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最轻的脚步,踩出了最深的印(2 / 2)
林墨收到消息,结合药王谷尘封的典籍,得出了一个让她自己都感到颤栗的推断:阿阮那套独特的“触觉语言”,并非简单的交流工具,它继承了烬族的某种天赋,能够唤醒那些深埋于烬土之中、承载着失传民生智慧的“遗种”!
就在整个京城都在为这接二连三的神迹而沸腾时,风暴的中心,苏烬宁,终于现身了。
她出现在济世阁的密室,未穿皇后华服,仅披一件粗麻斗篷,风尘仆仆,仿佛刚从最偏远的山野归来。
她将一只陶罐放在林墨面前。
罐内,盛满了暗红色的、如同“笔芽花”一般的种子。
“种在忆所四周的荒地上,”她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不必浇水,不必施肥,等它自己去找水源。”
“娘娘,这……”林墨想问这究竟是什么,想问她这些日子去了哪里。
苏烬宁却只是抬手,止住了她的话,目光幽深地看着窗外忆所碑林的方向,轻声道:“有些东西,烧过一遍,才记得住味道。”
说完,她转身独自走入碑林深处,在那片紫大臣曾经焚书的空地上,盘膝而坐,双目紧闭,整日不语。
黄昏时分,异变陡生!
以苏烬宁为中心,地面发出一阵轻微的震动,数道干裂的缝隙如蛛网般蔓延开来。
紧接着,一股股温热的泉水从裂缝中汩汩涌出!
济世阁的弟子第一时间取样检测,结果震惊了所有人——水质成分与“宁火井”同源,但酸碱度却发生微妙改变,变得恰好最适宜“笔芽花”的生长!
她不是在等水源,她本身就是水源!
十日后,忆所外围十八亩荒地,尽数被这种暗红色的“笔芽花”覆盖。
一个无月的夜晚,奇景出现了。
成千上万朵笔芽花,仿佛接到了无声的号令,竟集体转向东方——阿阮刻碑的方向!
它们的花瓣随着夜风缓缓开合,如同无数张嘴在无声地诵读。
林墨在花田中央布下“听风阵”,骇然发现,花瓣开合的频率,竟与远处忆所内阿阮刻下每一个字的节奏,完全一致!
更让她惊喜的是,花蕊中释放出的花粉,经过检测,竟含有一种微量的神经传导因子,吸入后,能极大增强人类短期的记忆联想能力!
她终于明白了!这是一场何等宏大、何等匪夷所思的“记忆播种”!
苏烬宁在用整个王朝的土地、用所有人的心火、用那些死者的灰烬和生者的铭记,创造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承方式!
“传我命令!”林墨眼中爆发出狂热的光,“启动‘信火育种计划’!将历年民策台政令摘要,以心火微尘的方式注入花粉囊,让它们成为可以随风传播的知识载体!”
一个月后,第一批成熟的笔芽花种子,乘着风,飘向了京城周边的万户千家。
某日清晨,西郊一个农妇正在自家菜园里劳作,发现角落里长出了一株从未见过的红花。
她好奇地摘下几片叶子,随手扔进锅里煮了汤。
喝下汤后,她沉沉睡去,竟在梦中回到了自己幼年时经历大饥荒的岁月,饿殍遍野,易子而食。
那段被她刻意遗忘的惨痛记忆,在梦中被一遍遍地重放。
当她哭着醒来时,竟鬼使神差地抓起一根烧火棍,在地上写下了她从未学过、甚至从未听过的《均田策》的几条核心要点!
“梦授识字”的奇闻,如同瘟疫般在底层百姓中迅速传开。
而在百里之外的皇陵守陵院内,紫大臣颤巍巍地捧着那枚已经长成一尺高嫩枝的“恕”字笔芽,老泪纵横。
“先帝毁我史笔,烧我史书,以为能抹去一切……”他抚摸着那片写着“恕”字的绿叶,声音嘶哑而通透,“却不知,天地自有执笔者……”
话音未落,他手中那根鲜活的嫩枝,竟倏然变得坚硬如铁,猛地刺入他的掌心!
鲜血滴落,渗入泥土。
紫大臣吃痛,却未松手,只是低头看去。
只见鲜血滴落之处,泥土竟像活物般自动翻涌,缓缓拱起了两个血色的大字:
还账!
几乎在同一时刻,京城皇宫深处,那座尘封已久的宁安殿旧址,殿门上方的牌匾被晚风吹得“咯吱”作响,积年的灰尘簌簌落下,隐约露出了底下被覆盖的新漆字迹的一角。
风,从皇陵的方向吹来,带着笔芽花粉中记忆的味道,和一声跨越生死的催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