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灶王爷的赊账簿 > 第191章 秋晒满场,线底藏温

第191章 秋晒满场,线底藏温(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白露刚过,日头就有了些清透的劲儿。林小满踩着露水去晒谷场时,沈青竹已经把第一波谷子摊开了,木耙在金色的谷粒上划出道道弧线,惊起几只麻雀,扑棱棱掠过场边的老榆树,带落几片刚泛黄的叶子。

“醒这么早?”他直起身,额角已经沁出薄汗,见她手里挎着竹篮,篮里搭着块蓝布,“又给我带啥好东西了?”

“你昨儿说嗓子干,”林小满把竹篮往石碾上一放,掀开布子,里面是个粗瓷罐,“我凌晨起来煮的梨汤,放了川贝,晾温了正好喝。”她拧开罐盖,清甜的香气漫开来,混着谷粒的暖香,在晨雾里荡出老远。

沈青竹接过瓷罐,咕咚咕咚喝了大半,抹了抹嘴笑:“比镇上药铺的好喝。你这手艺,不当大夫可惜了。”

“贫嘴。”林小满嗔怪着,却伸手替他拂去沾在肩头的谷糠,“晒完这波,回家歇会儿,别硬撑。前儿看你咳嗽,许是夜里露重受了寒。”

“没事,”沈青竹拿起木耙接着翻谷,“这点活算啥,当年跟着爹去山里扛木头,比这累十倍。”他忽然压低声音,“等晒完谷,我带你去后山摘酸枣,红得像玛瑙,酸得能开胃。”

林小满的心轻轻动了动。去年此时,他也是这样,在晒谷场边跟她说要去摘酸枣,结果走了半路下起小雨,两人躲在岩洞里,他把外衣脱下来裹着她,自己冻得直打哆嗦,却还笑着说“这雨来得巧,省得晒谷了”。

场边的草棚里,张大叔正蹲在石磨旁筛糠,见了他们就喊:“青竹媳妇,你家那匹青蓝布还在不?我家老婆子想做件夹袄,说你买的布厚实,耐穿。”

“还在呢,”林小满应道,“回头我给您送过去,剩下的半匹够做两件了。”她往草棚走,“大叔喝碗梨汤不?润润喉。”

张大叔乐呵呵地接过去:“你这丫头,就是心细。昨儿见你教大丫绣花,那并蒂莲绣得跟活的似的,比绣坊的师傅还强。”

提到大丫,林小满笑了:“那丫头手巧,一点就透。昨儿还跟我说,想绣个百子图的被面,给她未来的小弟当满月礼呢。”

沈青竹翻谷的手顿了顿,回头插了句:“百子图费功夫,让她先从简单的绣起,别累着眼睛。”

“知道你疼孩子。”林小满朝他眨眨眼,转身回了家。院里的菊花开得正盛,黄的、白的、紫的,挤在竹篱笆边,像打翻了的颜料盘。她摘下几朵开得最精神的,插进堂屋的青瓷瓶里,又去灶房蒸了锅红薯,打算等下给晒谷的人当零嘴。

蒸红薯的香气漫出厨房时,她搬出绣绷坐在屋檐下。绷子上绷着块月白布,是给沈青竹做里衣用的,她打算在袖口绣几枝兰草——他总说兰草看着清雅,配他这身粗布衣裳正好。丝线在指尖游走,浅绿的叶,浅紫的花,针脚细得像秋蚕吐的丝。

“小满婶!”院门外传来脆生生的喊,大丫背着个小包袱跑进来,辫子上系着林小满给她绣的红绒花,“俺娘让俺送新摘的柿子来,说晒软了能做柿饼。”

包袱里的柿子黄澄澄的,透着蜜色的光。林小满拿起一个,用指甲掐了个小口,甜汁立刻涌出来:“真甜,比去年的强。”她往大丫手里塞了块刚蒸好的红薯,“快趁热吃,看你跑的,满头汗。”

大丫啃着红薯,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绣绷:“婶子,这兰草绣得真好看,比画的还精神。”她从包袱里掏出个布包,“俺绣的帕子,您帮俺看看,哪里不好。”

帕子是藕荷色的,上面绣着两只戏水的鸳鸯,针脚虽不如林小满的细密,却透着股认真劲儿。林小满指着鸳鸯的翅膀:“这里的线可以再松些,用散套针,看着更灵动。”她拿起绣花针,在帕子边角示范了两针,“你看,这样是不是像翅膀在动?”

大丫看得眼睛发亮,在一旁跟着学,手指捏着针微微发抖,却学得格外专注。屋檐下的麻雀落在晾衣绳上,歪着头看她们绣花,被林小满撒的谷粒惊飞,扑棱棱撞在菊花丛里,带落几片花瓣,落在大丫的辫梢上。

“婶子,”大丫忽然红了脸,声音小得像蚊子哼,“俺娘说……说等俺绣完百子图,就托媒人去陈家问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