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资治通鉴新译 > 第199章 健康血战:侯景乱梁始末

第199章 健康血战:侯景乱梁始末(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代战神高欢终于是走完了他的一生;侯景的叛离;梁武帝的失策;宇文泰知己的离去,将会让这几个王朝走向何方?我们接着述说。

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春季,正月己亥日,东魏慕容绍宗率领五千精锐骑兵夹击侯景。侯景欺骗部下说:“你们的家属都已被高澄杀害了。”部众信以为真。慕容绍宗在远处呼喊:“你们的家属全都安然无恙,若能归降,官职和功勋一概照旧。”说着披散头发对着北斗星发誓。侯景的士兵本就不愿南渡,将领暴显等人各自率领部下向慕容绍宗投降。侯景的军队瞬间溃散,士兵争相逃向涡水,尸体堵塞河道,水流为之停滞。侯景与几名心腹骑兵从硖石渡过淮河,逐渐收罗逃散的士兵,共得步兵、骑兵八百人。向南经过一座小城时,城上有人登上城墙辱骂他:“跛脚奴才!还想干什么!”侯景大怒,攻破城池,杀死辱骂他的人后离去。军队昼夜兼程赶路,追击的东魏军不敢逼近。侯景派人对慕容绍宗说:“我若被擒,你又有什么用处呢!”慕容绍宗于是放任他逃走。

辛丑日,梁武帝任命尚书仆射谢举为尚书令,代理吏部尚书王克为尚书仆射。

甲辰日,豫州刺史羊鸦仁因东魏军逐渐逼近,声称粮草运输接济不上,于是放弃悬瓠城,退回义阳;殷州刺史羊思达也放弃项城逃走,东魏人趁机占据了这两座城池。梁武帝大怒,斥责羊鸦仁。羊鸦仁恐惧万分,上书请求宽限收兵日期,率军驻扎在淮河岸边。

侯景战败后,不知该前往何处。当时鄱阳王萧范被任命为南豫州刺史,军队尚未到任。马头戍主刘神茂一向被监州事韦黯排挤,听说侯景到来,特意前去迎接。侯景问他:“寿阳离这里不远,城池险要坚固,我想前往投奔,韦黯会接纳我吗?”刘神茂说:“韦黯虽然占据寿阳,但只是监州官而已。大王若疾驰到寿阳近郊,他必定会出城迎接,到时趁机将他擒获,就能成事。夺取城池后,再慢慢上报朝廷,朝廷庆幸大王南归,一定不会责罚。”侯景握住他的手说:“这是上天的指引!”刘神茂请求率领一百名步兵、骑兵先行带路。壬子日夜间,侯景抵达寿阳城下;韦黯以为是敌军来袭,于是下令士兵披甲登城防御。侯景派部下告知:“河南王战败前来投奔此镇,望速速开门。”韦黯说:“没有接到朝廷诏令,不敢听从你的命令。”侯景对刘神茂说:“事情不成了。”刘神茂说:“韦黯懦弱且缺乏智谋,可以说服他归降。”于是派寿阳人徐思玉进城拜见韦黯,说:“河南王深受朝廷器重,这是你所知道的。如今他失利来投,怎能拒绝接纳?”韦黯说:“我接受的命令,只知道坚守城池;河南王战败,与我有什么关系!”徐思玉说:“国家把边境的军事大权托付给你,如今你不肯开城,若东魏追兵赶到,河南王被魏军杀害,你怎能独自存活!即便侥幸活命,又有何颜面去见朝廷?”韦黯听后点头同意。徐思玉出城禀报,侯景大喜道:“救我的人,是你啊!”癸丑日,韦黯打开城门接纳侯景,侯景派将领分别把守四门,随后责问韦黯,打算将他斩首;不久又拍手大笑,设酒摆宴,尽情欢饮。韦黯是韦睿的儿子。

朝廷听闻侯景战败,尚未得到确切消息;有人说:“侯景与将士全军覆没。”朝廷上下都为此担忧。侍中、太子詹事何敬容前往东宫,太子说:“淮北刚有消息传来,侯景定然得以脱身,不像传闻的那样。”何敬容回答说:“侯景若能死,实在是朝廷的福气。”太子听后脸色大变,赶忙询问其中缘故,何敬容说:“侯景是反复无常的叛臣,最终必将祸乱国家。”太子在玄圃亲自讲解《老子》《庄子》,何敬容对学士吴孜说:“昔日西晋崇尚玄虚之说,导致中原沦陷于胡、羯之手。如今东宫又这样做,江南恐怕也将沦为异族之地了!”

