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何氏工作法出炉!(2 / 2)
将所有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关键物料库存、甚至部分核心专家的可支援时间,纳入统一管理。
各项目组需提前申报需求,由协调办公室根据优先级和任务紧急性进行统一调度、公示,接受监督。
第三,推行“关键链”项目管理。找出制约全院整体进度的最薄弱环节(即“关键链”),集中优势资源优先保障“关键链”上的任务。其他非关键任务则必须为关键任务让路。
这套方案一公布,
“这不成了计划经济的死板管理了吗?我们科研需要灵活性!”
“凭什么他说他是关键链,我就得让路?我们的项目就不重要了?”
“动态评级?这里面的操作空间太大了!不公平!”
质疑和反对声浪汹涌而来。何雨柱知道,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他没有强行压制,而是选择拿最棘手的“试车台争用”问题作为突破口。
他拉着“闪电”和“长空”两个项目组,以及试车台的管理人员,一起趴在图纸和进度表上,用他那把磨得发亮的计算尺,一点点地计算、推演。
“看,老赵,‘长空’的二级发动机试车,如果能保障他们的控制系统联调仪器,他们的试车准备时间可以缩短五天。而这五天,如果我们能协调计算中心,优先处理‘天眼’项目的算法,他们就能提前释放频谱分析仪……”
何雨柱的手指在图纸上划过,如同在下一盘复杂的棋,“如果我们这样微调,试车台的使用窗口就能错开,甚至能挤出一个大家都没想到的冗余时间!
总休整时间,比你们原来互相堵着干耗,能节省将近三周!”
精确的数据和清晰的逻辑,比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有力。
老赵和林秀兰看着何雨柱推演出的优化方案,沉默了。
虽然自己的项目没有达到最理想状态,但整体进度确实加快了,似乎……是可以接受的。
“何主任,就按你这个思路试试!”老赵率先表态。林秀兰也点了点头。
首战告捷!协调办公室凭借第一次成功的调度,初步建立了威信。
随后,何雨柱强力推行资源共享公示制度。
每天,办公楼下的公告栏里,都会贴出大型设备的使用预约情况和核心专家的可支援时间表,公开透明,减少了无数私下扯皮和矛盾。
他还引入了简单的“项目管理看板”,将各关键任务的进度、阻塞问题可视化,让所有人都能看清全局,理解自己项目在整体中的位置,增强了协同意识。
几个月下来,五院内部的“交通堵塞”状况大为缓解。
虽然争吵和摩擦依然存在,但都在一套逐渐被认可的规则下进行协商解决。
资源利用效率显着提升,几个重点项目的进度,反而比之前互相掣肘时推进得更快了。
总结会上,院长高兴地拍着何雨柱的肩膀:“好你个何雨柱!我就知道你没问题!你这套‘何氏管理法’,可是给咱们院立了大功了!这下好了,咱们这盘大棋,总算能顺畅地走下去了!”
何雨柱却不敢有丝毫松懈,他看着窗外又开始飘落的雪花,轻声说:“院长,这只是解决了内部的‘协同’问题。明年,恐怕还有更硬的仗要打。”
他知道,随着项目进入更深阶段,技术难度会倍增,而外部环境的压力,也从未真正减轻。但他已经准备好了,带领这个刚刚理顺了“内息”的庞大科研体系,去迎接更大的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