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四合院:从厨艺精进些许开始 > 第170章 带上“号外”,得亲口跟他们说……告诉他们,成了!

第170章 带上“号外”,得亲口跟他们说……告诉他们,成了!(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号外!”

“号外!”

“号外!”有人高举报纸高喊。

这声声号外,瞬间点爆了全场!在那个信息传递不发达的年代,号外就意味着有天塌下来或天顶上去的大事发生了。

自建国以来,能让所有报纸不顾版面、紧急加印号外的事件,屈指可数。

每一次,都必定是关系国运、震动世界的消息。

此刻,这熟悉的喊声,配上宋老刚刚的宣告,所有人都明白——一个时代,被改写了!

意味着官方正式消息来了,人们拥抱、跳跃、欢呼,许多人已经不管不顾地冲出礼堂大门,奔向街头的供销社和副食店,目标明确——鞭炮!酒水!

今晚必须大庆特庆!

在这片狂热的海洋中,宋老脸上的激动与自豪同样难以掩饰,但此刻恢复了若定的清明。

他侧身,对身旁的何雨柱说:“柱子,跟我来一下。”

宋老反手带上办公室的门,厚重的木门咔哒一声合拢。

欢呼声、呐喊声、奔跑的脚步声,立刻变得模糊。

何雨柱深吸了一口气,感觉心跳渐渐缓了下来。

办公室里,烟雾已经开始弥漫。

“柱子,”宋老摸出大前门,先递了一根给何雨柱,自己才凑着火柴点上,深吸一口,声音有点哑,

“外面的响动,是给国家提气的,是好事。”

他吐出烟雾,“可咱爷们儿现在,得琢磨怎么把这口气,给全国等着救急的药厂、疫苗所接上。”

他用夹着烟的手指点了点桌上那份文件:“部里刚来的电话,死命令。三个月,一百台红旗-柱式,三十个重点单位,指着它提高产能、稳定质量。”

屋里静了一下,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欢呼声。

负责生产协调的老李先开了口,苦着一张脸:

“宋老,何工,不是底下厂子不拼命。是那探头和微控阀太娇贵!

上海厂的八级工王师傅,那是全国一把好手,为了这几个小玩意儿,熬了三天三夜,眼睛都熬红了,做十个能废七个,急得直薅自己头发。这玩意儿,真快不起来啊!”

搞技术推广的小赵推了推眼镜:“培养箱的壳子好造,可会伺候它的人难找。这就好比给您一台顶级的德国照相机,不教您怎么调光圈快门,也拍不出好照片。

我们现在,连能教光圈快门的合格老师都凑不齐几个。”

老周则指着墙上挂的全国地图:“各地条件差得太远了。到了东北,冬天零下三十度,橡胶密封圈会不会冻脆了?南方潮湿,电路板会不会受干扰?这些问题不解决,设备到了地方,也得趴窝。”

难题一个接一个。

何雨柱一直没说话,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街道上涌动的人潮和挥舞的红旗。

何雨柱听着,心里头那股豪情,瞬间凉了半截。

他娘的!他在心里狠狠骂了一句。不是骂老周,是骂这捉襟见肘的现实。

就这么几个现在看来最基础的环境适应性问题,放在后世,可能就是一个防护等级标准的事儿,或者一份简单的材料替换指南。

可放在眼下,却成了能卡住国器推广脖子的难题。

这就是咱们现在的家底啊。他感到一阵无力的愤怒。外面那些人,拿着咱们急需的技术和设备,像捂宝贝似的捂着,恨不得在图纸外面再焊上三层铁壳子。

一点关键数据都不给,一点像样的材料都不卖,就等着看咱们的笑话!

这哪是技术封锁,这是想掐着咱们的脖子,不让喘气!

