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四合院:从厨艺精进些许开始 > 第180章 是你?!那本神书……是你写的?!真的是你?!

第180章 是你?!那本神书……是你写的?!真的是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二天,六点四十二分起床。

洗漱,吃饭,提取物资。美滋滋去上班,今天是稳定测试出结果的日子,虽然知道会一切,但也非常期待。

去了计量院的路上,熟门熟路找到老同学王大牛。

“大牛,劳你费心,给我盯个人。”

“谁啊?犯啥事儿了?”王大牛精神头儿就来了。

“南锣鼓巷95号,中院,易中海!”

“易中海?就你们院儿那八级工?他怎么了?”王大牛有点意外。

“昨儿个娄晓娥瞅见他在胡同旮旯里,跟人鬼鬼祟祟倒腾粮票呢!”何雨柱撇撇嘴,

“这事儿吧,搁街面上小打小闹的,你们可能睁只眼闭只眼。可易中海不一样!堂堂八级工啊,工资顶天了,他缺那三瓜俩枣?

我看哪,指不定憋着什么坏水儿,八成又在给他那攒养老本的歪心思铺路呢!”

王大牛一听,脸色立马正了:“嘿!要这么说,性质可就不一样了!八级工干这个,影响太坏!柱子你放心,这事儿我记下了,吩咐手下几个重点关照!这种体面人儿搞小动作,更得防着!”

“得嘞!有你这句话我就踏实了!”

何雨柱拍拍王大牛肩膀,心里那点关于易中海的小疙瘩算是暂时搁下了,蹬上车就奔了计量院。

计量院实验室里,气氛可跟外头不一样。

王铁军、沈弘毅几个眼珠子都熬红了,死死盯着记录仪上那根画线的笔头。

何雨柱一进来,就感觉气氛不太对。

“柱子!你可来了!”王铁军嗓子有点哑,“瞅瞅!眼瞅着48小时快熬到头了,数据本来漂漂亮亮的,可这最后俩钟头,这曲线尾巴它……它开始呲毛儿了!有微小波动!”

排查了半天,啥干扰源都查了,愣是找不着原因。眼瞅着这千辛万苦搞出来的头一支高精度电极,临门一脚要崴泥?

何雨柱没吭声,凑到记录仪跟前观察。他眼珠子跟着那细微的波动转,脑子里飞快地把手稿里的字儿过筛子。

“嘿!我说呢!不是干扰!不是干扰!哥几个,咱们让这玻璃膜在饱和酸液里泡太久了,它自个儿‘打瞌睡’了!手稿!沈工,快!翻手稿第237页,下头那个小备注!”

沈弘毅一个激灵,赶紧把那本被翻得快散架的《玻璃电极制作原理、使用及简易维护指南》捧过来,找到页数,手指头点着:

“这儿!膜钝化效应!长时间浸于高浓度酸性电解液,可能导致膜表面活性短暂降低……建议适时更换弱碱性缓冲液冲洗激活!”

“着了!就是它!”王铁军也反应过来了,

“我说怎么查不着外头毛病,敢情是这舌头自个儿累麻爪了!快!按手稿说的,上弱碱液冲!”

几个人七手八脚,小心翼翼地把电极头从酸液里提溜出来,按着手稿上写的法子,用配置好的弱碱缓冲液仔细冲洗。

冲洗完,电极头重新浸入测试液。

一屋子人屏住呼吸,眼巴巴瞅着记录仪。

嘿!神了!那根刚才还呲毛儿的曲线,就跟被熨斗烫过似的,唰一下又变得平平整整,稳当得不得了!

王铁军激动起来,“这手稿作者真是神了!未卜先知啊!柱子,你这手稿哪儿淘换来的?简直是穿越来的宝贝!”

何雨柱心里也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模样:“甭管哪儿来的,管用就成!马上就四十八小时,问题应该不大了……你们确定不休息一会儿。”

他们几个纷纷摇头。

何雨柱轻叹一声,这老一辈啊,真是能吃苦。

这个时候,宋老推门进来了,脸上带着笑:“隔着门就听见你们嚷嚷了,成了?”

