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四合院的晨光与街巷的烟火(2 / 2)
两人回到正房,老首长从抽屉里拿出个信封:“你上学的事都安排好了,宿舍是个单间,靠着操场,晚上能听见孩子们读书,不吵。宛宛的入学手续,我跟附小的王校长打过招呼了,他说今天去就能办,还特意给留了个靠窗的座位。”
林小满接过信封,指尖有点发颤。她原以为要跑好几天才能办妥的事,老首长轻描淡写就办好了。“这……这太麻烦您了。“麻烦啥?”周老首长摆摆手,从书架上拿下本书,‘娃娃们有出息,比啥都强’。他把书递给林小满,是本《唐诗宋词选》,封皮有点磨损,扉页上写着“赠小满 勉之”,字迹苍劲有力。“这是我年轻时候读的,你拿着,没事翻翻。中文系的课,得多背多记,跟烤糕一样,得下功夫揉面。”
林小满捧着书,像是捧着块暖烘烘的糕。她想起在海晏岛教大家认字时,用树枝在地上写“人之初”,宛宛趴在旁边,用小石子跟着画。那时她就想,要是有本真正的书该多好。
“对了,赵铁柱那小子呢?”老首长突然问,“他考上农业大学,我托人给他也安排了宿舍,跟你离得不远,走路一刻钟就到。”“他在旅馆看行李呢,说怕我东西多拿不动。”林小满心里更暖了,老首长连赵铁柱的事都想到了。
“那孩子实诚,跟他爹一样,是个能扛事的。”周老首长笑着说,“农业大学的李教授是我老战友,研究果树栽培的,回头让赵铁柱去拜访拜访,准能学到真本事。”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升到头顶,胡同里传来孩子们的笑声,还有卖冰棍的吆喝声:“冰棍儿——三分钱一根——”“该回去了,宛宛该醒了。”林小满起身告辞,“下午我带她来给您和婶问安。”
“去吧,路上慢点。”周老首长送她到后门,又叮嘱道,“在京市要是遇着难处,别自己扛着。这胡同里的人,看着生分,其实热乎着呢。就像咱海晏岛的礁石,看着硬,潮水一泡,全是暖的。”
出了院子,阳光把胡同晒得暖洋洋的。林小满往旅馆走,路过附小门口时,果然见着个糖画摊。摊主是个戴草帽的老汉,手里拿着个铜勺,正往青石板上浇糖稀。金黄的糖稀在他手里转着圈,不一会儿就变成了只展翅的凤凰,翅尖还沾着点芝麻,香得人直咽口水。
“来个凤凰。”林小满掏出三份钱递过去。
老汉抬头笑了笑:“给孩子买的?这凤凰吉利,祝孩子展翅高飞。”他把糖画递给林小满,竹签上的凤凰在阳光下亮闪闪的,像用金子做的。
回到旅馆时,宛宛正趴在窗台上哭鼻子,小肩膀一抽一抽的。看见林小满,她“哇”地一声扑过来:“娘!你去哪了?我以为你把我丢在旅馆了。”
“傻丫头,娘怎么会丢你。”林小满把糖画举到她眼前,“你看这是什么?”
宛宛的眼泪一下子就收住了,眼睛瞪得圆圆的:“是凤凰!娘,这是京市的糖画吗?比岛上的麦芽糖好看多了!”她小心翼翼地接过来,舔了一小口,甜得眯起了眼睛,“娘,京市真好,有会飞的糖凤凰。”
“下午娘带你去学校,办完手续,咱再买个更大的。”林小满替她擦了擦眼泪,“对了,火车上的王阿姨说要跟咱们一起去,她认识学校的老师呢。”
正说着,王阿姨拎着个布包来了,包上绣着只小兔子。“宛宛醒啦?”她把布包打开,里面是个蓝布书包,上面绣着颗红五角星,“阿姨给你做的新书包,上学背着,保准好看。”
宛宛接过书包,背在身上转了个圈,像只快乐的小蝴蝶。“谢谢阿姨!我有新书包啦!”她突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块海苔饼,塞给王阿姨,“阿姨吃,我娘做的,可香了。”王阿姨接过饼,咬了一小口,眼睛亮了:“这味真鲜!比我家那口子从供销社买的饼干强多了。回头你娘要是有空,教教我呗?我也想给我孙子做点。”
“没问题!”林小满笑着说,“等安顿下来,我教您做海浪花糕,加了糖桂花的那种,甜丝丝的。”
旅馆的胖阿姨端着个大碗从厨房出来,碗里是刚煮好的玉米,黄澄澄的。“哟,这书包真俊!”她把玉米往桌上一放,“刚出锅的玉米,你们娘俩垫垫肚子。宛宛快吃,吃完好去学校,当京市的小学生咯。”宛宛拿起半根玉米,啃得满嘴都是黄渣,含糊不清地说:“娘,京市的玉米比岛上的甜。”
林小满看着女儿的笑脸,心里像揣着块刚出炉的海浪花糕,又暖又甜。她知道,从今天起,京市不再是地图上模糊的两个字,而是有了具体的模样——有四合院的石榴树,有胡同里的糖画摊,有王阿姨的新书包,还有周老首长院里那片等着发芽的菜园。
下午,林小满牵着宛宛,王阿姨跟在旁边,三个人往附小走。阳光透过老槐树的叶子,在地上洒下星星点点的光,像撒了把碎金子。宛宛背着新书包,手里举着吃了一半的糖凤凰,小嘴里哼着在海晏岛学的童谣,调子被风吹得晃晃悠悠的,却透着股子欢喜劲儿。
学校的红砖墙在阳光下格外亮,门口的石狮子瞪着圆眼睛,像在欢迎新来的小娃娃。王阿姨熟门熟路地领着她们往里走,操场上有孩子在拍皮球,“砰砰”的声音混着笑声,像支轻快的曲子。
教导主任是个戴眼镜的女老师,看见王阿姨,笑着迎上来:“老王,这就是你说的宛宛吧?瞧这机灵劲儿。”她把宛宛拉到身边,指着墙上的小红花,“好好上学,老师给你戴小红花。”
宛宛点点头,眼睛却盯着窗外的石榴树——那树跟周老首长院里的一样,开着红红的花。林小满看着女儿的背影,突然觉得,海晏岛的浪涛声,好像顺着胡同的风,悄悄溜进了这京市的校园里。
办完手续出来时,夕阳把三个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像串在一起的糖葫芦。宛宛蹦蹦跳跳地走在中间,一会儿指着墙上的标语念“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会儿又被天上的鸽子吸引,小手指着鸽哨划出的弧线,嘴里喊着“娘,你看鸽子也在欢迎我呢”。
林小满看着女儿,又看了看身边的王阿姨,心里突然踏实了。这京市的胡同再深,也藏着暖;日子再新,也带着旧相识的甜。就像海晏岛的潮起潮落,总会把最鲜的海货送到滩上,这京市的日子,也一定会把最好的光景,送到她们娘俩面前。
走到胡同口时,卖糖画的老汉还在,夕阳把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像幅剪影。宛宛拉着林小满的手,小声说:“娘,明天我还想来买糖画,要个孙悟空的。”“好啊。”林小满笑着摸了摸她的头,“等你在学校得了小红花,娘就给你买个最大的。”
晚风轻轻吹过,带着槐花香和糖稀的甜,把母女俩的笑声送得老远。胡同里的灯一盏盏亮了,昏黄的光透过窗纸,像无数双温柔的眼睛,看着这对从海晏岛来的母女,在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