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1 / 2)
当事人就在隔壁呢。
“不怕他找你算账?”
李云龙满不在乎:“算账?”
“你这小白脸在我面前可老实了,蹦跶不起来!论脸皮厚度他可比不过我,翻脸也没用!”
“反正他也听不见,哈哈哈哈。”
隔壁的赵刚脸色黑得像锅底。
两分钟前田雨带着郑娟等人也来了。都是自家人,她就把情况告诉了刘翠娥他们。不管赵江成不成事,该道的谢不能少。
为了不让刘翠娥他们为难,田雨干脆把人都带过来,让大伙儿都清楚情况。免得事情没谈好闹起来,两家关系僵了还得费劲解释。
听到隔壁的对话和笑声,众人互相看看,松了口气。只有赵刚的脸黑得像锅底。
赵颖皱眉道:“按我对二哥的了解,他应该已经知道我们在隔壁了。”
郑娟小声附和:“大概 ** 不离十。谈这种事不可能这么大声,赵江做事一向谨慎,不会忽略这种细节。”
众人愣住了——好像真是这样!
这时隔壁又传来赵江和李云龙的对话:
“少废话,赶紧给我想办法。”
“行,但我这方案得看你愿不愿意配合。”
赵江继续道:“你要把自己彻底清零,当成刚入伍的新兵。这不是你熟悉的战场,完全超出你的经验范围。”
“记住,你的目标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要从最基层做起,当好人民的子弟兵,踏踏实实帮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别逞强送命,最后什么忙都帮不上。”
李云龙沉思了一会儿,似乎明白了什么。
“你是说让我去开荒?”
赵江干脆地点头:“没错。”
见李云龙还是一脸疑惑,赵江接着说:“如果赵刚叔在这里,他肯定明白。我给你讲个道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意思是国家的基础怎么样,政策制度就应该怎样,这是根本。”
“但现在搞反了,政策想怎么定,就以为基层能配合,才导致现在这个局面。”
“这叫本末倒置,明白吗?”
李云龙挠头:“还有这种说法?虽然不太懂,但比赵刚讲得清楚!”
旁边的赵刚:“……”
真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待会儿非得好好教训他一顿。
赵江继续说道:“上层建筑我们动不了,造不出飞机大炮,只能脚踏实地做实事。”
“从知青点开始,以点带面,建立产业链。”
“让周边的老百姓先富起来。”
“只有根基稳固,才能向上发展,最终引起国家重视,为我们调整政策。”
“这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的改变。”
“就像打仗一样,从农村包围城市,虽然不完全一样,但道理是一样的。”
“想当将军,也得从士兵做起。”
“这是一场新的战争,我们都是小卒,但却是能真正开路的先锋。”
“我们是拓荒者,不是牺牲品。”
“你觉得呢?”
李云龙听得似懂非懂。
但旁边的赵刚已经明白了。
关键在于放低姿态,量力而行。
时代变了,昔日的将帅如今只是普通一兵。
这番话让他内心震动。
但知行合一,谈何容易。
此刻,赵江见李云龙眉头紧锁,便继续劝道:
“如果你真心为百姓着想,不妨主动请缨。写信认错,自愿去垦荒,解甲归田!”
“重新开始!”
“相信我,等风头过去,百业待兴时,国家一定会三顾茅庐,把重任交给你,让你执掌权力,守护这片新生的山河!”
为了让李云龙更深刻理解,赵江语气突然变得凝重,一字一句地说:
“剑术高手,招式早已娴熟。关键在于用剑的方式,而用剑的核心,在于修剑!”
“修的是心境,蓄的是气势,藏的是锋芒!”
“十年磨一剑,出鞘震九州!”
“谁不期待那惊世一剑?”
“如果不懂得藏锋,处处争强斗狠,那就只是个持剑的莽夫。这样的人,拿剑和拿锄头没什么区别,终究无法领悟剑道真谛。”
“大将的气度,元帅的胸怀,就在于能屈能伸,忍常人所不能忍,审时度势,该进则进,该退则退!”
“而不是凭一时冲动,变成疯子。”
李云龙沉默不语。
旁边的赵刚也无话可说。
朴实的话语如同惊雷,每一句都直击人心。
见此情景,赵江站起身,拱手道:
“李老将军,赵老将军,田老夫人,时间不早了,明天还要坐火车,晚辈赵江先告辞了。”
“祝各位福寿安康,万事顺遂。”
说完转身离去。
该说的已经说了,无需再多言。
剩下的,就交给他们自己去想吧,能不能放下,已经不在他的掌控之中。
他的任务——劝阻李云龙不要冲动——已经完成。
屋里,
李云龙仍沉浸在 ** ,无暇顾及这位“赵老将军”到底是谁。
此刻,他脑海忠满是绝世剑客十余年隐忍、一朝出鞘震惊天下的气势,
是大将与元帅运筹帷幄的恢宏气象。
隔壁房间,
“果然早就被发现了啊?”
赵刚轻声叹气。
原来赵江那番话既是点拨李云龙,也是在提醒自己。
虽然语气尖锐,但字字都是关心。
临走时那一声“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