他仿佛又看到了那些外国专家傲慢的嘴角,听到了谈判桌上冰冷的拒绝。

这股邪火在他胸腔里左冲右突,烧得他喉咙发干。

但他很快把这股火气压了下去。光骂解决不了问题。宋老把他们几个人关在这小屋里,不是来听他发牢骚的。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老周手指划过的那张全国地图上。东北的严寒,西南的高原,江南的梅雨……一个个难题,像地图上一个个刺眼的标记。

必须量产!这个概念在他脑子里前所未有地清晰和紧迫起来。

原子弹的成功,是打破了核威慑的天花板;

而这红旗-柱式的量产,是要实实在在地夯实国家微生物工业的地基。

一个解决的是有无问题,一个解决的是强弱问题。

该怎么干?

他盯着地图,眉头紧锁,半天一言不发。

看着何雨柱这副模样,宋老心里那点原本就不太坚实的期盼,也跟着一点点往下沉。

他夹着烟的手指停顿在半空,烟雾袅袅上升,带着忧虑上升。

是不是太难为他了?宋老暗自叹了口气。

柱子是个技术上的天才,一点就透,能想出别人想不到的法子。

可这量产……涉及的是全国调度、资源分配、工艺优化,是跟天南地北的厂子打交道,跟各种各样的现实困难硬碰硬。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了。

他心里清楚,自己刚才把部里的死命令和盘托出,几乎是把这个天大的压力,直接撂在了这个年轻人肩上。

指望着他能再次创造奇迹,像解决基地难题一样,给出一个石破天惊的方案。

可现在看来……宋老看着何雨柱紧抿的嘴唇和凝重的侧脸,让他一个搞设计的,去解决生产管理和工业基础的问题,确实是强人所难了。

他还是太年轻,经验终究是欠缺了些。这担子,或许不该这么早压给他……

一丝后悔和质疑悄然爬上宋老的心头。

他开始盘算,是不是该立刻联系几个老牌的工业负责人,或者启动备用的、虽然慢但更稳妥的传统方案。

让何雨柱专注于提供核心技术支持,或许才是更合理的安排。

就在宋老心里的天平开始倾斜,准备开口缓和一下气氛,甚至收回部分期望的时候——

何雨柱开口说,“宋老,您说,要是请国宴大师傅去大食堂掌勺,他能同时炒一百口锅的菜吗?”

宋老一愣,没明白他什么意思,只是下意识摇头:“那不成。好钢得用在刀刃上。”

“没错!这探头和微阀,就是咱们的国宴大师傅。全国能做的老师傅,掰着手指头都数得过来。”

他看向负责生产的老李:“李工,您刚才说上海厂的王师傅,做十个废七个,急得直薅头发?”

老李连连点头:“可不是嘛!”

“那就别让他薅头发了。”何雨柱语气果断,

“立刻给上海厂发调令,把全国能做这活儿的老伙计都请过去。好料好设备紧着他们用,就专心伺候这几样硬菜。其他地方,一概不许再碰这两样核心部件。”

老李眼睛瞪得溜圆:“这……这能行吗?其他厂子能答应?”

“怎么不行?”何雨柱转头看向负责推广的小赵,“赵工,您刚才说缺会调试设备的老师,对吧?”

小赵赶紧点头。

何雨柱手指一转,划向培养箱的外壳和基础电路:“这些大锅菜,图纸标准发下去,让各地厂子各显神通。

东北厂铸铁手艺好,就做支架;上海厂钣金漂亮,就做外壳。只要接口对得上,核心参数达标,管他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一直沉默的老周忍不住插话:“何工,各地条件差得太远,设备到了地方水土不服怎么办?”

“问得好!”何雨柱一拍大腿,“所以咱们要组建飞行大队。从这期学员里挑好苗子,请上海厂的老师傅带队,设备到哪他们飞到哪,手把手教,包教包会!”

他环视众人,最后看向宋老:

“宋老,咱们得先解决有无,再谈好坏。就像家里来客,得先让大家吃上热乎饭。等肚子填饱了,再琢磨下一顿怎么做得更精致。”

办公室里静得能听见烟灰掉落的声音。

老李猛地一拍脑门:“我怎么就没想到!把最难的集中攻关,其他的放开手脚……”

小赵已经掏出笔记本飞快地记着,嘴里念念有词:“飞行大队……这个好,这个好……”

老周盯着地图看了半晌,突然笑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妙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