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战后格局,新的平衡(2 / 2)
**隐患暗藏,新的博弈**
然而,新的平衡之下,旧的矛盾并未消失,新的隐患已然埋下。
徐庶指着沙盘上益州与荆州的连接处:“主公,刘备虽退守白水关,然其‘汉中王’的名号,依旧覆盖荆州。尤其是荆南四郡,其虽在事实上受制于我方影响,然名义上仍属刘备。此前危机时,刘备曾口头应允让渡名分,如今其称王,此事恐生变数。关羽镇守荆州,其人性骄,忠于刘备,若以此为借口,在荆州生事,则西线恐无宁日。”
庞统也补充道:“还有上庸、房陵等地,申耽、申仪兄弟态度暧昧,地处曹、刘、我三方交界,乃是一颗钉子。此前刘备许诺让我收取,如今看来,亦是空谈。此地不宁,则我西北方向,永难安枕。”
林凡目光微冷:“刘备如今困守蜀中,仰我鼻息方能苟延残喘,他敢在荆州生事?至于上庸……且让他们先乱着,日后自有计较。”他话虽如此,但心中已然将西线的不稳定因素记下。
庞统又将手指点向北方:“曹操虽得汉中,然其内部,因连年征战,赋税沉重,世家豪强与寒门庶族的矛盾,以及其麾下诸子(曹丕、曹植等)的继承之争,已初现端倪。加之我军威胁日增,其未来战略,是西进彻底灭刘,还是南下来攻我竟陵,亦或是先稳定内部?此其艰难抉择之处。”
“至于孙权,”徐庶道,“虽表面臣服,然其心必不甘。碧眼小儿,最擅隐忍。其在战败后,迅速斩杀徐琨、殷礼以卸责,可见其心性凉薄与隐忍。如今其在鲁肃辅佐下,必定卧薪尝胆,重整军备。尤其是我水军技术,必为其觊觎,仿制、研究,绝不会停。东线之和平,恐难长久。”
林凡听着这些分析,脸上并无意外之色。天下从未有永久的平衡,只有动态的博弈。
“隐患一直存在,关键在于,谁能在下一场风暴来临前,准备得更充分,积累得更雄厚。”他转过身,看向徐庶和庞统,“我们接下来的重心,很明确了。”
**蓄力待发,棋局新篇**
“内政!”林凡斩钉截铁地说道,“曹操需要消化汉中,整顿内部;刘备需要舔舐伤口,整合益州;孙权需要卧薪尝胆,恢复元气。而我们,则需要将这战后的红利,彻底转化为国力!”
“元直,开府之后,政务体系需更加高效。考功课吏法需深化至最基层,荆、交二州,尤其是新得的蕲春等地,要尽快彻底消化,推行新政,兴修水利,鼓励农桑,积蓄粮草。”
“工坊与格物院,”林凡看向庞统,“乃是重中之重!此战,雷霆炮、元戎弩、火雷弹已显威力,然技术优势并非一成不变。必须加大投入,鼓励创新,不仅要保持领先,更要拉开代差!水军战舰的改良,陆军装备的更新,乃至民生器具的改进,皆不可懈怠!”
“商贸需进一步拓展,尤其是海路,交州士燮那边,要给予更多支持,探索更远航线,获取更多资源。”
“军队,在保持精锐的同时,要轮换休整,总结此战经验教训,革新战法。募兵、练兵体系,需更加完善。”
他一口气下达了未来一段时间的核心方略,全部围绕着一个中心——**厚植国力,科技强军**。
“曹操、刘备、孙权,他们或许还在算计着下一场战争的胜负,还在权衡着盟友与敌人。”林凡的目光再次投向远方,那里是中原的方向,语气平静却带着无与伦比的自信,“但他们不会明白,决定未来天下的,不仅仅是沙场上的谋略与勇力,更是工坊里的炉火,是格物院中的图纸,是农田里的稻穗,是府库中堆积如山的钱粮。”
“我们要利用这段难得的‘和平’时期,完成从一方强藩到天下强国的蜕变。”
徐庶与庞统肃然应命:“臣等,必竭尽全力!”
新的平衡已然形成,但这平衡脆弱而短暂。各方势力都在舔舐伤口,积蓄力量,窥伺着对手的破绽。天下的棋局,在经历了一场惨烈的中盘搏杀后,进入了更为关键的官子阶段。而林凡,已然为下一轮更加激烈的角逐,落下了第一子——**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强科技**。
时代的洪流,将继续奔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