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 章 众人对世运会的反应(2 / 2)
那是卸下所有身份重担后,发自内心的、带着无限庆幸与温柔的相知一笑。
徐皇后眼中闪烁着焰火的光芒,更闪烁着一种近乎奇迹的健康光彩,与她依偎着的、同样面带宽慰笑容的朱棣,构成了一幅无比和谐动人的画面。
两人相视一笑的温馨画面时,各朝代反应各异。
汉朝
刘彻看着天幕上朱棣与徐皇后的互动,哼了一声,但想到自己后宫诸多佳丽,心中也不免有一丝复杂。
卫子夫在一旁默默看着,眼中流露出淡淡的羡慕。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同样在凝望天幕。
看到朱棣与徐皇后携手并肩,在盛世焰火下流露真情,李世民不禁感慨道:“观此永乐帝后,夫妻情笃,相伴观礼,与朕和观音婢何其相似乃尔。”
他想起与长孙皇后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想起她在他最艰难时刻的辅佐与慰藉。
帝后和谐,不仅是家事,亦是国事之幸。
长孙皇后温婉一笑,依偎在李世民身侧,轻声道:“陛下,臣妾观那徐皇后,眉目舒朗,气度从容,确有母仪之风。
能在那等盛世华典中与夫君共享喜悦,亦是人生幸事。更难得的是,听闻她凤体欠安,却能于后世得遇良机,此乃上天垂怜。”
她作为皇后,更能体会徐皇后可能面临的病痛与压力,也更能为对方获得救治希望而感到高兴。
李世民点头,握紧了长孙皇后的手:“是啊,若能以一部典籍,换得至亲安康,便是值得。”
也不知他大唐有没有嬴姑娘感兴趣的东西,可以交换个名额给观音婢去后世看看身体,他想和他的观音婢白头偕老。
明朝
马皇后正与朱元璋一同观看着天幕。
当她看到朱棣和徐皇后在焰火下深情对望时,这位以仁慈贤德著称的皇后,眼中瞬间盈满了欣慰的泪水。
她一生辅佐丈夫,深知帝王家夫妻相处的不易,更明白健康与真情在权力漩涡中的珍贵,“真好,真好啊……”
而在燕王府,年轻的燕王朱棣和燕王妃徐氏正并肩而坐。
看到天幕上那个年长许多的“自己”和“妻子”,在绚烂烟花下深情对望,两人都瞬间红了脸庞。
年轻的徐王妃羞得低下了头,手指绞着衣角,心跳如鼓。
那就是她和殿下未来的模样吗?
携手一生,历经风雨,依然能在那般盛大的场合下,旁若无人地传递着彼此间的深情与依靠?
这画面太过美好,让她心生向往,又羞涩难当。
年轻的朱棣也是耳根发热,但他努力维持着镇定,偷偷瞥了一眼身旁羞赧的妻子,心中涌起一股奇异的感觉,是责任,是承诺,也是一种对未来的笃定。
他清了清嗓子,故作严肃:“那个永……永乐帝,当真……不拘小节。”
可那微微上扬的嘴角,却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
一些深闺女子,看到徐皇后在如此盛大场合与夫君并肩而立、备受珍视,不禁艳羡那等的深情。
儒生士大夫中,虽有顽固者认为帝后于大庭广众之下如此,略失庄重,但更多开明之士则从中读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齐家”的美好典范。
普通百姓则更简单地被这温情一幕打动,觉得皇帝皇后也和寻常夫妻一样,有着真挚的情感,拉近了天家与黎民的距离。
这短暂的一幕,在不同时空、不同心境的人眼中,衍生出了无尽的解读与感慨。
最终,当开幕式在更加磅礴的焰火中推向高潮时,历朝历代的人们,无论是对那“水火相融”的奇迹,对那“万邦来朝”的气象,还是对那“帝后情深”的瞬间,都心满意足地沉浸在这场跨越时空的视听盛宴中,久久无法回神。
今夜,注定是无数人梦中都会重现璀璨光华的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