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436章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第436章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李凌能清晰地“看”到,儿子李玄业正承受着何等巨大的压力。那年轻的肩膀,扛着整个北地的安危,在帝国的惊涛骇浪中寻找着微妙的平衡。他不能轻易派兵东向,以免授人以柄,也不能放任边患,致使国土沦丧。这种走钢丝般的处境,最是耗费心神。

“业儿,苦了你了。”神帝心中暗叹。他知道,自己必须做些什么,为儿子分担一些压力,为北地争取更多的转圜空间。

他的神念首先投向西方玉门关。王猛面临的局面最为复杂,并非单纯的军事对抗。神帝感知到,匈奴正派遣能言善辩之士,携重金游说车师、龟兹等西域强国,夸大汉室内乱之危,许诺瓜分河西之利。神帝无法直接改变西域国王的心意,但他可以影响“过程”。他凝聚神念,并未直接作用于那些国王,而是极其精妙地,影响了那几个关键匈奴使者和其接触的西域重臣的“运势”。

于是,一场看似偶然的沙暴,延误了匈奴使者抵达车师王庭的日期;一位原本倾向于与匈奴结盟的龟兹贵族,在宴会后莫名染上急症,无法参与决策;车师国王在做出决定前夜,连续梦见绿洲枯竭、部族叛乱的噩梦,心神不宁……这些细微的、看似巧合的变故,虽然无法彻底阻止匈奴的游说,却成功地制造了障碍,拖延了西域各国做出明确倒向匈奴决定的时间,为王猛争取到了宝贵的应对窗口。与此同时,神帝也通过魂佩,向李玄业传递了一丝“西域事尚有转圜,重在威慑与怀柔” 的模糊意念,坚定了其派遣使者联络羌人、月氏的策略。

对于北方朔方,赵破奴需要的是绝对的强硬和警惕。神帝的干预更加直接而隐蔽。他微幅调节了高阙塞附近特定区域的气流,使得汉军斥候在迎风观察时,视野格外清晰,而匈奴游骑则时常被突如其来的风沙迷眼。在几次小规模的边境冲突中,匈奴骑兵的战马总会“恰好”受惊或踩入不起眼的鼠穴,导致队形微乱,而汉军的箭矢,则往往能借助风势,射得更远更准。这些微小的优势累积起来,使得赵破奴所部在边境对峙中,始终保持着战术上的主动和心理上的优势,一次次挫败了匈奴的试探,牢牢守住了防线。

对于北地内部,神帝的关注点在于维系民心和李玄业的健康。当春耕因战备受到影响的区域,总会适时得到一场“春雨”的滋润。当物价有抬头的趋势时,几户试图囤积居奇的大商人,会接连遭遇“意外”的损失或被官府“恰好”查获。当有关靖王府可能抽调壮丁东征的谣言开始传播时,李玄业便会“恰逢其时”地出现在民众面前,视察农桑,安抚人心,明确宣布北地军的首要任务是保境安民。这些举措,很大程度上稳定了浮动的人心。

而最重要的,是李玄业自身。巨大的压力和精神消耗,正在快速透支他的精力。每当他在深夜独自面对地图,感到孤独和疲惫如潮水般涌来时,怀中魂佩总会传来那恒定而温暖的触感,一股蕴含着“坚持”、“稳住”、“背后有我” 的坚定意念,便会缓缓流入他的心田,驱散部分疲惫,抚平内心的焦躁,让他能在短暂的休息后,重新凝聚精神。这份来自“父王”的无声支持,是他在风雨飘摇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四月,关东战局出现了关键转折。周亚夫坚壁清野的策略开始显现效果,吴楚联军粮草不继,久攻睢阳不下,士气逐渐低落。周亚夫看准时机,派轻兵出淮泗口,截断了叛军从后方转运粮草的最后通道。吴楚联军彻底陷入绝境,内部开始出现分裂迹象。

好消息传至北地,狄道城中压抑的气氛为之一松。李玄业终于可以稍稍喘息,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内政和边备的巩固上。然而,他和紫霄宫中的李凌都明白,这场风暴还远未到平息的时候。吴楚联军虽露败象,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最终平定仍需时日。而匈奴,见汉室中央军逐渐掌控局势,其趁火打劫的野心是否会转变为疯狂的最后一搏?西域的隐患,也并未真正消除。

风雨如晦,长夜未央。但至少,在连续不断的坏消息中,终于透出了一丝黎明的曙光。北地这艘航船,在年轻船长的驾驭和冥冥中的护佑下,继续在惊涛骇浪中,坚定地朝着未知的前方航行。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景帝纪:“(前元三年)二月……吴楚兵乏食,饥,欲退……(周)亚夫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吴王濞弃军夜亡……”

* 家族史·靖王本纪:“景帝中元八年春,吴楚七国反,关东大乱,匈奴窥边,西域摇荡。玄业公内修守备,外示恭顺,谨守西陲。是时,天下汹汹,唯北地独安,边关晏然,民不知有兵革之祸。”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帝君临霄,见天下板荡,乃定嗣君之心,使其措置得宜。暗阻西域以延时日,微调天时以助边防,稳嗣君神以抗重压。北地遂能于风雨飘摇之际,独保西陲安宁,信仰愈凝。”

* 北地秘录·风雨如晦:“八年春,七国反,关东糜烂,胡骑窥伺,西域生波。靖王玄业处变不惊,持重应对,外拒强胡,内抚百姓。当是时也,北地虽孤悬于外,而政令通行,民心不扰,人皆谓王爷有守成之德,得保宗庙社稷。”

(第四百三十六章 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