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这才是我龙国工程师的筋骨!匠心独运!(1 / 2)
送走了周渭南和沈弘毅,何雨柱屋里还飘着酱肘子和熏鱼的香味儿。
他正归拢着明天培训要用的讲义,身上穿着中山装倍儿挺括,衬得他整个人都精神利索,跟过去那个邋里邋遢的傻柱简直判若两人。
桌上还散落着上海带来的城隍庙五香豆、老大房的糕点盒子,半壶茶也没喝完。
正收拾着,“咚咚咚”,敲门声响了。
何雨柱拉开门,秦淮茹站在外头黑影里,手里捏着个旧布包,像是来找由头借东西的。
她眼神往屋里一扫——收拾齐整的桌面,新置的茶具,何雨柱一身光鲜的衣裳,还有那几包扎眼的上海特产。
她眼神一滞,身子不自觉地往后缩了缩,脸上挤出的笑有点发僵。
这疏离感不是装的,以前她还能在这儿随意进出哭穷讨要点儿什么,可眼前的柱子,分明已是技术科的红人,连上海来的大所长都上门送礼,她这个车间女工,显得格格不入了。
她没进屋,只站在门边,声音细细弱弱的:“柱,何科长,刚看到客人走了……你这儿真热闹。”
何雨柱心知她不是来寒暄的,故意没让座,只淡淡应了句:“嗯,谈技术上的事儿。”
秦淮茹低着头,小半晌,终于蹭到正题上:
“早上……我在院里听见你和三大爷说刘玉萍的事儿。她上了夜校,调了岗,还涨了工资。”
她抬眼带着自卑,“柱子哥,你说我自己……可以吗?”
何雨柱嘴角几不可察地一勾,暗笑:“果然上钩了!”
他模仿起后世网上那些教育博主的夸张调调:
“哎哟!秦姐,您可算开窍了!我自己可以吗?这话问得好!但您得先明白——人,得先做人,再做事!”
“您瞧刘玉萍,人家为啥能成?不是因为我柱子指点了啥,是她自个儿知道好好做个人!”
他刻意加重了那五个字,带着刺儿,
“啥叫‘好好做个人?就是自尊!自强!不把别人当拐棍儿使!”
“秦姐啊,您琢磨琢磨,这些年您是不是总寻思着别人能帮我?”
“车间指标高了,找我通融;家里缺粮了,找我借票……可您见刘玉萍这么干了吗?没有!人家夜校笔记写满三大本,汗水换的进步!”
“现在厂里政策明摆着——文化技术吃香!您要还指望着求人,那就是不上进!”
他祭出了反向PUA的核心,把她的索取直接定义成了不自尊,
“我今天跟您掏心窝子:您得把自个儿当回事儿!你是高中生,学历也不低,只要肯学习,肯定比别人强。车间完不成指标?那就学!学会了,您也能当刘玉萍第二!”
末了,他声情并茂:“记住喽!天助自助者——老天爷只帮那些先帮自己的人!您要好好做个人,别人才拿您当人看!”
秦淮茹直接被这一通演讲给震那儿了。
她本指望何雨柱能像从前那样心软,给点实在建议,甚至暗中搭把手,没成想被劈头盖脸一顿教育。
她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何雨柱的话确实戳中了她的痛处,可那夸张的语调又让她觉着,像是在嘲笑自己。
她喃喃道:“我……我就是怕学不会……”
何雨柱立马打断,“怕?刘玉萍也怕过!可人家没找借口。秦姐,您要真想可以,就拿出行动来,别光嘴上问。”
秦淮茹没再争辩,只低着头说了句我再想想,便匆匆转身走了。
何雨柱关上门,摇头嗤笑:“反向PUA……这手册还真管用。”
但他心里门儿清——刚才秦淮茹眼神飘忽,手指头攥着衣角,分明是半信半疑。
估计这一夜,秦淮茹怕是睡不着了。
管她呢,我要睡个好觉,明天可是有场大仗要打。
……
第二天六点四十二分,何雨柱眼皮儿一抬,准点儿醒了。
刚刚洗漱完,就响起了敲门声——瞅一眼桌上闹钟,嘿,六点五十,一分不差。
开门一瞧,娄晓娥提着个藤条编的食盒,裹着一股子秋凉风就进来了,鼻尖冻得有点红:
“我就估摸着你该起了!”