甲寅日,侯景派仪同三司于子悦火速前往朝廷禀报战败之事,并自行请求贬官削爵;梁武帝下诏安抚,没有同意。侯景又请求供给物资,梁武帝因侯景军队刚战败,不忍心对他有所变动。乙卯日,便任命侯景为南豫州牧,保留他原有的官职;另任命鄱阳王萧范为合州刺史,镇守合肥。光禄大夫萧介上书劝谏说:“臣听闻侯景在涡阳战败,单人匹马前来归降,陛下不吸取以往的祸患,又下令接纳他。臣听说恶人的本性不会改变,天下的邪恶都是一样的。昔日吕布杀死丁原投靠董卓,最终又诛杀董卓成为叛贼;刘牢之背叛王恭归顺东晋,后来又背弃东晋发动叛乱。为何会这样?因为狼子野心,终究没有驯服顺从的本性,养虎为患的比喻,必然会应验被饥饿的老虎吞噬的灾祸。侯景凭借凶狠狡诈的才能,受到高欢的庇护和重用,位居三公之列,担任一方诸侯,然而高欢尸骨未寒,他就反叛作乱。因反叛之力不足,才逃到关西求生;宇文泰不接纳他,所以又前来投靠我国。陛下先前之所以不拒绝他这股细流,正是想把他比作属国的降胡来讨伐匈奴,希望能获得一战之功;如今他已损兵失地,不过是边境上的一个匹夫,陛下偏爱匹夫而抛弃同盟之国,臣私下认为不可取。若国家还希望他能有振翅高飞、建功立业的一天,臣私下认为侯景绝非能终守臣节的人;他抛弃家乡如同脱掉鞋子,背弃君主亲人如同丢弃草芥,怎能指望他远慕圣德,成为江、淮地区的忠臣呢!事实真相显而易见,无可置疑。臣年老体衰,疾病缠身,本不应干预朝政;但春秋时楚囊临终前,仍有保卫郢都的忠心,卫国史鱼临死前,也有以死进谏的气节。臣身为宗室遗老,怎敢忘记刘向直言进谏的忠心!”梁武帝感叹他的忠诚,却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萧介是萧思话的孙子。

二月,东魏诛杀南兖州刺史石长宣,因其是侯景的党羽;其余被侯景胁迫随从的人,全部赦免。

东魏收复悬瓠、项城后,完全恢复了原有疆域。大将军高澄多次派人送信,再次请求与梁朝通好;朝廷没有同意。高澄对贞阳侯萧渊明说:“先王与梁主友好相处十多年。听说梁主拜佛的文告中写道:‘愿为魏主祈福,也为先王祈福。’这体现了梁主的深厚情谊;没想到一朝失信,导致如此纷争,想必不是梁主的本意,应当是侯景煽动所致,应当派遣使者商议。若梁主不忘旧日友好,我也不敢违背先王的意愿,所有人都会立即遣返,侯景的家属也会一同送回。”萧渊明于是派省事夏侯僧辩向梁武帝呈上奏启,称“勃海王高澄是宽厚的长者,若能重新通好,将会允许我返回梁朝。”梁武帝收到奏启后,流下眼泪,与朝臣商议此事。右卫将军朱异、御史中丞张绾等人都说:“平息寇乱、使百姓安宁,通和实在是有利之举。”只有司农卿傅岐说:“高澄为何要通好?必定是设下离间之计,故意让贞阳侯派遣使者,想让侯景产生疑心。侯景心意不安,必然会图谋叛乱。若答应通好,正好落入他的圈套。”朱异等人坚持主张通和,梁武帝也厌倦了战争,于是听从了朱异的意见,赐给萧渊明的书信中说:“得知高大将军对你待遇不薄,看完你的奏启,深感慰藉。我会另派使者,重新巩固睦邻友好关系。”

