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喋血江山:从边陲狼烟到九五之尊 > 第141章 龙翔潜底 帝国新象

第141章 龙翔潜底 帝国新象(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尽管依旧存在燃煤消耗巨大、明轮在恶劣海况下易受损等问题,但“靖海一号”的成功首航,无疑标志着海军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启!俞通海站在舰桥上,感受着脚下传来的稳定动力,望着前方无垠的大海,心潮澎湃。他立刻上奏朝廷,极力陈词蒸汽战舰的巨大潜力,请求尽快开工后续舰只,并着手改造部分现有大型战舰。

而在船厂角落,那台被称为“铁马”的蒸汽机车模型,依旧在年轻博士们的执着下进行着枯燥的改进试验。他们铺设了一条环形木轨,试图减少阻力。第二代样机拖着空车在轨道上运行的距离增加到了三百丈,但依旧缓慢、脆弱且难以控制。大多数人对它不抱希望,但格物院内部已有人开始私下讨论,若将来能有更平坦坚实的“官道”,这“铁马”是否真能替代驮马,承担起陆上大宗物资转运的重任?理想的微光,在现实的铜墙铁壁上,执着地寻找着缝隙。

镇北城,历时数月的艰苦谈判,终于迎来了终点。

在靖朝强大的军事压力、充分的历史法理依据以及卓有成效的部落羁縻政策面前,沙俄使臣戈洛文伯爵最终选择了妥协。双方签订了《靖俄北海条约》,其主要内容包括:

1. 明确划定边界,以北海(贝加尔湖)中线及湖西岸主要支流(如色楞格河)为界,以东、以南属靖朝,以西、以北暂不归属,沙俄人员不得越界筑垒定居。

2. 沙俄承认靖朝对北海周边已归附部落的宗主权,不得再向其征收赋税或征调兵员。

3. 双方同意在边境指定地点,初步定于色楞格河上游一处开设边市,允许双方商民在官府监管下进行有限贸易。

4. 沙俄赔偿靖朝军费及边民损失,折合白银二十万两分期支付。

5. 交换俘虏,此后若发生越境事件,由边境官员交涉解决,不得擅自动武。

这份条约,虽未将沙俄势力完全逐出远东,但成功地将贝加尔湖区域这一战略要地牢牢掌控在靖朝手中,并迫使沙俄首次以条约形式承认了靖朝在该地区的权益,为北疆赢得了宝贵的和平发展期。

条约签订后,麴义立刻行动起来。他一边组织人力,沿着新划定的边界树立界碑,修建哨所;一边着手筹备边市,任命官员,制定贸易规则,主要是用中原的茶叶、绸缎、瓷器换取毛皮、马匹等物。他明白,经济纽带有时比刀剑更能巩固边疆。定北城的建设也提上日程,选址最终定于色楞格河与北海交汇处的一处高地上,预计来年开春动工。

北疆,这个曾经烽火连年之地,暂时迎来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和平景象。但这和平背后,是麴义和无数将士用铁血铸就的防线,以及帝国持续投入的经营。

楚骁的书案上,摆放着四份重要的文书:林远志的《西洋开拓疏》及海事总局的《帝国南洋西洋经略方略》、“靖海一号”试航成功的捷报、以及刚刚签订的《靖俄北海条约》文本。

他的嘴角露出了难以察觉的微笑。南洋的开拓超出了预期,西洋的蓝图已经绘就;蒸汽战舰的梦想成真,海军即将脱胎换骨;北疆的边患暂息,疆土得以巩固。这一切,都朝着他预设的方向稳步前进。

他提起朱笔,做出批示:

对林远志和海事总局的方略,他批道:“西洋之略,深合朕意。然饭需一口口吃,事需一步步做。准尔等所议第一阶段方略,所需钱粮、船只,着户部、工部、兵部会同海事总局详议拨付。探险船队之事,宜早不宜迟。”

对“靖海一号”,他大加赞赏,下旨褒奖所有参与人员,并命工部及福州船厂“总结经验,优化设计,加速建造后续战舰,并研讨现有大型战舰加装蒸汽辅助动力之可行性”。

对《靖俄北海条约》,他予以批准,并嘉奖麴义及北疆谈判、戍守有功人员,同时提醒麴义:“条约虽定,戒备不可松。屯田、筑城、抚夷之事,仍需加紧。”

处理完这些,他望向殿外蔚蓝的天空。帝国的疆域在扩张,力量在增强,内部在整合,技术在飞跃。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蓝图,正在他手中一步步变为现实。他深知,前路仍有挑战,西洋的西夷不会坐视,国内的发展仍需平衡,技术的应用更会带来未知的冲击。但此刻,他信心满怀。龙已翔于九天,亦能潜于深底,帝国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