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祖祠秘闻,血脉初鸣(1 / 2)
省城医院的晨光带着几分凉意,透过纱窗落在绣绷上时,恰好照亮了《百鸟朝凤》中凤凰的眼目——姜芸刚用赤金绣针绣完最后一笔凤眼,针尖挑出的丝线在光里闪着细碎的光,像真有灵韵藏在其中。病床边的监护仪发出平稳的“滴滴”声,张强的手指不再是无意识蜷缩,而是随着姜芸穿针的节奏,轻轻敲击着床单,指节起落间竟暗合“退晕针”的绣诀韵律。
“姜芸姐,早饭我买了您爱吃的糖粥,还有张婶要的小米糕。”小满提着食盒走进病房,手语比画的动作比平时轻了许多,她一眼瞥见张强的手指动作,眼睛瞬间亮了,指尖快速比划:“他在跟着您的节奏动!”
姜芸放下绣针,接过食盒的动作顿了顿——张强的眼皮正在颤动,睫毛上沾着的细汗折射着晨光,他的嘴唇轻轻开合,发出几不可闻的音节。王桂香刚拧完热毛巾进来,见状手里的毛巾“啪嗒”掉在盆里,水声惊得张强猛地睁开眼睛,这次不再是浑浊的缝,而是能清晰聚焦在绣绷上的清明。
“凤……凤眼的针脚……该用‘滚针’收边……”张强的声音依旧沙哑,却比昨日清晰了不少,他抬起手,虚虚对着绣绷上的凤眼比划,“你这针……偏了半分……”
姜芸心中一阵激荡,拿起一枚备用绣针递到他掌心:“那你教教我,怎么才算不偏?”张强的手指握住绣针时,指腹下意识摩挲着针尾的防滑纹路,那是合作社定制的赤金针,针尾刻着极小的“苏”字——他当年跟着张师傅学绣时,最爱的就是这种针。
“手腕要稳……像担着水走过田埂……”张强的手臂微微颤抖,却执意要撑起身子,王桂香连忙上前扶他靠在枕头上。姜芸将绣绷挪到他面前,他的指尖轻轻点在凤眼边缘:“这里……要顺着缎面的纹路……针脚要藏在之前的线缝里……”他说着,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王桂香连忙给他拍背,却见他从枕头下摸出一个皱巴巴的布包,里面是半块磨损严重的玉佩,刻着“佐藤”二字。
“是他……逼我的……”张强把玉佩塞进姜芸手里,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山崎的副手……佐藤……他说只要我偷到灵泉的位置……还有合作社的客户名单……就给我十万块……让我盖新房娶媳妇……”
姜芸捏着那枚冰凉的玉佩,玉佩边缘的磨损痕迹说明经常被人摩挲,显然是佐藤常带在身上的东西。“客户名单你给他们了?”她追问,指尖因用力而泛白——那名单上有欧洲奢侈品品牌的对接人,若是被山崎拿到,不仅会抢订单,还可能用仿品败坏苏绣名声。
“没……没全给……”张强喘着气,眼神里满是悔恨,“我抄了份假的……把真名单藏在老祠堂的匾额后面……佐藤发现后打了我一顿……还说要去苏州……找什么祖祠……”
苏州绣娘祖祠!姜芸心中一紧,昨日林晓说山崎的人打听祖祠位置,如今看来他们的目标确实是祖祠。她刚想再问,主治医生推门进来,看到张强清醒着说话,惊讶地扶了扶眼镜:“恢复速度远超预期!看来你们用‘绣艺唤醒’的方法真有效,不过他还不能长时间说话,得再观察两天。”
医生走后,姜芸让小满留下照看张强,自己带着那枚玉佩和灵泉地图草稿去了合作社。刚进大门,就见张师傅正拿着放大镜研究一块泛黄的绢布,绢布上绣着模糊的祠堂图案,旁边写着“姑苏绣娘祖祠图记”。
“师傅,您这是?”姜芸走过去,将玉佩和草稿放在桌上。张师傅看到玉佩上的“佐藤”二字,脸色瞬间沉了下来:“这是东洋绣商的记号!我年轻时候去苏州参展,见过山崎他爹带过同款玉佩。”他指着绢布上的图案,“这是我托苏州的老伙计寄来的祖祠图,你看这里——”
张师傅的手指点在绢布中央的位置,那里绣着一座石碑:“这是‘传承碑’,碑上刻着历代绣娘的谱系,还有灵泉的激活之法。老辈人说,祖祠是苏绣的根,灵泉是祖祠的脉,脉随根动,根断脉枯。”他拿起那份草稿,对比着绢布上的祖祠方位,“你看,老祠堂的老桑树,正好和祖祠的‘镇脉树’是同根同源的,这就是灵泉入口和祖祠相连的证据。”
姜芸心中豁然开朗,之前日记里“灵泉的源头在苏州绣娘祖祠”的伏笔终于有了头绪。她刚要说话,林晓急匆匆跑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打印的资料:“姜姐,查到了!佐藤带着三个人昨天下午已经坐高铁去苏州了,他们订的酒店就在祖祠附近。另外,我查到佐藤的爷爷曾在抗战时期,带队抢过苏州绣娘的一批珍品,其中就有祖祠传承碑的拓片!”
“拓片?”张师傅猛地站起来,声音都在发抖,“那拓片上有激活灵泉的关键口诀!当年我师傅说过,传承碑的背面刻着‘三针定脉,血脉认主’,只有姜家直系后人才能看懂口诀!”
姜芸的心头一震,她想起自己每次进入灵泉空间,指尖接触灵泉时都会有暖流涌动,而民国绣娘日记的封面,恰好绣着姜家的族徽。“师傅,您是说我是姜家直系后人,能看懂那口诀?”她追问,手里的玉佩被体温焐得发烫。
张师傅点头,从柜子里取出一个木盒,里面是一本线装的《姜氏绣谱》:“这是你母亲当年交给我保管的,你看最后一页的族谱,你是姜家第二十八代传人。祖祠的传承碑,只有姜家后人的血滴在上面,背面的口诀才会显现。”他叹了口气,“我本来想等你火候到了再告诉你,没想到山崎的人动作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