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十万白银饲虎狼(1 / 2)
湖州王府,听涛轩。
紫檀木的窗棂将暮春的雨丝切割成细密的银线,滴滴答答敲在轩外的芭蕉叶上,衬得轩内一片死寂。
王玄龄端坐在黄花梨圈椅中,背脊挺得笔直,双手却藏在宽大的袖袍下,紧握着,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他面前的紫檀木雕花案几上,端端正正摆放着一个打开的紫檀木长盒。
盒内,一沓沓崭新的龙头银票码放得整整齐齐,在轩内幽暗的光线下,泛着冰冷而沉重的金属光泽。
整整十万两。
对面,柳相一身家常的玄色锦缎直裰,姿态闲适地倚着凭几,指尖捻着一只薄胎白瓷茶盏,盏中碧绿的茶汤氤氲着热气。
他垂着眼,似乎在欣赏茶汤中沉浮的叶芽,目光偶尔掠过那盒银票,平静无波,仿佛看的只是一堆寻常纸张。
“相爷,”王玄龄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这是十万两龙头官票,通汇南北十三省,见票即兑。”
“王家遭此逆子祸乱,清誉受损,阖族惶恐。还望相爷看在……看在王家历年为朝廷分忧、为陛下效忠的微薄情分上,代为打点朝堂上下,平息物议,遮掩……遮掩这私通倭寇的不堪之事。”
他微微倾身,双手将紫檀木盒往前推了推,姿态放得极低。
柳相终于抬起了眼皮。
那双眼睛,并不锐利,甚至带着点读书人的温和,却深不见底,仿佛能将人心底最隐秘的角落都照得透亮。
他并未去看那盒银票,目光反而落在王玄龄强作镇定的脸上,嘴角似乎向上弯起一个极淡的弧度,却无丝毫暖意。
“王家主啊!”
柳相的声音不高,带着一种慢条斯理的腔调,每个字都敲在王玄龄紧绷的心弦上:
“通倭,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啊。”
他放下茶盏,发出一声轻微的磕碰声。
王玄龄的心猛地一沉,后背瞬间沁出一层冷汗:
“相爷明鉴!此乃王有德一人丧心病狂,与王家其他族人绝无干系!此子已被老朽按家法杖毙,清理门户!”
“这十万两,是王家倾尽所能,只为弥补逆子之过,绝无半分贿赂朝臣、扰乱国法之意!恳请相爷……”
“倾尽所能?”
柳相轻笑一声,打断了王玄龄的解释,那笑声像冰珠子落在玉盘上:
“王家百年豪商,富甲江南。琅琊王氏的‘倾尽所能’,就值十万两白银?”
他身体微微前倾,那股看似温和的气势陡然变得极具压迫感,目光如实质般钉在王玄龄脸上。
“王有德勾结倭寇,欲毁朝廷命官根基,刺杀县令,更密约引倭寇登岸!桩桩件件,铁证如山!”
“若非本相及时得悉,稍稍按下,此刻刑部、大理寺、御史台的缇骑,怕是早已踏破你王府大门了!”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雷霆之怒,猛地一掌拍在坚硬的紫檀案几上!
“砰!”
一声巨响!
案几上的茶盏跳起,滚烫的茶水溅湿了银票的一角。
王玄龄浑身剧震,脸色瞬间煞白如纸。
“十五万两!”
柳相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眼神冰冷如刀!
“现银!明日此时,本相要看到十五万两现银,存入‘通和’票号本相指定的户头!少一两……你就等着看琅琊王氏的百年基业,如何在你手上灰飞烟灭!阖族老少,如何陪你那逆子,共赴黄泉路!”
此刻,柳相拍案的手指收回时,指甲边缘沾染的、极其细微的靛蓝色染料痕迹,在紫檀木深沉的底色和茶水溅湿的痕迹旁,一闪而逝。
王玄龄如遭雷击,身体晃了晃,几乎要从椅子上滑落。
他嘴唇哆嗦着,眼神中充满了震惊、屈辱和深不见底的恐惧。
“十……十五万两?相爷,王家一时之间,现银实在……”
“没有?”
柳相嘴角的讥诮更浓,他慢悠悠地重新端起那杯没被打翻的茶,用杯盖轻轻撇着浮沫:
“那就拿东西来抵。本相听说,清河县那个叫周平安的小子弄出来的琉璃镜,利润惊人。王家在里面的份子,不是有四成么?”
他抬眼,目光锐利如鹰隼,“就用那四成的份子抵剩下的五万两!明日午时之前,本相要看到琉璃镜工坊份子的转让契书,连同那十万两现银,一并送来!”
“相爷!这……”
王玄龄失声惊呼,心如刀绞。
琉璃镜是王家如今最大的财源和未来依仗!
这比割他的肉还疼!
“怎么?舍不得?”
柳相冷笑一声,眼神彻底冰寒:
“那也好办。本相即刻打道回府,刑部大牢的签票,想必此刻已在路上。王家主,是舍财保族,还是人财两空、身败名裂,你自己掂量!”
他拂袖而起,玄色的锦袍下摆划出一道冷硬的弧线,不再看面如死灰的王玄龄一眼,径直朝轩外走去。
冰冷的声音丢下,人已消失在雨幕笼罩的回廊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