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算力不够?向宇宙去借。”(1 / 2)
“火种2.0”计划对计算资源的需求是天文数字。模拟一个具备自主演化能力的复杂分布式系统,尤其是还要在其演化过程中监控其是否偏离“元规则”,所需要的算力远超“奇点”现有数据中心的能力,甚至将国内几个国家级超算中心的空闲资源全部调用过来,也显得捉襟见肘。
传统的扩容方式,无论是购买更多的服务器还是建设新的数据中心,都面临着成本、能耗、土地和时间的巨大限制。更何况,“火种2.0”的某些敏感模拟,必须在物理隔绝的环境中进行,无法利用公有云资源。
算力瓶颈,成为了压在“火种2.0”团队头上的又一座大山。
在一次关于资源协调的会议上,负责基础设施的副总裁几乎是带着哭腔汇报:“老板,真的没办法了!我们最新的异构计算集群已经满载运行了,排队等待模拟的任务已经排到了三个月后!‘演化路径推演’项目组抱怨,一次中等复杂度的模拟就需要跑一个星期,这严重拖慢了整体进度!”
会议室里一片愁云惨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算力,再精妙的设计也无法验证。
林小一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目光投向窗外蔚蓝的天空。他的思维再次跳脱出了常规的框架。购买、建设……这些都是在现有的资源池里打转。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开辟一个新的、近乎无限的算力来源?
他的目光掠过天空中偶尔闪过的、属于ocA网络的卫星光点,一个极其大胆、甚至有些疯狂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击中了他。
他猛地坐直身体,眼中闪烁着近乎狂热的光芒,看向负责ocA网络和“烛龙”架构的两位核心负责人。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在地面上堆砌算力?”林小一的声音因为兴奋而微微提高,“我们的ocA网络,未来将拥有成千上万个在轨节点!每一个节点,都是一台拥有‘烛龙’架构芯片的计算机!它们分散在太空中,拥有几乎无限的散热优势和太阳能补给!”
与会者们愣住了,一时没反应过来他的意思。
“您是说……利用卫星进行计算?”ocA负责人迟疑地问,“但卫星的主要任务是通信和感知,计算能力有限,而且星地之间的数据传输延迟……”
“不,绝对不行!怎么能让卫星来单独承担这些重要的计算任务呢?”林小一猛地站起身来,语气坚定地打断了对方的话,并迅速迈步走向房间里那块巨大的白板。她站定后,毫不犹豫地拿起一支马克笔,开始在白板上飞速地书写着什么,动作之快令人咋舌。
只见林小一挥动手中的笔,如行云流水般在白板上勾勒出一幅复杂而精密的图表,同时口中还不停地解释道:“我们需要采用一种全新的方法——‘网络计算’!具体来说,就是要把‘火种 2.0’项目中的那些并非处于关键地位,但却有着庞大计算需求的模拟任务,例如大量环境变量的生成以及低精度演化路径的初步筛选等等,逐一进行细致入微的分解处理。然后,再借助安全可靠的加密通信线路,将这些经过拆分后的子任务分发给 ocA 网络中的各个在轨运行的卫星节点去执行,从而实现所谓的‘分布式计算’模式!如此一来,便可以充分调动起整个卫星星座所拥有的闲置计算资源,进而构建成一个强大无比的‘空间计算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