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何雨柱炼钢记(2 / 2)
村民们围拢过来,听着这位看起来像个大官、又懂技术的解放军同志分析,纷纷点头。
“首长,您说得在理!可俺们也不懂啊,上头让这么建,俺们就照着建了……”
“是啊,这炉子一塌,不仅钢炼不成,还伤了人,这……”
看着村民们黝黑脸庞上那混合着热情、疲惫和迷茫的神情,何雨柱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知道,光靠热情,没有科学方法,不仅事倍功半,还会带来危险和浪费。
他沉吟片刻,对那位村干部老汉说:“老伯,这样吧。炼钢的任务要完成,但咱们得更科学地干。
我帮你们重新设计一下炉子,在材料和结构上做些改进。另外,我看你们收集的这些‘废铁’里,有些东西可能比炼成土钢更有用。”
他走到那堆准备回炉的“废料”前,仔细翻抹。
果然找出了一些形状特殊、材质明显不同的零件,其中甚至有半个汽车发动机的铝合金缸体,以及几段应该是从某台旧机床上拆下来的优质合金钢导轨。
“老伯,像这种铝件,扔进土高炉不仅炼不出好铁,反而会破坏炉衬。这种合金钢,本身就是好东西,回炉了太可惜。能不能把这些挑出来,交给我们五院?
我们可以用它们来做一些更急需的零件,或者用于研究。我可以用等量的普通生铁或者更好的耐火砖跟你们换!”
老汉和村民们互相看了看,有些犹豫。上交“废铁”可是有任务的。
何雨柱看出了他们的顾虑,诚恳地说:“老伯,我不是要占咱们农村的便宜。你们炼钢是为了国家,我们搞尖端国防也是为了国家。
把这些材料用在更关键的地方,发挥它最大的价值,这才是真正地为国家做贡献!
而且,有了更好的耐火砖和更科学的炉子,你们炼钢的效率更高,更安全,出的铁水质量也更好,完成任务不是更有把握吗?”
道理朴实,又切中要害。村干部老汉琢磨了一会儿,一跺脚:“中!首长,俺信你!就按你说得办!”
接下来的几天,何雨柱白天忙完院里的工作,傍晚就骑着自行车来到王家庄。
他利用自己的工程知识,重新设计了土高炉的结构,增加了炉体的稳定性,改进了风道。
他还利用系统空间里的一些知识,指导村民用黄土、熟料和一定比例的细砂混合,制作了耐温性能更好的耐火土坯。
他甚至“无意间”发现村后山有一种特殊的粘土,经他“鉴定”(实则是借助系统知识)后,确认其耐火度远超普通粘土。村民们按他指导开采使用后,新砌的炉子果然坚固耐用得多。
同时,他也信守承诺,从五院的边角料配额里协调来了一批质量上乘的生铁锭和标准耐火砖,换走了那些被挑拣出来的特种金属件。
这些“废料”在何雨柱眼里,可是宝贝,稍加处理,就能用在一些非关键但要求特殊的部件上,节省了宝贵的正规材料配额。
王家庄的新炉子点火那天,吸引了周边不少村子的人来观看。
炉火熊熊,黑烟明显少了很多,燃烧更加充分。
当第一炉质量明显优于从前的铁水顺利流出时,全村都沸腾了!没有塌炉,没有伤人,还炼出了更像样的铁!
“神了!解放军首长真是活神仙啊!”村民们围着何雨柱,感激涕零。
那位村干部老汉更是拉着何雨柱的手不放:“何主任,多亏了您啊!您不仅救了人,还教了俺们真本事!
这下,俺们村这炼钢任务,保证完成得漂漂亮亮!”
何雨柱看着村民们淳朴的笑脸,看着那虽然依旧简陋但运行平稳的炉子,心中感慨万千。
在这个狂热的夏天,他无法改变时代的洪流,但他用自己的方式,在一个小小的村庄里,尽可能地守护了一些人的安全,挽救了一些宝贵的材料,也播下了一点点尊重科学的种子。
回去的路上,晚风吹散了些许暑气。何雨柱知道,他做的这些微不足道,但他相信,实事求是和科学精神,终究会穿透迷雾,指引方向。
而他,将继续在他的岗位上,为了那个更远大的目标,脚踏实地,一步步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