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硅谷晨昏线 > 第二章 家的基石

第二章 家的基石(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它是一座灯塔,一座试图为在数据迷雾和算法浪潮中航行的科技巨轮指引方向的灯塔。”

“它的使命,不是反对技术,而是为技术注入灵魂。”

“不是回到过去,而是确保我们走向的未来,是一个更加包容、更有温度、更能彰显人性之光的未来。”

她描绘着学院的蓝图:它将没有围墙,依托现有的“星火”网络和联盟的技术平台,将课程和研讨送到全球任何一个角落。

它将聚焦于科技伦理、数字时代的人文素养、社区重建、跨文化理解,以及如何在全球性危机中保持个体的精神健全和社群的韧性。

它将不仅是学者探讨的象牙塔,更是与“心灯”社区紧密互动,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行动中心。

“我们将从最基础的做起,”冰洁说,“比如,开发能够促进理解而非制造对立的沟通工具。”

“比如,研究如何在我们日益数字化的生活中,守护个体的注意力、隐私和内心的宁静。”

“比如,探索如何让即将到来的、更强大的通用人工智能,从一开始就承载着人类的善意和伦理约束。”

她提到了“桥”应用的概念雏形,这个旨在连接不同观点、促进理性对话的工具,正是学院理念的一次具体实践尝试。

她也提到了地外文明信号带来的哲学冲击,认为这迫使人类必须以一个更整体、更文明的姿态来思考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与责任。

“这座学院,将是我们对抗数字巴别塔的基石。”

冰洁的声音带着一种庄严的承诺:

“它或许无法提供立刻解决所有问题的答案,但它将守护提问的能力,守护批判性思维,守护同理心,守护那些在效率至上的世界里容易被忽略,却真正定义了我们为何为人的宝贵价值。”

她的发言结束了。虚拟会场中响起了掌声,不是热烈的、喧嚣的,而是沉静的、发自内心的赞同。

随后,几位核心发起人依次发言,补充着学院的细节与愿景。

在帕罗奥图的家中,冰洁关闭了全息设备,书房恢复了宁静。

她能听到窗外鸟儿鸣叫,以及张小慧在厨房轻声指导机器人保姆准备午餐的声音。

她端起微凉的花茶,轻轻啜了一口。

奠基仪式完成了,但真正艰难的建设,才刚刚开始。

她知道,前方会有无数的挑战,来自既得利益者,来自根深蒂固的思维惯性,甚至来自公众的不解。

与此同时,在硅谷大厦48层,陆彬也轻轻断开了加密频道的连接。

冰洁的话语还在他耳边回响。

“为科技注入灵魂的灯塔……”他默念着这句话,目光再次落在那张全球“心灯”网络拓扑图上。

那些温暖的光点,与冰洁所描述的学院愿景,在他心中重叠起来。

技术的骨架,需要人文的血肉。

全球的防御体系,需要人心的基石。

他在这里构筑坚固的堤坝,而她,在几十公里外的家中,以及通过网络延伸到世界各个角落的“星火”之中,正在培育能够让文明永续生长的土壤。

这是两条并行的战线,缺一不可。

他拿起内部通讯器,平静地下达指令:“接通霍顿实验室。另外,通知李文博,我希望他的报告能重点关注‘回音壁’算法可能对社群凝聚力产生的潜在影响。”

新的战斗,已经在两个不同的战场上,同时打响了。

而“家”,这个看似柔软的空间,在这一刻,成为了守护文明最深层、最坚韧的基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