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众皇子御前巧辩(1 / 2)
李煦被锁拿的消息,在紫禁城内根本没有秘密可言,如同腊月里的惊雷,震得整个朝野人人心神不宁。
勾结皇子!
这罪名定的几无可求情之处,康熙如此震怒,个中证据、线索已是搜查不少。
乾东五所内,胤禄屏退左右,独对孤灯。
康熙此举,快、准、狠!
一如康熙的风格气势,杀伐果断!
直接揪住“勾结皇子”这根最敏感的神经,既是敲打江南的蛀虫,更是在警告所有可能伸手的皇子。
他胤禄,无疑也在被警告之列。
“主子。”王喜脚步匆匆的来到门外,声音夹杂着颤抖,“乾清宫传来口谕,召您即刻见驾。”
近些日子,康熙每每召见胤禄,喜忧参半,大多还是为了这王嫔母家之事,牵扯进来。
胤禄轻叹一声,整了整袖口,按着桌子站起。
胤禄他也知道,此刻不知多少双眼睛正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急匆匆胤禄赶至乾清宫,递了牌子,随即被引进去。
乾清宫内的炭火依旧,依然呈现着驱不散的无形肃杀。
康熙端坐御案之后,面容无喜无怒。
令胤禄心头躁动的是,御前竟还站着四人:太子胤礽、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以及身为九门提督的舅舅隆科多。
好大的阵仗!
四人眼见着胤禄进来,侍立在侧,胤禄紧走两步,跪倒于康熙面前。
“儿臣胤禄,恭请皇阿玛圣安。”胤禄行了礼数。
“起来吧。”康熙看着案几上的书信奏折,随口说道,“李煦之事,想必你也听说了。”
“儿臣略有耳闻。”胤禄垂首应道。
“略有耳闻?”
太子胤礽忽地在旁冷笑出声,言语中夹枪带棒的说道:
“十六弟倒是撇得干净!谁不知你额娘王氏出身苏州,与李煦牵连着亲戚!他这些年送往宫里的心意,难道就没分润到永和宫一二?如今事发,一句略有耳闻就想搪塞过去?”
太子这话看似问向胤禄,可终究是要将火直接引向王嫔!
胤禄本就心中有气,无缘由地被纠缠不清,但在康熙面前,面上却依然愈发地恭谨,转向太子,话语明显带着委屈:
“太子爷何出此言?李煦身为织造,按例向内廷进献土仪,乃是其本职。永和宫所得,皆按宫规登记在册,皇阿玛和内务府皆有据可查。若因此便断定儿臣母妃与罪臣勾结,儿臣······儿臣实不敢认!”
“请皇阿玛给儿臣做主!”
说着就再次跪倒在地,胤禄肩头耸动,似有哽咽出声。
胤禄直接抬出宫规和康熙,将太子的指控直接顶了回去,欲求康熙做主,也是把戏做足,以免太子再言语争辩。
“十六弟不必激动。”
八阿哥胤禩温言温语,一副和事佬的做派:
“太子二哥也是心系朝廷法度,只是······听闻十六弟前几日曾往十三弟府上赴宴,而十三弟府上,似乎也曾收过李煦的赠礼?这其中关联,难免引人遐想啊!”
老八胤禩这话更是恶毒,听着是既为太子挽回了脸面,也是安抚胤禄,可细琢词句,端的是一石二鸟。点出胤禄与十三阿哥的往来,往康熙忌讳的结党营私上引,又将十三阿哥的嫌疑也轻描淡写的抖搂出来。
胤禄自知老八的话中机括,面上却顺着老八的话头,露出几分恰似被点透的恍然:
“八哥说的是这个,那日十三嫂确实提及李煦年礼厚重,已依规制上交内务府。十三哥还特意叮嘱弟弟,外臣所赠,御制之物万不可留,需谨守臣子本分。弟弟深以为然,回府后也已自查,凡有江南而来,未经内务府登记之物,已一律封存,听候皇阿玛发落。”
胤禄稍抬眉眼,嘴角诡笑,对着老八胤禩继续道:“不知八哥府上是否也有御制之物,端地要好好自查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