夏侯僧辩返回时,经过寿阳,侯景暗中打探得知此事,将他抓捕审问,夏侯僧辩如实招供。侯景于是伪造了一封回复萧渊明的书信,向梁武帝呈上奏启说:“高氏心怀毒计,在北方积怨深重,人心所向、天意顺从,高欢已经丧命。他的儿子高澄继承了他的恶行,图谋灭亡我国,只是在等待时机罢了。他此次侥幸获胜,不过是为了麻痹自己,助长其凶暴狠毒之心罢了。高澄若行事合乎天意,内心没有隐患,又为何急于献上璧玉求和?难道不是因为西秦的军队扼住了他的咽喉,北方的骑兵逼近了他的后背,所以才用甜言蜜语和丰厚礼物,来求得大国的安宁吗?臣听说‘一日放纵敌人,会留下数世的祸患’,何必可惜高澄这个小子,而违背亿万百姓的心愿!臣私下认为北魏最强盛之时,莫过于天监初年,钟离之战中,魏军全军覆没,匹马未归。当他们强盛时,陛下尚且出兵讨伐并战胜他们;如今他们衰弱了,反而顾虑重重想要与他们通和。舍弃已成的功绩,放纵垂死的敌人,让他们凭借虚假的名义逞强,给后代留下祸患,不仅让愚臣扼腕叹息,实在也让有志之士痛心疾首。昔日伍子胥投奔吴国,楚国最终被灭亡;陈平离开项羽,刘氏得以兴盛。臣虽然才能不及古人,但心意与往事相同。臣深知高澄忌惮贾季在翟国、厌恶随会在秦国,所以请求结盟通和,希望除掉后患。若臣的死对国家有益,即便死一万次也绝不推辞。只担心千年之后,会玷污史书的记载。”侯景又写信给朱异,赠送给他三百两黄金;朱异收下黄金,却没有为他转达奏启。

己卯日,梁武帝派遣使者前往东魏慰问高澄。侯景又上奏说:“臣与高氏的怨仇已经很深,仰仗陛下的神威,期望能报仇雪耻;如今陛下又与高氏重新通和,让臣身处何地!请求陛下允许臣再次出战,宣扬朝廷的威严!”梁武帝回复说:“朕与你君臣大义已定,岂能在你成功时接纳你,战败时抛弃你呢!如今高氏派使者求和,朕也想停止战争。进退与否,国家有固定的制度。你只需安心驻守,不必过度忧虑!”侯景又上奏说:“臣如今囤积粮草、聚集部众,喂养战马、暗藏兵器,指日可待平定赵、魏地区,只是不能师出无名,所以愿意以陛下为名义出兵。如今陛下将臣抛弃在偏远之地,南北重新通好,恐怕微臣的性命,难免落入高氏之手。”梁武帝再次回复说:“朕身为万乘之主,岂能失信于一物!想必你深深理解朕的心意,不必再上奏了。”

侯景于是伪造了一封来自邺城的书信,请求用贞阳侯萧渊明交换侯景;梁武帝打算同意。舍人傅岐说:“侯景走投无路前来归降,抛弃他不吉利;况且他历经百战,怎肯束手就擒!”谢举、朱异说:“侯景是战败逃亡的将领,只需一名使者就能将他擒获。”梁武帝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回信说:“贞阳侯早上抵达,侯景晚上就可返回北方。”侯景对身边的人说:“我早就知道这个吴地老头心肠刻薄!”王伟劝说侯景:“如今坐等也是死,发动大事也是死,希望大王早做打算!”于是侯景开始谋划反叛,将所属城池的居民全部招募为士兵,立即停止征收市场赋税和田租,把百姓的子女全部配给将士为妻。

三月癸巳日,东魏任命太尉襄城王元旭为大司马,开府仪同三司高岳为太尉。辛亥日,大将军高澄亲临黎阳,从虎牢渡过黄河抵达洛阳。西魏同轨防长史裴宽与东魏将领彭乐等人交战,被彭乐擒获,高澄对他礼遇优厚,裴宽趁机逃回西魏。高澄经太行山返回晋阳。

