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最后的预警(1 / 2)
省委会客厅的红木长桌旁,气氛压抑得能拧出水来。窗外的狂风已经裹挟着暴雨呼啸而至,玻璃被吹得嗡嗡作响,像是随时会碎裂。
陈默踩着雨水走进来时,裤脚已经湿透,手里紧紧攥着一个黑色文件袋,里面装着独立安全报告、裂缝监测数据备份和秦正明提供的原始台风推演模型 —— 这是他最后的筹码,也是几百万人的安全希望。
常委们已经悉数到齐,杨云松坐在主位左侧,穿着笔挺的中山装,脸上看不出丝毫焦虑,反而带着一丝胸有成竹的从容。
看到陈默进来,他眼皮都没抬,慢悠悠地喝了口茶:“陈默同志来得挺早,看来对台风的事很上心。不过气象局最新通报已经明确,虽然台风路径有所回调,但影响有限,大桥完全能承受,没必要这么紧张。”
陈默没理会他的铺垫,径直走到长桌中央,把文件袋里的材料一一摊开:“各位常委,我今天不是来讨论台风影响大小的,是来请求立刻暂停东海跨海大桥通车,启动紧急加固措施的。”
他拿起一份台风路径图,“这是省气象局秦正明专家提供的原始数据,经过三个国际主流模型推演,‘海神’台风将以 17 级超强风力正面袭击大桥区域,持续时间至少四小时。
而大桥的设计抗风标准是 12 级,超出的 5 级风力,相当于让一个体重 50 斤的孩子去扛 200 斤的重物,根本不堪一击。”
“陈默同志,说话要讲科学依据。” 杨云松立刻打断他,语气带着训斥,“气象局发布的官方数据才是权威,秦正明只是个普通专家,他的个人推演怎么能作数?而且大桥是按百年一遇的标准建设的,三百多亿的投资,难道还抵不过一场台风?你这是在质疑全省的建设成果,动摇经济发展信心!”
“官方数据是被篡改的!” 陈默的声音陡然提高,眼神扫过在场的常委,“秦正明专家已经证实,原始数据显示台风正面冲击概率超过 70%,17 级风速会让风暴潮高达三米,直接作用于桥墩底部。
而大桥的核心承重柱,使用的是 c45 低标号混凝土,比设计标准低了一个等级,裂缝扩展速率已经是合格混凝土的三倍 —— 这些数据来自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原始记录,虽然部分被销毁,但我们保留了关键备份。”
他拿起裂缝监测曲线图,摊在长桌上:“大家看,这是 p7 号桥墩的裂缝变化,从三个月前就开始加速扩展,现在已经达到 0.3 毫米,虽然肉眼看不见,但在 17 级台风的震动下,这个裂缝会在一小时内扩大到 1 毫米,足以导致桥墩结构失效。简单说,现在的大桥就像一个骨质疏松的老人,根本经不起强台风的撞击。”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常委们的目光在陈默和杨云松之间来回移动。
分管经济的常委咳嗽了一声:“陈默同志,现在大桥已经通车一周,沿线的物流和产业已经开始运转,如果突然暂停,损失会很大。
而且杨书记说得对,三百多亿的工程,总不能因为一个专家的推演就全盘否定吧?”
“损失和人命哪个重要?” 陈默转头看向那位常委,语气急切,“一旦大桥坍塌,不仅会造成桥上车辆和人员伤亡,还会阻断沿海经济动脉,引发供应链断裂,损失比暂停通车大百倍千倍!我们不能拿人民的生命当赌注!”
“你这是杞人忧天!” 杨云松猛地拍了下桌子,声音洪亮,“省检测中心的报告显示,大桥所有指标都合格,混凝土强度、裂缝宽度都在安全范围内。
你手里的所谓‘独立报告’,既没有官方认证,也没有经过权威机构复核,根本不能作为决策依据。陈默同志,你是不是因为之前和盛达建材的矛盾,就故意夸大风险,想要否定省委的决策?”
这番话直指要害,瞬间把话题引向了 “个人矛盾” 和 “否定决策” 的高度。几位原本犹豫的常委立刻变了脸色,纷纷附和:“杨书记说得有道理,不能凭一份非官方报告就推翻既定决策。”
“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暂停通车会引发社会恐慌,影响不好。”
“台风预警也可能有偏差,还是按原计划应对比较稳妥。”
陈默看着眼前的局面,心里一阵发凉。
他知道,这些常委要么是忌惮杨云松的权势,要么是担心影响自己的政绩,根本没人真正关心大桥的安全。
他拿出最后一份证据 —— 浮标拍摄的 “GpS-7 号” 交接画面:“各位,盛达建材不仅供应不合格材料,还涉嫌走私特种电子元器件和稀土原料,这些走私物品很可能被用于构建秘密通讯系统,掩盖他们的犯罪行为。
杨书记和库尔班家族早有勾结,这个家族控制着砂石和建材供应链,背后还有跨国走私网络,大桥的质量问题只是他们利益链条的冰山一角!”
“一派胡言!” 杨云松怒不可遏,指着陈默,“陈默同志,你太过分了!没有任何证据就肆意抹黑领导干部,捏造走私罪名,这是严重的违纪行为!我要求省委严肃处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