“眼看就要成了。”

宋老点点头,“等着你们好消息……那个,柱子,你先别急着忙活,跟我来一下小会议室,有个人要见见你。”

何雨柱跟着宋老进了旁边的小会议室。

里头坐着个人,穿着普通蓝布褂子,身板儿笔挺得像根标枪,坐那儿纹丝不动。

虽然没穿军装,可那眼神儿,那坐姿,还有手上那层厚茧子,何雨柱一打眼儿就门儿清——这位,准是行伍出身!

宋老介绍:“柱子,这位是赵同志。”

赵同志站起身,跟何雨柱握了握手,那手劲儿,大得很。

“何雨柱同志,久仰大名。宋老极力推荐你。”赵同志开门见山,

“我们有些特殊的应用场景,需要能精准监测二氧化碳浓度的设备。现有的一些仪器,在缺氧或者环境复杂的地方,误报率太高了,有时候战士们感觉头昏脑涨、恶心了,才知道是二氧化碳超标了,耽误事儿!”

何雨柱一听就明白了,这需求够硬核的。

他心头飞快转了个弯,……这赵同志开口就是极端环境,再看那坐如钟的架势,八成是军工口的!

“潜艇!”——这俩字儿猛地蹦进他脑子。

潜艇兵最怕舱里二氧化碳蹿高。水底下憋着,仪器要是犯了迷糊,可是要命的事!

再一琢磨,六机部可不就专管舰船潜艇吗?

这位赵同志,多半是六机部派来探路的!

他们那儿,正缺这种能扛住深海高压、暗舱闷湿的硬骨头装备。

“赵同志,您说的这个痛点,我大概明白了。”

“您看,我们刚搞定的这个玻璃电极,测pH值的核心是它这个对氢离子极度敏感的玻璃膜。二氧化碳呢,它在水里会形成碳酸,也会改变pH值,但干扰太多,直接这么用肯定抓瞎。”

赵同志眉头微蹙,等着下文。

何雨柱话锋一转:“不过……要是咱们给它动个小手术呢?

把这层测pH的玻璃敏感膜,换成一种特殊的生物膜——比如,用能快速分解二氧化碳的碳酸酐酶,跟某种稳定的凝胶材料复合做成膜。让它专门去闻二氧化碳的气儿!”

赵同志眼睛一亮:“哦?用酶?这思路……能行?”

看到赵同志的反应,何雨柱心想,稳了!果然是六机部的需求,这生物膜要能成,潜艇兵的命就多道保险!

“原理上绝对可行!这酶就是专逮二氧化碳的好手。”何雨柱肯定地说,

“但难点在于,这酶是活的玩意儿,娇气!温度、湿度、酸碱度一变,它可能就罢工或者死得快。

怎么把这层生物膜做得又灵敏又耐用,让它在那高原寒地、坑道深处也能稳当干活儿——这才是真正的硬骨头,得集中火力攻这个技术堡垒!”

赵同志听得频频点头,脸上露出振奋的神色:

“好!何雨柱同志,你这个想法非常有价值!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能解决实际难题的思路!”

他身体微微前倾:“柱子同志,这生物膜的具体技术要求、材料配方、工艺要点……你能不能尽快整理个详细的书面材料?”

何雨柱闻言,直接把手边那本用牛皮纸仔细包着边角的《玻璃电极制作原理、使用及简易维护指南》手稿推了过去,手指点着封面:

“赵同志,您要的要求,都在这儿头写着呢!碳酸酐酶的固定化方法、凝胶载体的选择依据、复合膜成型的关键参数……一笔一划,全在里头!”

赵同志眼睛一亮,伸手就要去拿:“太好了!我这就安排人……”

“慢!”何雨柱却轻轻按住了手稿,“现在,全中国可就这一本孤本儿。”

赵同志立刻明白了,收回手:“理解!技术瑰宝,不容有失!这样——”

他看向宋老,“宋老,请您安排绝对可靠的同志和场所,我调两名保密员过来,今天就把这本子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复刻出来!原本,立刻归还何雨柱同志保管!”

宋老投来询问的目光,手指在泛黄的手稿上轻轻敲了敲。

何雨柱会意,笑着说:

“您就放心吧!这里数标得清清楚楚。回头让赵同志派人来,我手把手教他们复刻,保准不走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