屈獠洞的叛军斩杀李贲,将其首级传送到建康。李贲的兄长李天宝逃入九真郡,收罗残余兵力二万人围攻爱州,交州司马陈霸先率领部众讨伐并平定了叛乱。梁武帝下诏任命陈霸先为西江督护、高要太守,都督七郡诸军事。

夏季四月甲子日,东魏吏部令史张永和等人伪造官职任命文书授予他人,事情败露后,被检举、自首的有六万余人。

甲戌日,东魏派遣太尉高岳、行台慕容绍宗、大都督刘丰生等人率领十万步兵、骑兵前往颍川攻打西魏王思政。王思政下令收起战鼓、放倒旗帜,做出城中无人防守的样子。高岳依仗兵力雄厚,从四面攻城。王思政挑选勇猛将士打开城门出战,高岳的军队战败逃走。高岳又修筑土山,昼夜不停地攻城,王思政根据战况灵活防守,夺取了东魏修建的土山,在上面修筑城楼矮墙来辅助防守。

五月,西魏任命丞相宇文泰为太师,广陵王元欣为太傅,李弼为大宗伯,赵贵为大司寇,于谨为大司空。太师宇文泰侍奉太子巡视安抚西部边境,登上陇山,抵达原州,经过北长城,向东奔赴五原,到达蒲州时,听说西魏文帝患病便返回。等回到长安,文帝已经痊愈,宇文泰返回华州。

梁武帝派遣建康令谢挺、散骑常侍徐陵等人出使东魏,恢复昔日的友好关系。徐陵是徐摛的儿子。

七月乙卯日,东魏大将军高澄前往邺城朝见孝静帝。因道士大多虚伪滥竽充数,开始废除南郊的道坛。八月庚寅日,高澄返回晋阳,派遣尚书辛术率领众将攻占江、淮以北地区,共夺取二十三个州。

侯景自从抵达寿阳后,不断向朝廷索取物资,朝廷从未拒绝。侯景请求迎娶王、谢二家的女子为妻,梁武帝说:“王、谢两家门第高贵,与你不相匹配,可以在朱、张以下的家族中寻访合适的人选。”侯景怨恨地说:“我将来定会把吴地的儿女配给奴仆!”又上奏请求赐予一万匹锦缎为士兵制作战袍,中领军朱异提议用青布代替。侯景还认为朝廷提供的兵器大多不够精良,上奏请求调遣东冶的锻造工匠,想要重新打造兵器,梁武帝下诏全部批准。侯景任命安北将军夏侯夔的儿子夏侯譒为长史,徐思玉为司马,夏侯譒于是去掉“夏”姓,改姓“侯”,自称是侯景的同族子弟。

梁武帝没有采纳侯景的意见,反而与东魏和亲,此后侯景的奏表上疏逐渐变得傲慢无礼;又听说徐陵等人出使东魏,反叛的图谋就更加迫切了。元贞知道侯景有反叛之心,多次上奏请求返回朝廷。侯景对他说:“河北的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江南之地还担心会失去吗?何必不能稍作忍耐!”元贞感到恐惧,逃回建康,把侯景的情况全部禀报给朝廷;梁武帝任命元贞为始兴内史,也没有责问侯景。

临贺王萧正德,所到之处贪婪残暴、违法乱纪,多次得罪梁武帝,因此心怀怨恨,暗中豢养敢死之士,囤积粮食财物,希望国家发生变故;侯景得知了这一情况。萧正德在北方时就与徐思玉相识,侯景派徐思玉送信给萧正德说:“如今皇帝年老,奸臣扰乱国家。在我看来,灾祸很快就会降临。大王本应是皇位继承人,却中途被废黜,天下百姓人心惶惶,都真心归附大王。我虽然不才,实在想为大王效力。希望大王能顺应民心,体察我的诚意!”萧正德大喜道:“侯公的心意,与我暗中所想一致,这是上天赐予我的机会!”于是回信说:“朝廷的情况,正如你所说。我心怀反叛之意,已经很久了。如今我在朝廷内部响应,你在外部进攻,大事没有不成功的道理!机不可失,现在正是时候。”

