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何雨柱炼钢记(1 / 2)
1958年的夏天,热得邪乎。
太阳像个巨大的火球悬在头顶,把大地烤得滚烫,连知了都有气无力地叫着。
然而,比天气更热的,是席卷全国的“DYJ”浪潮和“全民大炼GT”的狂热。标语贴满了大街小巷,“超yg赶i”、“钢铁产量翻一番”的口号震天响。
这股风自然也吹进了五院。虽然承担着尖端国防任务,但上级依然下达了支援地方、土法炼钢的指标。
院里抽调了一批行政和后勤人员,在附近农村砌起了土高炉,日夜不停地烧,浓烟滚滚,映得半边天都红了。
何雨柱作为技术骨干,原本并不需要直接参与这项任务,但他看着仓库里那些被收集来、准备投入土高炉的“原料”——其中不乏一些废旧设备里拆下来的优质合金钢件、特种铜材,甚至还有几块用于精密仪器校准的稀有金属块——他的眉头就紧紧锁了起来。
“唉!这简直是暴殄天物!”
他在心里嘀咕。把这些性能优异的特种材料扔进土高炉,炼成一坨坨成分不明、杂质超标的铁疙瘩,除了凑个数,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反而是巨大的浪费!
这天,他因为一个火箭燃料添加剂的项目,需要去院属的一个小型化工厂协调一些实验用品。
化工厂位于四九城郊外,恰好要经过一片正在热火朝天大炼钢铁的村庄。
吉普车行驶在尘土飞扬的土路上,何雨柱看到路边田埂上、打谷场上,到处林立着歪歪扭扭的土高炉。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在忙碌着,砸矿石的,拉风箱的,挑担子的……人人脸上带着亢奋的潮红,汗水混着黑灰流淌下来。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烟气和金属燃烧的怪味。
“这要是拍成电影,估计能拿个最佳纪录片奖。”何雨柱心里想着,突然前方一阵骚动,有人惊呼:“不好啦!王家庄的炉子塌了!伤着人了!”
何雨柱心里一紧,立刻让司机停车,快步朝着冒起混乱烟尘的方向跑去。
现场一片狼藉。一个约莫两人高的土高炉从中间裂开,炽热的半熔融状态矿渣和铁水混合物流淌出来,引燃了旁边的柴垛,黑烟滚滚。
几个村民惊慌失措地用水桶泼水,却激起更多蒸汽和呛人的烟雾。地上躺着两个被烫伤的村民,发出痛苦的呻吟,旁边围着焦急的家人。
“快!用干沙土盖!别用水!”何雨柱大喊一声,立刻指挥随行的战士和司机从旁边空地铲土覆盖流淌的炽热物。
他则迅速查看伤员的情况,一个伤在了手臂,一个伤在了腿,皮肤红肿起泡,伤势不轻。
“有烫伤膏吗?干净的布!”何雨柱急切地问。
村里的赤脚医生跑过来,手里只有一小罐味道刺鼻的獾油和几条不算太干净的布带。
何雨柱眉头紧锁,这条件和卫生状况太差了。
他借着查看伤情的掩护,意识迅速沉入系统空间。
空间里有一个他之前准备的应急医疗箱,里面正好有专门治疗烧伤烫伤的药膏和无菌敷料。
他假装从随身携带的、看起来很旧的帆布挎包里(实则是从空间取出),掏出了那管银白色的烫伤膏和几包密封的无菌纱布。
“用这个!”他递给赤脚医生,并快速指导如何清理创面、涂抹药膏、包扎。“注意卫生,防止感染!”
那药膏效果奇好,涂抹上去不久,两个伤者的痛苦呻吟就明显减轻了。村民们看着何雨柱,眼神里充满了感激和惊奇。
“这位解放军同志,太谢谢您了!”一位看起来是村干部的老汉紧紧握住何雨柱的手。
“老伯,这炉子怎么会塌?”何雨柱看着那堆废墟,问道。
老汉叹了口气,脸上带着后怕和困惑:“俺们也说不清啊,烧着烧着,眼看着那铁水快下来了,炉子身子一歪,就裂了!这已经是俺们村塌的第二个炉子了!”
何雨柱走到坍塌的土高炉残骸旁,仔细观察。
他捡起几块砌炉子的土坯,用手捻了捻,又看了看使用的耐火材料(其实就是普通的粘土混着些沙子碎石),心里顿时明白了七八分。
“老伯,你们这砌炉子的土,粘性不够,里面杂质也多。耐火性能不行,受热不均匀,强度达不到,烧到高温就容易软化解体。”
何雨柱指着残骸解释,“而且我看你们这炉子的结构也不合理,肚子太大,底座不够稳,头重脚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