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摩擦升级,宛城烽烟(1 / 2)
宛城,曹魏南疆的军事重镇。初夏的烈日灼烤着夯土城墙,空气中弥漫着尘土、铁锈与一丝若有若无的紧张气息。城头之上,“曹”字大旗与“魏”字王旗在热风中无精打采地垂着,守城的士卒顶着日头,目光警惕地望向南方那片起伏的丘陵与林地。那里,是竟陵控制的新城方向,也是近来所有不安与躁动的源头。
魏王曹操决意遏制林凡的诏令已抵达多时,坐镇宛城的曹仁、徐晃二将不敢怠慢。他们一方面加紧整军备武,深沟高垒,另一方面,也遵循曹操“探查竟陵军虚实”的密令,不断派出小股精骑与斥候,越过双方实际控制区的模糊地带,向新城方向进行武装侦察与试探性挑衅。
然而,与以往遭遇的敌军不同,这些曹军哨探的南下之旅,变得异常艰难与……诡异。
他们往往还未靠近新城外围的警戒线,便会从意想不到的密林或丘陵后,遭遇精准而致命的弩箭狙杀。那弩箭力道奇大,破甲能力惊人,中者非死即重伤,更令人心悸的是,很多时候他们连敌人的影子都未曾看见。侥幸逃回的斥候,面带惊恐地描述着那种死神般突兀而至的打击,称其“来无影,去无踪,如鬼魅附骨”。
更有几支试图靠近新城窥探营垒的百人队,在进入一片看似平静的谷地后,突然间,天空中传来令人头皮发麻的尖啸!紧接着,便是地动山摇般的巨响与冲天而起的烟尘!碗口大的石块(训练用,但声势骇人)如同冰雹般砸落,伴随着一种会剧烈燃烧、迸射铁片的可怕陶罐(模拟火雷弹),瞬间将谷地化作炼狱。伤亡惨重,溃逃回来的士卒大多精神恍惚,口中只会喃喃重复着“雷公发怒”、“天罚”等词语。
种种匪夷所思的遭遇,通过雪片般的军报汇聚到曹仁和徐晃的案头,让这两位久经沙场的名将眉头紧锁,心中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他们意识到,林凡的军队,似乎真的掌握了一种迥异于传统的、超乎他们理解范畴的作战方式。
“不能再等了!”曹仁将一份最新的斥候伤亡报告重重拍在案上,脸色铁青,“如此被动接打,士气迟早崩溃!必须主动出击,哪怕只是试探,也要亲眼看看,这林凡的军队,究竟是不是三头六臂!”
徐晃沉吟片刻,稳重如他也点了点头:“子孝所言甚是。一味龟缩,非但完不成魏王探查之命,更会助长敌军气焰。当派一支精锐,规模适中,直逼其新城营垒,迫其主力出战!即便不胜,也要摸清其虚实战法!”
计议已定,一场旨在“窥探”的有限进攻,就此拉开序幕。
**兵临城下,壁垒森严**
三日后,一支由徐晃亲自率领的,包含三千精锐步卒、一千弓弩手、五百骑兵,并辅以上千民夫携带攻城器械的混合部队,浩浩荡荡开出宛城,沿着修缮过的官道,南下直扑新城。
与此同时,新城,竟陵北线防御核心。
得到“暗羽”提前预警的魏延,非但没有紧张,反而咧嘴露出了兴奋的笑容。他摩拳擦掌,对副将道:“等了这么久,曹仁这老乌龟总算肯把头伸出来了!正好,拿徐晃这支兵,给咱们的‘合成营’和新家伙们开开荤,也让主公看看,咱们这几个月没白练!”
他立刻下令:“命‘锐士’第一合成营,进入一号预设防御阵地!‘磐石’重步营于左翼丘陵埋伏,‘烈风’弩兵营于右翼林地隐蔽,‘雷火’炮兵队按预定坐标,进入发射阵地!骑兵游弋待命!各部严格依新式操典行动,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擅自出击!”
命令下达,整个新城防区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高效而无声地运转起来。与曹军旌旗招展、鼓噪而进的传统行军模式截然不同,竟陵军的调动充满了隐蔽与算计。
徐晃率军谨慎推进,沿途并未遭遇想象中的层层阻击,这让他心中那股不安感愈发强烈。当他终于能够望见新城那明显经过加固、并延伸出诸多奇异土木工事(棱堡雏形、壕沟体系)的城墙时,更觉诡异。城头上旗帜不多,守军看似稀疏,但一股无形的杀气却弥漫在空气之中。
他下令部队在城外三里处,一处相对开阔的地带列阵。盾牌手在前,长枪兵次之,弓弩手压住阵脚,骑兵护住两翼,民夫开始组装云梯、冲车等攻城器械。一切步骤,都符合这个时代最标准的攻城前奏。
然而,他并不知道,自己以及麾下这近五千人马,已然完全暴露在竟陵军精心编织的火力网之下。
**雷霆初响,炼狱之门**
魏延站在新城城墙经过加固的指挥塔楼内,透过预留的观察孔,冷静地俯瞰着正在列阵的曹军。他手中拿着一份由参谋人员快速计算出的敌军阵型分布图。
“目标,敌弓弩手集群,距离二百八十步,风向东南,风力二级……‘雷火’队,三发急促射,放!”魏延的声音通过改良的传声筒,清晰地传达到后方隐蔽阵地。
没有预兆,没有警告!
“轰隆——!!!”
“轰隆——!!!”
“轰隆——!!!”
如同夏日闷雷骤然炸响,却又密集得多!来自曹军侧翼数百步外的丘陵后方,十数枚黑点带着凄厉的尖啸,划破晴朗的天空,以肉眼难以捕捉的速度,狠狠地砸向了曹军刚刚列阵完毕的弓弩手区域!
徐晃瞳孔骤然收缩,他甚至来不及发出警告!