鄱阳王萧范秘密上奏禀报侯景谋反。当时梁武帝把边境事务专门委托给朱异,任何动静都要经过他,朱异认为侯景绝不可能谋反。梁武帝回复萧范说:“侯景孤立无援、寄身我国,就像婴儿依赖他人哺乳存活,凭借这样的形势,他怎么会谋反呢!”萧范再次上奏说:“如果不早日铲除他,灾祸将会波及百姓。”梁武帝说:“朝廷自有安排,不必你过分担忧。”萧范又请求亲自率领合肥的军队讨伐侯景,梁武帝没有批准。朱异对萧范的使者说:“鄱阳王是不允许朝廷有一个客人啊!”从此萧范的奏表,朱异不再为他转达。

侯景邀请羊鸦仁一同反叛,羊鸦仁抓获他的使者并禀报朝廷。朱异说:“侯景不过是数百名叛乱的俘虏,能有什么作为!”梁武帝下诏将使者关进建康监狱,不久又释放遣返。侯景因此更加肆无忌惮,上奏梁武帝说:“如果我谋反之事属实,应当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如果承蒙陛下明察实情,请诛杀羊鸦仁!”侯景又上奏说:“高澄狡猾狡诈,怎么能完全相信他!陛下采纳他的诡诈之言,寻求与他通和,我私下也觉得可笑。我宁愿粉身碎骨,也绝不会投靠仇人之门,请求赐予江西一境之地,让我负责管辖。如果陛下不答应,我就率领精锐骑兵,逼近长江,进攻闽、越地区。到那时,不仅朝廷会自取其辱,三公大臣也将日夜操劳、难以安寝。”梁武帝派朱异向侯景的使者传达旨意说:“就像贫寒人家,养活十个、五个客人,尚且能相处融洽;朕只有侯景这一个客人,却让他产生怨恨之言,这也是朕的过失。”于是对侯景的赏赐更加丰厚,送财物的使者络绎不绝。

戊戌日,侯景在寿阳起兵反叛,以诛杀中领军朱异、少府卿徐驎、太子右卫率陆验、制局监周石珍为名。朱异等人都因奸佞狡诈、骄横贪婪,蒙蔽君主、玩弄权术,被当时的人所痛恨,所以侯景以讨伐他们为借口起兵。徐驎、陆验是吴郡人;周石珍是丹杨人。徐驎、陆验先后担任少府丞,以苛刻盘剥为能事,商贩们都怨恨他们,朱异尤其与他们亲近,世人称他们为“三蠹”。

司农卿傅岐是个刚正不阿的人,曾对朱异说:“你担任参与国家大政的要职,得到如此荣耀宠爱。近来听到的传闻,都是关于你卑鄙污秽、声名狼藉的事情,倘若圣明的君主醒悟过来,你想免于惩罚吗!”朱异说:“外面的诽谤污蔑,我早就知道了。只要内心无愧,何必在意别人的言论!”傅岐对别人说:“朱彦和快要死了。他依仗谄媚来求得君主的宽容,肆意狡辩来拒绝劝谏,得知危难却不畏惧,知道自己的过错却不改正,上天剥夺了他的理智,他还能长久吗!”

侯景向西攻打马头戍,派遣将领宋子仙向东攻打木栅,抓获戍主曹璆等人。梁武帝听说后,笑着说:“他能有什么作为!我折断一根木杖就能鞭打他。”下诏悬赏斩杀侯景的人,封三千户公,任命为州刺史。甲辰日,梁武帝下诏任命合州刺史鄱阳王萧范为南道都督,北徐州刺史封山侯萧正表为北道都督,司州刺史柳仲礼为西道都督,通直散骑常侍裴之高为东道都督,任命侍中、开府仪同三司邵陵王萧纶持节统领各路军队讨伐侯景。萧正表是萧宏的儿子;柳仲礼是柳庆远的孙子;裴之高是裴邃兄长的儿子。