她瞅了眼桌上的闹钟,乐了,这时间掐得真叫一个准。
掀开食盒盖儿,鼎香居的肉包子那股子热乎气儿混着小米粥的香,直往鼻子里钻。
可娄晓娥的心思,明显没全在早饭上。
她从身后提溜出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袱,麻利儿地抖落开——
一套崭新的藏青毛哔叽中山装,板板正正,熨得那叫一个挺括,领子里头还绣着“HYZ”仨银闪闪的字母缩写。
旁边是簇新的黑皮人造革公文包,金属扣锃亮,一看就是当下最时兴的上海款。
“麻利儿换上!”
娄晓娥推着何雨柱就往里屋去,自个儿跟个小管家婆似的,在桌子边上摆开碗筷,嘴里还不停念叨:
“我爹说了,这包能装你那些讲义,配得上你技术科大拿的身份……领子那儿我特意让老师傅多缝了两针,保准儿不翘边儿……”
等何雨柱换好一身新行头出来,正瞧见娄晓娥捏着筷子,有一搭没一搭地戳着包子皮,嘴里小声嘀咕:
“你说……待会儿要是有人问起那个电解液怎么油封,你那讲义……带全乎了吧?”
何雨柱一听就乐了,伸手轻轻弹了下她的脑门儿:
“娄晓娥同志,合着今儿是您去讲课啊?”
娄晓娥这才回过神儿,抬眼一看:眼前这人,一身笔挺的中山装衬得人格外精神,短发利落,眉眼间那股沉稳劲儿,让人心里踏实。
她脸上腾地就飞起两朵红云,嘴上还不饶人:
“我这是替全厂职工监督何工形象呢!别给咱轧钢厂跌份儿!”
说着又绕到他身后,非得把他那本来就没褶儿的后襟儿再给抻平溜儿。
临出门,何雨柱拎起那沉甸甸的新公文包,故意掂了掂分量:
“嗬,这架势,不知道的以为我要上大会作报告呢。”
娄晓娥终于绷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推着他后背往外走:
“甭贫了!宋老可发话了——你这培养箱,是要在咱全国厂矿落地生根的!排面儿……必须得支棱起来!”
两人一起出了门。
何雨柱拎着新公文包,感受着里面讲义沉甸甸的,心里也跟着翻腾起来。
“晓娥,你说,今儿这一台子,底下坐的可都是天南地北来的真佛。咱这火候论、活态循环,要是能借着这机会,真在各地厂子落了地,扎了根……”
他顿了顿,脚步慢下来:
“那就不光是多出几台培养箱、多产几批疫苗的事儿了。这是给咱们自个儿的技术路子正名,是让更多厂子能挺直腰杆,不用再事事指着外头的那套标准。意义在这儿呢。”
娄晓娥偏头看他,见他侧脸轮廓分明,那眼神又亮,更沉。她知道,他这不仅是去讲课,是去点燃一片星火。
“行啊,何大讲师,”
她故意用胳膊肘轻轻碰他一下,“一会儿台上可别看见底下那么多专家,腿肚子转筋就行。”
何雨柱闻言,把崭新的公文包往腋下一夹:
“腿肚子转筋?不能够!哥们儿今儿这身行头,这派头,往台上一站,那就是技术科的门面!走喽——”
他拉长音调,脚下加快步子,朝着培训地点那头走去。
……
何雨柱还没到友谊宾馆门口,老远就被那阵仗唬了一跳。
宾馆那大门楼子上头,一道大红色的横幅扯得老长,足有三层楼高,白字一个个跟小斗似的,迎风呼啦啦响:
“全国微生物技术革新与生产应用高级培训班——宋云澜同志亲自主持,国家科委、卫生部联合举办”
横幅两边,红旗啪啪地飘着,外墙上贴满了标语,什么技术救国,生产报国,活态循环法落地生根。
再往门口一瞧,好家伙,一水儿的军用吉普、上海牌小轿车,排得整整齐齐,一看就是各地厂矿、研究所的专车。
几个穿着军绿制服的保卫科人员,手里攥着名册,板着脸在那儿站着,那架势,比轧钢厂民兵训练还严肃。
何雨柱心里一热:宋老这是把咱这培训,抬到顶格儿了!
走近了,大门边上一块大木牌子,贴满了红纸黑字的告示,那内容看得人直嘬牙花子。
参会须知
一、凭特邀函入场,没函的一律劝退;
二、每天培训完,必须交手写笔记,宋云澜同志亲自抽查,谁要缺了、漏了,直接通报原单位;
三、……;
四、……
五、……
一个戴眼镜的技术员一边擦汗一边嘀咕:“我的妈呀,这比我们厂里考八级工还严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