…… 旁边还特意标注了 “每周三加一个鸡蛋,表现好的孩子可得”。王婶凑过来看了看,笑着说:“这样安排好,既有营养,又能让孩子们体验当年的生活,就是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吃得惯。” 老杨拍着胸脯:“放心,我这手艺,保证把窝头做得香喷喷的。”
宿舍里,工作人员们还在做最后的整理。每个孩子的床头都挂上了写有名字的木牌,是马师傅亲手雕刻的,上面还刻着简单的图案,喜欢武侠的孩子是把小木剑,喜欢画画的孩子是支小画笔。林悦正挨个检查洗漱用品,确保每个孩子的搪瓷脸盆、毛巾都摆放整齐,她拿起一块硫磺皂闻了闻,皱了皱鼻子:“这味儿可真冲,希望孩子们能适应。” 旁边的苏眉笑着说:“慢慢就习惯了,实在不行,还有檀香皂呢。”
教室里,赵兰芝和其他老师们正在最后检查教案。她手里拿着 1982 年的教材,又对照着新课标要求,仔细调整着教学内容。“这个知识点,1982 年的教材讲得比较基础,我们得结合现在的要求,加深一下难度,但方法还是用当年的启发式教学。” 她对旁边的老师说,“比如这个物理实验,我们就用 1982 年常用的器材来做,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探索,这样记得更牢。”
周明德则在检查课桌椅,确保每个桌子都平稳,椅子没有松动。他用手晃了晃一张桌子,发现有点不稳,立刻喊来马师傅:“老马,这桌子腿有点松,赶紧修修,可不能让孩子们上课的时候晃悠。” 马师傅拿着工具过来,三下五除二就把桌子修好了,笑着说:“周老您放心,保证结实耐用,跟我做的榫卯结构一样牢靠。”
陈默带着医护人员在医务室做最后的准备,药柜里整齐地摆放着 1982 年常用的药品,还有一些急救用品。他仔细检查了每个药瓶的标签和有效期,对旁边的护士说:“这些药品的用法用量一定要记清楚,虽然现在医疗条件好了,但在这里,我们要尽量用当年的方法护理,让孩子们体验真实的 1982 年。不过急救用品必须保证随时能用,安全第一。”
苏眉则在心理咨询室里布置着,墙上挂着 1982 年的风景画,桌上放着几本当年的课外读物。她准备了很多空白的日记本,打算让孩子们每天写下自己的心情。“这里要营造一个温馨、放松的氛围,让孩子们有什么心事都愿意说出来。” 她对助手说,“虽然我们用的是传统的心理疏导方式,但也要结合每个孩子的特点,慢慢来,不能急。”
李思成在村子里转了一圈,看到每个人都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走到祠堂门口,看着那块 “穿越育才中心” 的牌匾,在晨光中闪闪发亮。他知道,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孩子们的到来。这些孩子就像一张张白纸,等待着在清平村这所特殊的学校里,被描绘出绚丽的色彩。
突然,远处传来汽车的轰鸣声,是送第一批孩子来的车队到了。李思成整理了一下衣服,深吸一口气,带着团队成员迎了上去。他知道,新的挑战开始了,但他有信心,通过大家的努力,让这些孩子在这里得到最好的教育,实现真正的蜕变。
孩子们下车的时候,脸上带着好奇和忐忑。有的孩子紧紧拉着家长的手,不肯松开;有的孩子东张西望,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李思成走到他们面前,露出温和的笑容:“欢迎来到清平村,从今天起,这里就是你们的新家了。”
王婶和工作人员们热情地接过孩子们的行李,领着他们往宿舍走去。“来,孩子,我带你去看看你的房间,被褥都是新晒的,可暖和了。” 王婶拉着一个小姑娘的手,温柔地说。小姑娘怯生生地跟着,眼里的紧张慢慢少了一些。
老师们也走过来,和孩子们打招呼,介绍着学校的情况。赵兰芝蹲下来,对那个喜欢踢被子的小男孩说:“以后我就是你的老师了,有什么困难就跟我说,你的宿舍里有额外的褥子,晚上睡觉就不会冷了。” 小男孩点了点头,眼里露出了信任的目光。
看着孩子们渐渐适应,家长们也放下心来,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李思成站在村口,望着家长们远去的背影,又看了看村里那些忙碌的身影和孩子们的笑脸,心里充满了希望。他知道,“穿越育才中心” 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书写最精彩的篇章。
入学准备的忙碌告一段落,但育才中心的工作人员们并没有松懈。他们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教育工作才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卯足了劲,准备用自己的爱心和专业,陪伴这些孩子度过六年的时光,让他们在这里茁壮成长,成为像李晓聪一样优秀的人才。
清平村的夜晚,再次恢复了宁静。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村里多了许多孩子的气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宿舍里,孩子们渐渐进入了梦乡,也许在梦里,他们已经开始了在这个 1982 年的乡镇里的奇妙旅程。老师们还在办公室里忙碌着,为明天的第一堂课做最后的准备。灯光下,他们的身影显得格外高大,因为他们肩负着孩子们的未来和希望。
新的一天即将到来,清平村将迎来属于它的第一批正式学生,“穿越育才中心” 也将开启它的教育传奇。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期待着见证孩子们的成长与蜕变,期待着续写更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