九月,东魏濮阳武公娄昭去世。侯景听说朝廷军队前来讨伐,向王伟询问对策。王伟说:“邵陵王萧纶如果率军赶到,敌众我寡,我们必定会被围困。不如放弃淮南,下定决心向东进军,率领轻骑兵直捣建康;临贺王萧正德在内部响应,大王在外部进攻,平定天下易如反掌。用兵贵在行动迅速,应当立即上路。”侯景于是留下外弟中军大都督王显贵镇守寿阳;癸未日,侯景谎称外出打猎,率领军队离开寿阳,没有人察觉。冬季十月庚寅日,侯景扬言要进攻合肥,实际上却袭击谯州,谯州助防董绍先打开城门投降。侯景抓获刺史丰城侯萧泰。萧泰是萧范的弟弟,先前担任中书舍人,倾尽财物侍奉当时的权贵,被破格任命为谯州刺史。到任后,他到处征发民丁,让他们背负腰舆、扇子、伞盖等物品,无论士大夫还是平民百姓都不例外;对不愿服役的人,就重加杖责,对多缴纳财物的人,立即免除他们的劳役,因此人人都想叛乱。等到侯景抵达,城中之人毫无战心,所以很快战败。

庚子日,梁武帝下诏派遣宁远将军王质率领三千士兵巡视长江,防御遏制侯景。侯景攻打历阳太守庄铁,丁未日,庄铁献城投降,并劝侯景说:“国家太平已久,百姓不熟悉战争,听说大王起兵,朝廷内外都感到震惊恐惧。应当趁这个时机迅速进军建康,能够兵不血刃建立大功。如果让朝廷有时间慢慢准备,内外局势稍稍安定,派遣数千名疲弱士兵径直占据采石矶,大王即使有百万精锐部队,也无法渡江了。”侯景于是留下仪同三司田英、郭骆镇守历阳,任命庄铁为向导,率领军队逼近长江。长江沿岸的镇守据点相继上奏禀报朝廷。

梁武帝向都官尚书羊侃询问讨伐侯景的对策,羊侃请求“派遣二千人紧急占据采石矶,命令邵陵王萧纶袭击夺取寿阳;让侯景前进不能渡江,后退失去巢穴,他的乌合之众自然会瓦解。”朱异说:“侯景必定没有渡江的打算。”于是搁置了羊侃的提议。羊侃说:“这次要失败了!”

戊申日,梁武帝任命临贺王萧正德为平北将军、都督京师诸军事,驻扎在丹杨郡。萧正德派遣几十艘大船,谎称装载荻草,暗中准备接应侯景渡江。侯景将要渡江时,担心王质会成为阻碍,便派间谍前去侦察。恰逢临川太守陈昕上奏说:“采石矶急需重兵镇守,王质的水军兵力薄弱,恐怕不能胜任。”梁武帝任命陈昕为云旗将军,代替王质戍守采石矶,征召王质担任丹杨尹。陈昕是陈庆之的儿子。王质离开采石矶后,陈昕还没有抵达江边。间谍向侯景报告说:“王质已经撤退。”侯景让间谍折断长江东岸的树枝作为凭证,间谍按照他的要求返回,侯景大喜道:“我的大事成功了!”己酉日,侯景从横江渡过长江抵达采石矶,拥有数百匹马,八千士兵。当天晚上,朝廷才下令戒严。

侯景分兵袭击姑孰,抓获淮南太守文成侯萧宁。南津校尉江子一率领一千余人的水军,想要在长江下游截击侯景;他的副将董桃生,家在江北,与部下率先溃散逃走。江子一收罗残余部众,步行返回建康。江子一是江子四的兄长。太子见事态紧急,身着军装入宫拜见梁武帝,请示御敌策略,梁武帝说:“这是你自己的事情,还用得着问我!朝廷内外的军队都交给你指挥。”太子于是留在中书省,指挥部署军事事务,人心惶惶,没有人愿意应募参军。朝廷还不知道临贺王萧正德的反叛之情,命令萧正德驻扎在朱雀门,宁国公萧大临驻扎在新亭,太府卿韦黯驻扎在六门,修缮宫城,做好防御敌人的准备。萧大临是萧大器的弟弟。

己酉日,侯景抵达慈湖。建康城一片恐慌,御街上的人们相互劫掠,道路不再通行。朝廷赦免了东冶、西冶、尚方钱署以及建康监狱的囚犯,任命扬州刺史宣城王萧大器为都督城内诸军事,任命羊侃为军师将军辅佐他,南浦侯萧推镇守东府,西丰公萧大春镇守石头城,轻车长史谢禧、始兴太守元贞镇守白下,韦黯与右卫将军柳津等人分别镇守宫城各门以及朝堂。萧推是萧秀的儿子;萧大春是萧大临的弟弟;柳津是柳仲礼的父亲。朝廷搬运各寺庙仓库的公家钱财,聚集在德阳堂,作为军事储备。

庚戌日,侯景抵达板桥,派遣徐思玉前来求见梁武帝,实际上是想侦察城中的虚实。梁武帝召见他询问情况。徐思玉谎称背叛侯景,请求单独向梁武帝禀报机密事宜,梁武帝准备屏退身边的人,舍人高善宝说:“徐思玉从叛军中来,真假难测,怎么能让他独自留在殿上!”朱异在一旁侍坐,说:“徐思玉难道会是刺客吗!”徐思玉拿出侯景的奏表,上面说“朱异等人玩弄权术,请求率领军队入朝,铲除君主身边的恶人。”朱异十分惭愧恐惧。侯景又请求派遣一名得力的舍人出城传达双方的解释,梁武帝派遣中书舍人贺季、主书郭宝亮跟随徐思玉前往板桥慰劳侯景。侯景面向北方接受诏书,贺季问:“你这次起兵以什么名义?”侯景说:“想要当皇帝!”王伟上前说:“朱异等人扰乱朝政,我们是来铲除奸臣的。”侯景说出如此狂妄的话后,便扣留了贺季,只派遣郭宝亮返回宫中。

百姓听说侯景抵达,争相涌入城中,公私秩序混乱,毫无章法,羊侃部署防御安排,都让宗室子弟参与其中。军人争相闯入武库,擅自取用兵器铠甲,主管官员无法禁止,羊侃下令斩杀了几个人,才制止了混乱。当时,梁朝建立四十七年,境内太平无事,公卿大臣以及民间的士大夫很少见过兵器铠甲,叛军突然来袭,公私上下都感到震惊恐惧。久经沙场的老将已经全部去世,年轻的将领都外出镇守边境,军队的指挥调度,全由羊侃一人决定,羊侃胆识和魄力都很出众,太子对他深信不疑。

辛亥日,侯景抵达朱雀桁南岸,太子命令临贺王萧正德镇守宣阳门,东宫学士新野人庾信镇守朱雀门,率领宫中的文武官员三千余人在朱雀桁北岸扎营。太子命令庾信打开朱雀桁来挫败叛军的锋芒,萧正德说:“百姓看到朱雀桁被打开,必定会大为震惊恐慌。可以暂且稳定人心。”太子听从了他的意见。不久侯景的军队抵达,庾信率领众人准备打开朱雀桁,刚移开一艘船,就看到侯景的士兵都戴着铁面具,于是退缩到城门内。庾信正在吃甘蔗,一支飞箭射中城门柱子,庾信手中的甘蔗应声落地,于是丢弃军队逃走。南塘的游击军沈子睦是临贺王萧正德的同党,又关闭朱雀桁,让侯景的军队渡过。太子派遣王质率领三千精兵增援庾信,抵达领军府时,遭遇叛军,还没有摆好阵势就逃走了。萧正德率领部众在张侯桥迎接侯景,两人在马上相互作揖,进入宣阳门后,萧正德望着皇宫的方向下拜,抽噎流泪,跟随侯景渡过淮河。侯景的军队都穿着青袍,萧正德的军队都穿着绛袍,袍里是碧色的,与侯景的军队会合后,全部反穿战袍。侯景乘胜进军到皇宫门前,城中之人惶恐不安,羊侃谎称收到射箭传递的书信,说:“邵陵王、西昌侯的援兵已经抵达附近。”众人这才稍微安定下来。西丰公萧大春放弃石头城,逃奔京口;谢禧、元贞放弃白下逃走;津主彭文粲等人献出石头城投降侯景,侯景派遣他的仪同三司于子悦镇守石头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